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質地貌看地球的「前世今生」

地球是人類在宇宙中賴以生存、發展的唯一家園。地學是研究地球的過去、現在,並預測其未來的科學,也就是研究地球的“前世今生”。

從地質地貌看地球的“前世今生”

《愚公移山》中愚公對智叟說:“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麼挖不平呢?”。山真的就不會再增高了嗎?我們經常會聽到有關地震與火山爆發的報道,但為什麼總是一些地區地震、火山頻繁和嚴重,而另一些地區卻極少發生?為什麼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而且8000m以上的山峰多出現在這裡?世界最深的海不是出現在大洋中央,而是在海洋邊緣的海溝;溫泉、火山有時呈串珠或帶狀分佈;有的地方山脈是東西延伸,有的地方則是南北伸展;一些地方的水果、茶葉或者大米質優、味美、營養豐富,可另一些地方某種病的發病率比其他地方明顯偏高;有的地方盛產黃金、寶石和石油,而有的地方海嘯、沙塵暴、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常給人們帶來嚴重的災害;為什麼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太湖美景不勝收”“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

當你學完了地質與地貌學,這些問題就不會再困擾你了。

地球是宇宙中正在運動和演變的一顆星體,它獨特的圈層結構和地表環境成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家園。因此,瞭解和研究地球是人類的共同願望。在數、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礎自然科學之中,地學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學科。

從地質地貌看地球的“前世今生”

廣義地說,地質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但由於受到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和研究手段的限制,目前地質學的研究對象僅侷限於地球的表層部分,即岩石圈。具體地說,地質學是研究岩石圈的物質組成、結構、產狀、成因及其分佈規律,地殼運動及其所引起的各種構造變動和發展規律,地殼發展歷史及生物演化規律的一門學科。

地貌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表面形態。地球表面是指地殼的外表面,即由岩石、土壤等組成的地面。地球表面形狀指的是地殼表面由岩石構成的起伏形態(如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谷等),簡稱為地形或地貌。因此,地貌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態特徵、結構、成因及其發生、發展和分佈規律,並利用這些規律來認識、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學。

從地質地貌看地球的“前世今生”

想更多地瞭解地球的“前世今生”嗎?可參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地質與地貌學(南方本)》。

圖書信息:

書名:地質與地貌學(南方本)(第二版)

主編:劉凡(華中農業大學)

叢書名:普通高等教育農業部“十三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三五”規劃教材

從地質地貌看地球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