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庫里,需要更高的格局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記得總決賽剛結束時,有人問:“庫裡又沒拿到FMVP,作為庫裡球迷你難受麼?”

當然難受,但時間會沖淡一切,而且會很快,現在距離總決賽結束一個多月,你再問感受如何,我會說,回想這個賽季的過程,好像感恩和知足的心情遠超過遺憾。畢竟庫裡已經保持了5個賽季的高出勤率,17-18賽季的頻繁傷病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你害怕它被打開後的一發不可收拾,西決G2結束前,看庫裡的每一次突破上籃,腦子裡先想到的不是這個球能不能進,而是落地可別再那麼倒黴了。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但人也總是不知足。

西決G2後,勇士終於完整的、徹底的認識到對面那支火箭隊是真的真的可以與他們爭鋒的超級對手——一切對庫裡傷病的矯情都基於勇士整體實力的強大,而當你不再有優勢時,也就沒了矯情的閒心,贏球的渴望壓倒了一切。

記得G2賽後,對庫裡問題的總結是——他三分出手太少了,兩場比賽一共投了13次,除了16-17賽季,即使在手感不好的夜晚,庫裡也可以在上半場鐵成狗後,在下半場通過堆積出手次數把命中率找回來。當時說,庫裡需要找到接球三分出手機會,找回持球三分出手準星。

在此之後,庫裡在那輪系列賽裡,以40.6%的命中率投進了13記接球三分,以41.4%的命中率投進了12記持球三分,每場出手12.4記三分,命中5記,場均得到28.2分,成為了後面5場最為亮眼的球員——這很符合對庫裡一直以來的判斷,從不擔心他投出一場三分10中0或者11中1的比賽,他擁有浪騷的比賽畫面,但本質上是個珍惜出手機會,進攻選擇非常合理的球員。我們覺得他打法日天,那只是因為籃圈在我們眼中與在他眼中的尺寸不一樣——庫裡選擇出手,那麼一定是充滿自信的一擊,但進不進得交給人品守恆定律,從大樣本上,他的效率始終有保證。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所擔心的,是庫裡打不出產量,就是那種他自己也抱怨的,全場只有11次出手的比賽。針對庫裡的防守,戰略思路上也是儘可能減少庫裡的出手機會——夾擊逼迫庫裡出球,或者無限換防不讓庫裡利用掩護得到出手機會。而針對其他超級巨星的防守,你能聽到的是——讓我們累死詹姆斯、累死哈登、寧可讓杜蘭特無限單打也不讓勇士打出傳切,以及...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別慌,先讓wuli大威少投30個!!!

這正是庫裡的特別之處,我們也可以理解其中道理——庫裡太準了,你不可能用累死庫裡或者掐死庫裡隊友的方式去限制庫裡,在這種辦法產生效果前,你已經死了。

這是我們基於庫裡技術特點的判斷,也是比賽觀感的總結,但數據層面上,能不能找到論證依據呢?

於是將14-15賽季到17-18賽季庫裡的比賽數據做了整理,發現庫裡的數據果然有非常明顯的趨勢——回合佔有率越高的比賽,真實命中率反而越高。下圖是庫裡真實命中率隨回合佔有率變化的趨勢圖: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如果我們將庫裡的比賽數據,根據回合佔有率區間來計算各區間內真實命中率的平均值,會發現越靠上的區間,庫裡的真實命中率越誇張: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可以看到,庫裡具有非常可怕的效率與回合佔有率同時提升的屬性——就好像格鬥遊戲裡的連擊技能,或者RPG遊戲裡的DOT類技能,傷害不斷疊加,庫裡出手越多,後果越可怕!

作為對比,我又統計了另外兩位超級巨星,詹姆斯和杜蘭特14-15賽季~17-18賽季的比賽數據(杜蘭特用了13-14賽季,沒有用受傷的14-15賽季),如下: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可以看到,詹杜的真實命中率都有隨著回合佔有率提升下滑的趨勢,杜蘭特尤其明顯,而兩人在回合佔有率達到40%以上的變態檔時真實命中率又有所提升——這不難解釋,以這兩個球員打球的合理性,如果不是手感特別好的夜晚,他們也不至於如此瘋狂的出手。

從我們對核心球員效率的預期來說,球權的增加導致效率的適當下滑,應該更符合客觀規律——姑且不討論體能問題,單從進攻類型角度來看,像杜蘭特這樣的球星,他們大量消化球權的常見方式是中距離單打,雖然杜蘭特擁有史詩級的中距離跳投準星,但中距離單挑的效率終歸有上限,當這個比例無限提升時,依靠快攻、空切、定點等更高效的得分方式帶來的效率紅利就會被稀釋,效率水平也就相應下滑,這也應該是大多數核心球員的共有規律。當然,杜蘭特也好,詹姆斯也好,這個規律並不損害他們強大的形象——他們在高回合佔有率的區間裡,真實命中率依然在很高的水平。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我們說回庫裡。

