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我不是藥神》兩次觀影之後的總結

關於電影《我不是藥神》兩次觀影之後的總結我一個已經上班兒大老爺們,看電影過程中先是默默流淚,可心中的驚濤駭浪實在難以平復,最後回家居然哇的一聲嚎啕大哭起來。

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苦太多,但電影可以反映生活,感受生活。《我不是藥神》說的是主公翁程勇,在機緣巧合下成為了印度仿製抗癌藥的中國區代理,通過買仿製藥發家致富,最後正版藥公司的述求下他退出了,可後來發現,曾經在他這裡買藥的患者陷入了困境,因為缺藥而死,心有愧疚的程勇決定為了患者鋌而走險,再一次以成本價向患者出售正版上萬元的仿製藥,最終因為“走私假藥”而被捕。

最諷刺的最心酸,最荒誕的最現實。《我不是藥神》的故事看似簡單,但卻來源於真實事件,當年的陸勇案也是喧囂一時,這部電影以此事為基礎做了戲劇化的改編,直擊社會的痛點,通過白血病人買仿製藥求生的事,由點及面,以小見大,觀影后的我們在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思考,是感悟。

電影給我的第一個觸動,是程勇砸錢,讓夜店經理上臺去給劉思慧跳舞的橋段。一個單親媽媽,女兒患了白血病,一瓶藥需要四萬多塊,有藥就能活,沒藥就得死!即便是如今這個日漸開放的時代,在夜店裡穿著暴露的服飾跳鋼管舞,即便人們嘴上說理解,認同,但心裡總會有一絲蔑視和偏見吧,夜店經理更是直接的表現出了他對鋼管舞女郎的輕蔑。但程勇為劉思慧出頭,他知道劉思慧為什麼即便忍受著屈辱也要在這裡被人看輕,這樣能賺錢,這樣能買那四萬一瓶的藥,這樣她的女兒能活!所有的屈辱都敵不過一個叫“母愛”的詞。

劉思慧看著在臺上尬舞的經理,內心壓抑了多年的苦悶,憋屈,憤恨都在這一刻爆發,炙熱的眼神告訴所有人,在這一刻,她在做她自己。就像被枷鎖鎖住了的飛鳥,在這一刻,被程勇和他的印度仿製藥打開了枷鎖,一飛沖天,自由翱翔!讓她守住了自己“母愛”的職責,讓她拿回了做人的尊嚴,讓她自由自在,讓她真正的活著!

第二個觸動,來自那位普通的老婆婆,在曹斌飾演的警官週一圍抓住了購買印度仿製藥的患者時,讓他們說出賣家,卻沒有人回答,最後,這位老婆婆站了出來,哀求道:“領導同志,我病了三年,四萬一瓶的藥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現在還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們非說它是假藥,這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那藥才賣五百塊錢一瓶,藥販子根本沒賺錢,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生病嗎?你們把他抓走了,我們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聽完這話,我在想,我若是站在老婆婆面前的週一圍,我會怎麼做,於法,這些人購買“走私假藥”,當抓當追責,於情,這些人因病致窮,拖累全家,他們只不過是想活著,這又有什麼罪!還好,週一圍是個有擔當,感性大於理性的人,我不知道他算不算優秀的警察,我但能說他是個優秀且值得尊敬的人!

第三個觸動,來自程勇去監獄的車上,在他這裡買藥的白血病患者來為他送行的場景,所有人都摘下了口罩,劉思慧甚至都給女兒摘了口罩,他們在以示尊敬。因為幾個病友群群主第一次和程勇見面時候,因為是有菌環境而戴著口罩的時候,程勇說你們戴著口罩和我談,我都看不清你們的臉,是對我的不尊重。

當時不過是他耍橫的話,強行的要求,最後卻是白血病患者們自己主動為他摘下口罩,這是大家對他的認可,他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想要別人尊重,得先做讓人尊重的事。

(當然,能讓我嚎啕大哭還有好多情節,但是實在是寫不下去了,望見諒。)

有很多“電影評論家”們,指出電影這裡不好,哪裡可以加強。在我看來,這都是為了故意彰顯自己而去吹毛求疵,去雞蛋裡面挑骨頭。在我國嚴格的電影審核制度下,既能通過審核又能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感情共鳴,就已經成功了。

說電影煽情?煽情的電影那麼多,可能讓我看完之後心緒久久不能平復;能讓對有類似經歷往事的我釋然,目前這是唯一一部。

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苦太多。《我不是藥神》的成功,或許便在於用最真實的生活給了我們以最純粹的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