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新演講:金融的本質是三句話

金融

如今的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金融產品種類繁多,操作手法也讓人眼花繚亂。對此,重慶市人民政府原市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黃奇帆認為,人們要抓住金融的本質、化繁為簡。7月7日,黃奇帆在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畢業典禮上發表了演講,用三句話總結了金融的本質。

第一句話是: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黃奇帆認為,金融歸根到底是中介服務,任何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只有從這個原點出發,才能實現自身價值。他以銀行、保險、證券為例做了解釋。銀行一頭招攬存款、一頭放貸,賺取的是利差,分散的是風險,充當的是橋樑;人們在健康、安全時購買保險,遇到意外時可以救急,實際上構築了一種財務平衡,保險公司運用保險資金為企業提供融資;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廣大股民購買股票博取收益,即使自負盈虧、沒有剛性兌付,也是為資金供需雙方搭建通道。

第二句話是:信用、槓桿、風險。黃奇帆說,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生命線。金融機構以及向金融機構融資的企業都要有信用, “沒有信用就沒有金融”。信用是槓桿的基礎,一旦有信用,就有透支,而透支就是槓桿。“一切金融創新的本質都是放大槓桿比,但槓桿比過高就會產生風險,甚至導致金融危機,而防範金融風險、解決金融危機就要‘去槓桿’”。黃奇帆認為,金融的精髓就是把握好這三者的“度”,設計出一個信用可靠、風險較小、不容易壞賬的槓桿比。

第三句話是:為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母體”,只有為實體經濟服務,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才能體現出來。如果不為實體經濟服務,金融就會變成以自我為中心,變成自彈自唱、空中樓閣,最終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