真實命中率隨著回合佔有率提升,不是隻有庫裡一個球員存在這種現象——比如利拉德身上也有類似的規律。但庫裡與利拉德或者其他具有類似規律的得分手的不同是,即使在低迴合佔有率區間,庫裡的效率依然非常可怕,而利拉德在低迴合佔有率區間內的效率水平已經維持不了體面;在高回合佔有率區間,庫裡的效率是對手無論如何也無法承受的變態水準——

對於防守方來說,讓庫裡進入瘋狂出手的節奏,才是真正的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也不難解釋——庫裡開發進攻的方式與傳統印象裡大多數核心球員不同,他有大量比例的無球進攻,持球進攻也以利用掩護後的持球投三分為主,配合他歷史最佳的投籃手感,這些得分手段在預期效率上就比傳統持球核心依靠單打消化球權的方式要高,也就不容易出現出手增加導致效率紅利被稀釋的現象。

當然,庫裡的進攻方式帶來效率加成的同時,也會帶來另一個問題——相比拉開空間後幾乎可以無限開發的單打,無球進攻、擋拆持球投就有更多的限制條件,針對庫裡的防守,也就是想辦法讓這些限制條件生效,讓庫裡無法找到出手機會。不同球隊根據配置情況,又分為兩大流派:

無限夾庫流至高大賞——盧指導!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團戰可以輸,庫裡必須死!

無限換防流榮耀楷模——休斯頓火箭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不能換防,這2000W留有何用!

先說夾擊流:

正所謂治理汙染從源做起,以騎士為代表的夾擊流,從源頭上就拒絕庫裡出手——請君出球,這是防守勇士的第一目標,在限制庫裡的回合佔有率和真實命中率上,這招還真有一定成效,以夾擊庫裡最瘋狂的17年總決賽為例,庫裡那輪系列賽的回合佔有率和真實命中率分別是27.7%和61.9%,而在此之前,庫裡那年季後賽這兩項數據分別是30.1%和67.5%——騎士的確做到了讓庫裡的回合佔有率降一檔,真實命中率降兩檔。

然而,17年總決賽,庫裡在場時勇士隊進攻效率達到了124.5,這個數據是勇士首發球員最高。今天我們都很清楚——限制了庫裡不等於限制了勇士,夾擊流在剝奪庫裡出手權的同時,也激活了勇士進攻體系其他各點,讓勇士的進攻反而更加勢不可擋。

這正是勇士對庫裡特殊能力的進階運用,也是破解夾擊流的終極法寶——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庫有引力與傳切體系的完美結合!

曾經認為,二次助攻是個反映庫有引力不錯的數據——這個數據可以反映那些持球人創造機會後經過隊友一次二傳處理形成的助攻,庫裡一直是這個數據的霸榜者——但現在想想,二次助攻也遠遠反映不了庫有引力的效果,畢竟勇士有很多機會可不只是經過了二傳,甚至庫裡在不摸球時,也能靠跑動牽制力創造機會,這種球你就很難用數據去衡量他的價值。

大樣本下,進攻真實正負值和進攻效率是不錯的反映庫裡價值的數據——從真實正負值誕生至今,庫裡在進攻端就是這個數據的至尊榮耀者,5年時間兩次第1,兩次第2,一次第3。至於進攻效率,庫裡已經連續三個賽季成為聯盟首發球員第1。

但小樣本下呢?

正負值類型的數據,在小樣本下面對偶然性就略顯無力。在庫裡打崩的那些比賽裡,屠庫黨瘋狂輸出時,你想拿出一些反駁的數據就很困難——球迷和媒體早已習慣性的用命中率,三維數據(得分、籃板、助攻)去評價一名球員的表現,在比賽觀感上,也很難注意到球員打輔助時做出的貢獻,特別是庫裡還是個持球無球五五開的球員,無球端的表現就更難被注意到。

比如,今年總決賽的G3,據說是一場庫裡表現極為災難的比賽——對,庫裡這場16中3,三分10中1,表現的確不佳,可這些數據能反映庫裡為比賽做出的貢獻麼?有多少人注意到庫裡對騎士防守改變的巨大價值呢?

