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如何避免出現「帕金森瑣碎定律」

開會效率

《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提出:開會浪費了80%參與者的80%的時間。這是因為在至少80%的會議中,最後的決定都符合會議中薪酬最高那個人的意見。可以說,那些支持不同決定的人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1957年,英國管理學者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C. Northcote Parkinson)提出了“帕金森瑣碎定律”(Parkinson’s Law of Triviality),這個定律說的是一個組織中的成員,往往會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一些瑣碎的爭論上,真正重要的決定反而可以輕鬆過關。

怎樣避免會議中出現帕金森瑣碎定律呢?《經濟學人》介紹了幾個方法:

第一,開會前要做好充足準備,才能讓會議發揮出最佳效果。會議主持者除了做好準備外,還需提前告知參與者會議的主題,避免參與者產生措手不及的感覺,“出乎意料經常會讓人對計劃產生負面反應”。

第二,提前確定開會的目的。某個會議是為了讓員工認可管理層的決定,還是想了解員工的想法和問題?如果目的是前者,就應該讓支持管理層決定的員工先發言,主導會議的議題;如果目的是後者,就要想辦法鼓勵普通員工發言,比如建立一個“不打斷員工發言”的規定,並把每個員工的發言限制在2-3分鐘之間,控制會議時長。

第三,會議一開始就處理那些最重要、最有爭議的問題,不要留到最後。

以上就是開會中避免出現帕金森瑣碎定律的三個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