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賺錢?是你沒買到核心資產!

我們在炒股的過程中總因為選錯股票而吃了很多的虧,其本質是我們沒有理解什麼是我們股市的核心資產。

如果我問你中國的競爭優勢,你會認為是什麼?

有人說是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有人會說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有人會說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以小孬的視角,這些都沒有說到中國的核心優勢。

論國土,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巴西、澳大利亞都和我們的國土面積差不多,因此資源不是中國的核心優勢。

論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那就更談不上了,東南亞、南亞、非洲、甚至拉丁美洲的勞動力成本都比中國低。

說起集中力量辦大事,從國外的產業經濟發展來看,產業政策很難起到扶持出一個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產業,一國的優勢產業一定是通過自由競爭產生的。

世界上只有兩個人口規模超過10億的國家——中國和印度。有規模龐大的人口就有規模龐大的消費,相對而言,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比印度高一點,因此中國的消費市場要大於印度市場。中國擁有比印度規模更大的中產階層,具有強大的消費升級能力,是國際上唯一堪比美國的消費市場。

數量就是我們的優勢,有了數量就有了市場商機。2017年,中國國內商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摺合5.4萬億美元,十分接近美國的5.76萬億美元,預計2018年會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們的消費市場還在快速的增長過程中,可想而知,這個市場有多大,這個市場有多大的誘惑力。

沒賺錢?是你沒買到核心資產!

有了市場,我們就可以利用我們的稟賦創造出別的國家無法擁有的商業模式,創造出無比繁榮的商品市場,任何一個小眾的個性化消費品在這個市場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客戶群體而實現規模化,這種規模優勢,將為我們的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升級動力。

依靠我們的市場,我們擁有了世界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有了全世界最大的快遞網絡,擁有世界最發達的公交系統,擁有世界第二規模的股票市場……

我國的核心優勢必然將影響我國股市的核心資產結構。A股的核心資產毫無疑問就是與消費升級相關的上市公司。譬如我們獨有的白酒上市公司,具有世界競爭力的家電及其產業鏈的上下游公司,我們獨特的的中醫中藥文化,獨具特色的全民安防系統等等。

沒賺錢?是你沒買到核心資產!

我們在A股市場不停的尋找科技成長股,翻看過去的一些A股上市公司的長期股價表現,我們有那幾個公司擁有較好的成長表現呢?

相同的東西只有相互扎堆才能吸引全世界的注意力和研究能力。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好的金融制度,吸引著全世界的科技公司前赴後繼奔赴美國尋求上市,這種長期摸索積累的制度優勢是其他的國家無法輕易複製的。中國大部分知名互聯網科技公司大部分選擇了在美國上市,只有少量的選擇去香港上市,留在A股的有前景的優質科技公司幾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美國股市不僅掌握了世界的操作系統,也掌握了世界的通信、醫療、社交、電子商務、能源、金融等。美國的這些優勢與美國的科學技術體系、教育制度、資本主義的法制制度密切相關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美國在這三個領域的優勢不僅沒有削弱,反而越來越顯示他的生命力與活力,競爭力越來越強。那麼,對投資者而言,如果要選擇投資科技公司,毫無疑問,必然要選擇去美國。

沒賺錢?是你沒買到核心資產!

左右手互博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A股的醫藥龍頭恆瑞醫藥,在美國上市的輝瑞面前,只是一個弱小的小弟。2017年輝瑞的研發經費高達76億美元,而我們的恆瑞醫藥一年的研發經費才不過17億元人民幣。我們的龍頭都只有這種研發力度,其他的醫藥企業可想而知。美國的醫藥公司可以為一味藥花費10億美金研發幾十年,我們的上市公司或者投資者即沒有這沒多的錢進行醫藥研發,也沒有這個長期坐冷板凳的耐心。

對美國來說,一個外國的互聯網上市公司——阿里巴巴,融資規模高達200多億美金(沒有背上壓垮市場的罪名喔),融資規模和市值規模如此龐大還能夠享受50多倍的市盈率,以A股喜歡炒小炒新的尿性,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京東長期虧損,卻依然能在美國上市並活得很滋潤,在大A股就是要退市的對象。

……

綜上,說了這麼多,在A股投資,不要刻意去投資科技,醫藥、社交、電子商務、通信、金融、能源等,因為這些股票不是A股的核心資產,現在不是,將來相當長的時期內也不是。

做投資一定要盯緊我國的核心資產——與人民群眾消費升級有關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資產。你想明白了這些,你就明白為什麼外資都愛買我們的白酒、家電、中醫藥、醫療商業等股票了。我們愛好和平,所以必須擁有絕對的戰略威懾力,因此軍工將來也可能成為我國核心資產的一部分。

說到這裡,我相信你就明白了:為什麼買了不起眼的“茅臺”的但斌戰勝了市場,而天天追著成長股和科技股的股民天天被戳“接盤俠”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