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爲什麼比別人差?

同一個社會層次,在同一個學校讀書的人,最後的距離都會拉得越來越大,有的人走向平庸,有的人則不斷走向成功。拋去兩個人基因上的差異,有的人天生智力開發更多這個原因,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究竟是如何拉開的呢?

你為什麼比別人差?

1、家庭條件

許多人都說家庭條件不能作為個人發展好壞的參考條件,實際上,在經濟條件差不多的家庭中,家長的個人層次也是會影響孩子今後的發展的。一個家庭注重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能力,支持孩子興趣培養,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機會去行萬里路看萬卷書,對於一個積極意識很足的孩子來說,這些硬件條件和家長的支持是早期個人能力累積的重要原因。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矮大緊高曉松老師,許多高校老師的孩子,但走出來的高曉松只有一個,家庭文化氛圍對人的影響是伴隨人的一生的,這種言傳身教無形中對人的性格、涵養的塑造是潛移默化但影響深遠的。所以說一個人的家庭氛圍對了,你的個人發展也就打好了最堅實的基礎。

你為什麼比別人差?

2、個人意識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就是個人意識的因素,高曉松來自高知分子家庭,賭王的兒子何猷君來自富商家庭,他們的選擇比平常人更多,當然享樂和無所事事也是他們生活方式可選的一個選項。但是兩個人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過更有意義的人生,這個就是個人意識的影響。

記得2017年高考的北京狀元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自己的家庭條件給了他更多機會去學習和開闊眼界,和家境平困的學生相比他們的教育資源是更優厚的。換個角度來看,小小年紀的高中生就已經意識到了讓自己成功的原因是多重的,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他們知道自己的優勢,也願意利用自己的優勢達到更高的程度,他們也原本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乾脆不用努力混過高中讀個大學畢業在北京,佔有地理優勢繼續過著沒那麼大壓力的生活,可是他們並沒有,因為有一個努力上進的願望,有個想要實現個人價值的期待,有時能夠改變人生命運的,更多的是人的自我意願。

你為什麼比別人差?

3、努力程度

離開了硬件和軟件的條件,再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又會遇到什麼樣的差距呢?那就是一個人的努力程度。每天上百萬人參加研究生考試,能考上理想院校的卻沒有幾個,這個時候大家可以說相對公平,一樣的考題,一樣的準備時間,有的人每天學習10個小時,有的人玩玩鬧鬧每天就學習5個小時還覺得累,付出和收穫是成正比的。在同樣條件下,更努力的人,確確實實更容易成功。

很多時候你無法超越家庭背景更為雄厚的朋友,但是你可以努力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文|顧虹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