解碼鄉村振興|怎麼才能讓農民富起來?

1. 什麼是鄉村振興中的“生活富裕”?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生活富裕就是要讓農民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經濟寬裕,衣食無憂,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解碼鄉村振興|怎麼才能讓農民富起來?

2. 如何提高農民家庭營收?

大力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提高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第一產業是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的最主要來源,佔比往往高達80% ~ 90%,然而當前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對農民增收的貢獻不斷遞減。從根本上說,農民家庭經營收入提升遇阻,主要來自幾方面的壓力:一是農作物種植成本逐年攀升;二是農產品尤其糧食價格持續低迷;三是農產品價格國內外市場倒掛嚴重。在新的經濟形勢下,農民要增收,必須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打破城鄉二元經濟,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1)發展農村農產品加工業。鼓勵和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延長農業產業鏈,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把農業附加值留在農村內部。(2)充分利用農業的多功能性和農村閒置房產,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發展鄉村旅遊、鄉村養老、鄉村養生等綠色康養產業。(3)發展農村電商。合理佈局生產、加工、包裝、品牌,打造完整農村電商產業鏈。(4)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解碼鄉村振興|怎麼才能讓農民富起來?

3. 如何充分激活農村要素資源,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

我國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僅佔收入比重的2.2% 左右。雖然近年來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和入股獲得了一部分財產性收入,但這部分收入仍十分有限。(1)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核心是要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村宅基地確權改革。(2)建立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允許農村宅基地轉讓、抵押,探索宅基地入市辦法。(3)對農村閒置並喪失公共服務功能的公益性基礎設施,按照經營性建設用地確權給集體,由集體統一經營。(4)對農村喪失居住功能的空置房宅基地拆舊復墾,再利用交易平臺進行交易,交易所得費用可用於發展鄉村旅遊等非農產業。(5)推廣發展土地股份合作和農業共營制,實行“集體股權、個人股東、按股分紅”,創新市場化投資途徑。

解碼鄉村振興|怎麼才能讓農民富起來?

4. 如何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高農村貧困人口收入?

解決貧困地區農民增收問題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重要任務。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成本高、難度大、見效慢、穩定性弱,提高貧困人口收入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建議從以下四方面努力提高農村貧困人口收入:(1)對有外出務工能力的貧困人口,引導他們走勞務輸出的增收路子。由相關職能部門廣泛搭建就業信息平臺,改變貧困戶想找工作卻愁信息不暢的窘境。(2)對具有一定勞動能力、但不便或不想外出務工的貧困人口,引導他們走產業扶貧的增收路子。通過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在園區企業開闢就業扶貧車間、開發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等,讓貧困人員就近就業。(3)對勞動能力相對較弱的貧困人口,引導他們走能人帶動的增收路子。鼓勵這類貧困人口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者通過土地入股等方式增加財產性收入。(4)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充分發揮低保、五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社會保障救助制度的救急難、兜底線功能。

解碼鄉村振興|怎麼才能讓農民富起來?

5. 如何縮小城鄉差距?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需要解決“四個滯後”“四個差別”。

(1)四個滯後:第一是農業現代化建設水平滯後,這與農業肩負的確保農產品供給和農民增收,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任務很不相適應。第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與面臨的任務和抗禦風險不相適應。第三是農村事業發展滯後,與改善民生加快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不相適應。第四是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滯後,與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不相適應,難以發揮公益性的主導作用。

解碼鄉村振興|怎麼才能讓農民富起來?

(2)四個差別:第一是公共農產品價格剪刀差。從農產品的價格來看,雖然是講按照市場定價,但是基本還是政策調控價,農產品價格長期偏低,甚至發生劇烈的波動。第二是農民工的工資差,農民工的福利待遇明顯低於城鎮居民的工資水平。第三是徵用農民土地價格差,從土地徵用價格來看,土地徵用的補償,包括安置補助費、土地補償費明顯偏低,這個差也是很大的。第四是金融存貸的逆差,54%的農村資金還是流向了城市。這些差別影響農民的收入和合法權益,而且還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和發展差距,應該通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特別是農業發展方式,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來加以解決。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要同步發展,一個難點是解決農民怎麼融入城鎮的問題。現在的農民工在城鎮面臨著就業不穩、家分兩地、居住不定、服務不均的問題。我們國家特殊的城鎮化路徑,在城鄉之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農民工群體,不僅城鄉二元結構沒有有效整合,在城市內部又形成了新的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怎麼打破這雙二元結構,是“三化”同步發展需要破解的難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快城市社會管理制度的改革,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是大勢所趨。必須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核心,以提高農民工的就業技能和就業質量、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完善農民工公共服務制度和吸引農民工進城落戶定居為重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讓農民工個人融入企業、子女融入學校、家庭融入社區,提高人口的城鎮化水平,促進農民工共享改革的發展成果。

解碼鄉村振興|怎麼才能讓農民富起來?

6. 如何保障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

改革方面第一個大的難題,是怎樣通過深化農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來依法保障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農民維持生計的最基本的保障。深化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必須以保護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為核心,要加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解決好四個問題:

(1)要明確界定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國家明確提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的使用權,是法律賦予農民的合法財產權利。(2)要把握好土地流轉的方向。從全世界來看,農業經營體制主要是以自然人為基礎的家庭農業體制,公司法人農場只佔很小的比例。把農民變成農業產業工人絕對不是我們國家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的方向。現階段工商企業下鄉,大規模直接租種農民的土地,不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不利於農民土地權益的保護。今後我們要把握好一個什麼方向呢?一是要讓農民種自己的地。二是要讓更少的農民種更多的地,真正做到農地農用,自願流轉,要確保農業家庭經營的主體地位。

解碼鄉村振興|怎麼才能讓農民富起來?

(3)要禁止強迫農民以“土地權”換“市民權”。國務院發展中心課題組曾經對全國20 多個城市7 000 多位農民工做過調研,絕大部分農民工不願意以放棄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權利換取城市戶口。現階段農民工落戶城鎮,是不是放棄承包地,是不是放棄宅基地,是不是放棄承包的林地和草地,必須完全尊重農民個人的意願,不能強行收回。可以說讓農民帶著土地權利進城,成為新市民,是保護農民利益的需要,也是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需要。(4)要真正按照土地的市場價值對被徵地的農民進行補償。我們國家現在徵地發展太快了,對被徵地農民的補償仍然偏低,我們土地收益的分配明顯向城市傾斜。在符合國家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要把更多的非農建設用地留給農民集體開發,要讓農民直接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

解碼鄉村振興|怎麼才能讓農民富起來?

以上內容摘自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解碼鄉村振興》。該書是由中國市長協會小城市(鎮)發展專業委員會推出的深刻、實用、詳盡、及時的鄉村振興讀本。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教授作序,深刻剖析了中國鄉村社會變遷的時空條件與宏觀背景。書中內含5位頂尖專家的權威訪談,對100餘個熱點與深度問題進行答疑解惑,特別是書中的中外經典模式案例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指導性。

解碼鄉村振興|怎麼才能讓農民富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