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16區政府「中國文化周」掀起中國文化熱潮

9月20日晚,在歡度中秋、喜迎國慶的中國節日氛圍中,巴黎16區政府和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合作舉辦的“中國文化周”拉開帷幕。16區政府張燈結綵、獅舞鼓喧,吸引了眾多中法觀眾的到來。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國民議會議員、16區區長高阿斯岡,以及眾多駐法外交使節、中法各界人士400多人出席開幕式。

翟雋和高阿斯岡共同為開幕式剪綵,併為醒獅點睛,並分別致辭。高阿斯岡在致辭中高度讚揚法國華僑華人積極融入當地社會,同時保持自身文化的獨特性。他說,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完美程度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希望人們在看到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同時,不要忘記其深厚的文化藝術和哲學根基。舉辦此次活動將有助於加深當地民眾對中國尤其是中國文化的瞭解、理解。

翟雋在致辭中表示,巴黎16區是文化街區、創新街區和友好街區。感謝區長先生的美好創意,非常高興看到中國駐法國大使館與16區政府的友好合作結出豐碩成果。近年來兩國官方和民間舉辦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兩國人文基礎不斷夯實,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不斷加深。“中國文化周”為法國民眾提供了感知中國文化的好機會,延續了兩國文化交流合作的良好勢頭,希望法國公眾從中體會獨特的中國文化,也希望更多的法國朋友有機會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體驗那裡融合傳統與創新的社會文化氛圍。兩國人民文化、思想、情感方面相互瞭解越深入,中法關係就會越緊密持久。

隨後的開幕演出是旅法華人設計師許茗帶來的時裝秀,展示其以中國傳統文化“五行”為設計靈感的系列作品“品茗佛語”,富含中國文化哲理和獨特創意的時裝表演驚豔全場,大獲成功。

開幕式上,中法嘉賓還參觀了文化週期間的常設展覽: 16區政府外牆圍欄處展出的數十幅以上海、巴黎為主題的黑白攝影作品,通過對兩個城市特有的標誌性建築和人物景觀的對照,尋找兩個城市之間在文化、社會和民族生活上的聯繫和交融。跨越清末、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歷史時期的人物肖像展,體現了一個普通中國人為“我”而存在,自尊、自愛、自省、自信的人生態度和中國百姓的肖像傳奇。位於區政府大樓內的汝瓷展、互動影像展、唐卡藝術展和位於區政府庭院廣場的手工藝展臺、專營中國圖書和中文教材的鳳凰書店展區都引起了觀眾濃厚興趣。

開幕活動前,翟雋與高阿斯岡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見。高阿斯岡表示,他任巴黎副市長時跟隨時任市長希拉剋多次到訪中國,被中國和中國文化深深吸引,對中國懷有深厚感情。他對華人群體表現出的勤勞、積極融入社會的正能量予以盛讚,並對越來越多的針對華人的暴力事件表示強烈譴責。翟雋感謝高阿斯岡的盛情邀請和舉辦中國文化周的創意,讚揚十六區在區長的領導下成為巴黎環境最為優雅、文化品位最高的街區之一。中國人對法國也有著特殊的感情,尤其對法國文化情有獨鍾,相信16區政府舉辦的中國文化周活動將有助於拉近兩國人民之間的距離,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巴黎16区政府“中国文化周”掀起中国文化热潮

翟雋大使與16區區長高阿斯岡會見

開幕式後的酒會氣氛熱烈,伴隨著悠揚的中國音樂和現場的民族舞表演,中法嘉賓把酒言歡。很多法國民眾激動地讚歎“活動太精彩了”“我愛中國”“中國太偉大了”,希望更多地參與這種活動。而由中國文化部特為本次活動提供的中國龍擺件盡顯風頭,人們在欣賞中國文化展示的同時,紛紛與雄踞在廣場中心的中國龍合影留念。

中國文化周於9月25日結束,在一週的時間內通過歌舞、雜技魔術演出、文化藝術展覽、學術和藝術講座、陶瓷、服飾、刺繡、剪紙等中國文化元素展示、電影放映、太極、氣功、書法繪畫等文化培訓,多方位向法國民眾介紹中國文化和生活傳統習俗。

本次文化周在巴黎著名的“富庶區”十六區政府舉辦,這是第一次由華人聚居區以外的巴黎街區政府發起主辦大規模介紹中國文化的活動。該區重要機構雲集,居民文化素質高,80多家外國使館落戶此區並受邀參加活動。中國文化周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使巴黎民眾更好地瞭解中國文化,而且為各國駐法使節提供了接近和感受中國文化的機會。活動主辦方表示,與16區政府舉辦過的其他國家文化周相比,中國文化周顯然吸引了更多民眾,產生了更為廣泛的影響。

巴黎16区政府“中国文化周”掀起中国文化热潮

翟雋大使與鳳凰書店負責人交談

巴黎16区政府“中国文化周”掀起中国文化热潮

翟雋大使為醒獅點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