庫裡是個誘餌,對手試圖將他剝離於進攻之外的夾擊,恰恰讓他融入到進攻當中,成為勇士空切戰術裡最重要的核心引擎——可這不會為庫裡的技術統計增加任何數據,也很難讓並不那麼關心比賽細節的球迷和媒體們注意。

這也是為什麼庫裡總會得到反差極大的評價——有人認為他是進攻端最有影響力的歷史級巨星,有人至今仍然固執的認為他只是個體系球員,有意思的是,如果你仔細觀察今天的輿論環境,會發現數據專家對庫裡的評價往往更高,而記者和新聞媒體對庫裡的評價偏低——話語權又往往來自後者,這其實是籃球知識體系更新滯後的結果,庫裡的價值被更廣泛的充分認可還需要時間。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好在,因他生得英俊,球迷足夠多

再說無限換防流:

如果說夾擊流是配置所限,只能死馬當活馬醫的屌絲防庫策略,那麼無限換防流就是高富帥頂配防庫策略——某種意義上,無限換防流已經不能稱為防守策略,因為我們對策略的認知是比賽計劃中的一種選擇,而無限換防流可行的前提是球隊在建隊層面上就要配置大量可以防守多個位置的球員——中鋒可以大防小,鋒線可以向上搖擺,後場可以防背打,而且要備有一套換防能力到極致的五小陣容。

17-18賽季的火箭就是這樣的球隊,卡佩拉是聯盟最出色的大防小中鋒,莫雷17年夏天搞來了塔克、巴莫特,加上已有的阿里扎,組成了豪華的換防鋒線群,後場的哈登、戈登、保羅個個底盤紮實,再把安德森拿下首發甚至踢出輪轉,這樣的一支火箭,對於試圖建立王朝的勇士來說就是一場終極考核。

所以,勇士和庫裡又給出了怎樣的回應呢?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勇士表示,還好我們找來了杜蘭特

16年總決賽後,勇士發現他們在體系球打崩,庫裡受傷病影響狀態不佳時,進攻手段變得極為匱乏,簽約杜蘭特自然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18年西決,終於到了勇士驗證他們這筆簽約終極價值的時候,杜蘭特不辱使命,這輪系列賽場均30.4分,用他無視環境無視對位的單打能力維持了勇士進攻的下限。

但是,也只是下限。

勇士想贏下系列賽,光靠杜蘭特的輸出顯然不夠——那恰恰落入了對手逼迫杜蘭特大量單挑,讓勇士放棄動態進攻的計劃裡。

勇士需要新的破局手段——庫裡不能僅僅扮演輔助角色,G1G2,他是個合格的組織者,合計送出15記助攻,只有3次失誤,偶爾找到哈登或者卡佩拉突破上籃得分,兩場比賽的表現很符合面對無限換防時小個後衛應有的理性——但這不可怕,遠沒有無限三分出手的庫裡有殺氣,這個庫裡不吃人。

從G3開始,事情起了變化。

17-18賽季的西決是庫裡真正的昇華之戰

——面對理論上最為剋制庫裡的無限換防陣容,庫裡能給出怎樣有力的回擊呢?

庫裡給出的答案是——犧牲一定的效率,優先保證產量。

先來看看庫裡西決的進攻組成與常規賽的不同: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可以看到,庫裡在西決進攻選擇上最大的一塊改變是增加了單打,在火箭無限換防體系下,不得不減少最為招牌的無球掩護。雖然庫裡有非常不錯的單打效率,但相比庫裡非常變態的無球掩護效率,這種進攻選擇上的改變必然會降低庫裡的效率水平——實際上,庫裡在西決的面框單打效率達到了每回合1.071分,比常規賽還要出色,但終歸比不上庫裡常規賽每回合1.266分的無球掩護效率,而西決庫裡不但更難找到無球掩護機會,連效率也降到了每回合0.938分,尚不如單打。

從進攻選擇的改變結果來看,無限換防的確是針對庫裡非常優秀的防守策略,而且沒有夾擊帶來的盤活勇士全隊的副作用,勇士在西決的助攻遠比常規賽和其他系列賽少。

實際上,圖表能表達的信息還遠遠不能表述庫裡在西決做出的進攻選擇改變。雖然庫裡在擋拆持球比例上幾乎沒有下滑,但庫裡在西決的擋拆有不少是利用換防間隙的提前出手,跟常規賽那種利用掩護出現空擋的出手並不相同;

以及類似的,趕在對手認為你要出手之前丟出的手遞手三分;

還有非常複雜但非常聰明的持球轉無球的兜底角三分戰術。

這些球是庫裡在西決聰明的利用掩護的集中體現——出手空擋難以尋覓,出手空擋轉瞬即逝,需要完美的抓住時機,庫裡在西決擋拆持球每回合得到1.2分,手遞手每回合得到1.9分的效率水平,顯然證明了庫裡做的有多好。

對,庫裡對無限換防策略的回應是強有力的——無限換防改變了庫裡的進攻選擇,讓庫裡更多選擇了高難度的單打、高難度的擋拆提前出手等等,但庫裡區別於一般的後場擋拆持球手,或者移動炮臺無球大神的地方,也正是對手想方設法讓他打的不舒服後,他依然有辦法維持表現——要不然為什麼這貨的外號是日天呢?

當庫裡不斷命中日天三分時,防守策略就很無力了。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跟耍流氓的人,你是講不了道理的...

庫裡單打安德森投進三分後,炮主席的反應代表了勇士對手球迷的心聲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從西決G3庫裡的持球三分被喚醒開始,5場比賽他交出了場均28.2分,60.9%的真實命中率——這樣的產量和效率,放在任何球員身上都是值得稱讚的數據,當然,對庫裡這樣歷史最變態的65%檔次真實命中率的得分手來說,效率平平。

但面對無限換防,勇士就是需要一個保證產量,略微犧牲效率的庫裡——當你沒辦法繼續生存在舒適的投籃環境裡,就需要迎難而上,用聰明的時機選擇和超強的三分能力去給出回應。

這就是庫裡和勇士對無限換防給出的答案:

1.勇士找來杜蘭特,用無差別單打回應無限換防;

2.庫裡憑藉聰明的時機選擇和個人能力,增加更高難度的出手選擇,以犧牲一定效率來保證得分產量。

當然,這些都不是回應無限換防的最佳方式——低位大殺器才是摧毀降低高度縮小體型無限換防陣容的最佳選擇,只是勇士過去一直沒有這樣的人才,事實上,當今聯盟體型上可稱為低位大殺器的球員也不過寥寥數人...

然而...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酷妹擋拆,畫美不看啊...

所以總結一下防守庫裡的策略和勇士的應對手段,不難發現庫裡對比賽甚至聯盟的影響:

1.應對夾擊,勇士用庫有引力為核心的傳切體系輕鬆化解,這反映的其實是庫裡改變防守的能力——持球也好,無球也好,只要庫裡參與到進攻中,對手的防守就會因為他的存在被改變;

2.應對無限換防,勇士用杜蘭特和日天庫予以化解,這又反映了庫裡什麼能力呢?除了日天的一面,依然反映的是庫裡改變防守的能力——無限換防並不是一種沒有副作用的防守策略,一旦中鋒被換防到外線,護框和籃板球都會被大幅削弱,理論上籃板更強的火箭在西決籃板率輸給了勇士,籃下護框也慘不忍睹。但更重要的是,無限換防是一種從建隊層面上就要開始努力的防守策略,庫裡和勇士的存在,讓試圖與他們爭鋒的球隊在建隊策略上就要摒棄換防彈性差的球員,放小陣容,以期拆解以庫裡為核心的勇士動態進攻體系——某種意義上,庫裡已經不只是改變了對手的防守策略,而是改變了競爭對手的建隊戰略,這就像當年試圖擊敗湖人的球隊,隊伍裡不囤積個把低位肉盾,哪有底氣砍鯊呢?

想要關上庫裡打開的潘多拉魔盒,真是一件很無奈的事——往近了看,會被庫裡改變防守,長遠點考慮,就要被庫裡改變建隊,而勇士也在不斷完善著球隊,從庫有引力的充分開發,到引入無差別單打大神杜蘭特,再到現在引入低位大殺器考辛斯,毒藥多的已經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一瓶...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所以,別想那麼多,乾杯吧,朋友~~~

有關庫裡,可說的還有很多,比如他對轉換進攻難以置信的影響力,再比如他刷新世界觀的比賽方式帶來的視覺衝擊力。即使今天我們已經深刻的意識到庫裡給聯盟帶來的改變,我們很可能還是低估了他對籃球世界的影響——想想看,用不了多久,那些看著庫裡打球長大的孩子們就要進入聯盟,他們模仿著庫裡的跑動和投籃方式,在庫裡之前,沒有球員一個賽季場均能狂扔10記三分,庫裡之後,會有多少這樣瘋魔的球員綻放在球場呢?

即使我們不去看那麼遠,光是看到野球場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各種穿著30號藍金球衣,各種XJBD的浪投手,也得感慨一下這個身體天賦平平的小個後衛的影響力了——即使他不是官方與媒體最寵愛的對象,但球衣銷量不會說謊,庫裡作為一個兼具實力、觀賞性、人格魅力與盛世容顏的超級偶像,已經被這個世界深深溺愛著。

所以,我們回頭再看這個問題:“庫裡又沒拿到FMVP,作為庫蜜你難受麼?”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釋懷——庫里正處於職業生涯的巔峰,你要相信他是個競爭者,並位於最好的競爭環境,他還有的是機會彌補這個小小的遺憾。況且那座獎盃真的可以定義庫裡麼?你知道他的能量,他帶來的改變,以及他對籃球世界的影響,這樣一位球員,恐怕早已不是一個系列賽的獎盃可以定義的了,就像DPOY的獎盃無法定義鄧肯,成為一個時代的標籤才是這個級別巨星應有的格局,而庫裡已經在路上了。

看待庫裡,需要更高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