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喜迎新時代 祝願春常在丨紀念全國科學大會召開40周年

羅偉:喜迎新時代 祝願春常在丨紀念全國科學大會召開40週年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開幕

羅 偉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

本文即將發表於《中國科學院院刊》2018年第4期,已預出版

全國科學大會距今己有40年了,當時20歲的青年也已步入退休年齡,現在的中青年知道這件事的恐怕為數不多了。但這確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這次大會標誌著我國科技人員和知識分子在粉碎“四人幫”後政治上、思想上重新獲得解放,我國的科學事業迎來了一個春天。(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


“科學的春天到來了”

這次大會是華國鋒同志倡議召開的。華國鋒同志比較重視科技,他在湖南工作時,當地的四級農科網搞得有聲有色,是為科學種田而作的大規模科學普及和技術推廣的工作。在全國有重要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我國的經濟在“文革”中遭受重創,民生凋敝,人心思變。為了把瀕臨崩潰的經濟搞上去,需要依靠科技,需要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因此華國鋒同志提出要開這樣一個大會,內容主要是獎勵一批科技人員和科技成果,同時制訂科技發展長期規劃。要求在全國大造聲勢,把科技人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由中共中央主持召開全國科學大會,這在中國歷史上尚屬首次,而且在規格和規模上(5000餘人)都是空前的。當時的聲勢確實很大。各省市都是第一或第二把手抓大會的籌備工作,會後的傳達一直到縣,而且都是幾千上萬人的大會,有的甚至是幾萬人的廣播大會。

有一件事當時大家沒有太注意,即在經華國鋒同志簽發的《中共中央關於籌備科學大會的通知》中,即已提出要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很可惜,這個思想沒有在他的科學大會上的講話中重現,而是又恢復到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路線上。

這次大會確實鼓舞人。長期以來,多的是科技人員站在批判大會上,而這次站到了領獎臺上。但是,如果只是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式的場面,而不否定“文革”的極左路線,科技人員勢難獲得真正的解放。枷鎖未除,身份依舊,跪著革命是不行的,跪著搞科技又怎麼可能?這就必然的要提到鄧小平同志在科學大會上的講話的重大意義。(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

人們印象最深而且極為重要的是小平同志在會上提出的兩個觀點:“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和“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這兩個觀點現在可說已是常識,而在當時卻如春雷,如甘霖,許多科技人員為之激動得淚流滿面。因為有了工人階級知識分子這個“帽子”,就把過去的許許多多的“緊箍咒”(諸如: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臭老九”、反動學術權威、修正主義苗子、資本主義復辟的基礎、封建主義的“土圍子”、無產階級專政的對象等)都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知識分子蒙羞忍辱的日子可望結束了!

而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則把那些愚昧無知的種種謬論(諸如:我國的科技是拾外國人的牙慧,是在外國人的文獻縫裡找課題;科研機構是象牙之塔,要拆牆填溝、開門辦所;過去的科技工作是脫離政治、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要面向工廠、面向農村、面向中小學……)予以徹底否定。(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

羅偉:喜迎新時代 祝願春常在丨紀念全國科學大會召開40週年

1975年,“開門辦科研”標語

知識分子政策和理論與實際的關係,這對科技工作一直是至關重要的問題。1956年,張勁夫同志初到中科院工作時,曾向周恩來總理請示機宜,總理告以必須重視這兩個問題。果然,20多年中在這兩個問題上折騰來折騰去,而在這過程中許多人碰得頭破血流。

其實,這兩個觀點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曾被提出,爾後幾經反覆,直到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才又重見天日,可謂路漫漫兮。而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

羅偉:喜迎新時代 祝願春常在丨紀念全國科學大會召開40週年

1956年1月周恩來《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

“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這個觀點,1956年周恩來同志在中共中央關於知識分子問題會議的報告中就已明確提出了。當時,周恩來同志說:知識分子的絕大部分“已經成為國家工作人員,已經為社會主義服務,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但隨之而來的反右鬥爭,以及對當時形勢的判斷,否定了這個估計。

1962年廣州會議,以及接著在二屆三次全國人大會議上,周恩來同志又提出知識分子中的絕大多數“屬於勞動人民知識分子”,陳毅同志還提出為知識分子“脫帽加冕”。但又再次被否定了。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思想,馬克思早就有過表述。20世紀50年代,據說毛澤東同志也曾說過(後來毛澤東同志表示不記得說過此話,此事可存疑)。但是,60年代後半期提出的以階級鬥爭為綱,以及“社教”“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運動,把政治思想革命提到第一位,大肆批判“唯生產力論”,“四人幫”更是把科學技術的作用貶低到了荒謬的程度,甚至對科技也要實行“無產階級全面專政”。

鄧小平同志的講話使科學家們歡欣鼓舞。著名物理冶金學家、1955年被選聘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的李薰同志認為,小平同志在科學大會上的講話說出了自己多年來想說而不敢說也說不清楚的話。(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

羅偉:喜迎新時代 祝願春常在丨紀念全國科學大會召開40週年

1953年7月31日,中國第一臺定氫儀由李薰(右)帶領科技人員研製完成。

李薰同志說:“肯定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影響是深遠的。‘四人幫’鼓吹科學技術是上層建築,就是為了製造思想混亂,迫害知識分子,破壞工農與知識分子的聯盟。肯定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從事科學技術的同志當然是勞動者,這是消除‘四人幫’製造的知識分子與工農對立,加強勞動人民團結的有力思想武器。”

羅偉:喜迎新時代 祝願春常在丨紀念全國科學大會召開40週年

194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第二十週年紀念會暨第一次院士會議。第5排右3為馮德培院士

著名神經生理學家、原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的馮德培同志說:“明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理論聯繫實際的問題就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兩位先生的話,在當時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


“要鼓實勁,要切實解決問題”

當然,這兩個觀點要真正為大家接受並非易事。在全國科學大會後相當一段時間內仍是“腦體倒掛”“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一提改善知識分子待遇有人就說工人會有意見。針對知識分子的大規模的批判甚至鬥爭的運動是沒有了,初春天氣後的“夏季的形勢”當已不可能再現了,但以知識分子為主要對象的“敲敲打打”還時有發生。

“中關村一條街”一度被人譏為“騙子一條街”“投機倒把一條街”。對於科學工作,雖然“三脫離”的大棒已經入庫,但以為生產服務之名要對暫無實效的科研機構“斷奶斷糧”,把其中的科技人員“趕下去”。對轉讓成果取得的收入,曾被一些人說成是經濟犯罪。(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

羅偉:喜迎新時代 祝願春常在丨紀念全國科學大會召開40週年

現在的中關村

對科學技術雖在口頭上已被賦以崇高的地位,但即使在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後,研究發展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仍逐年下降。(近年來我們可以引以為傲的是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已居世界前列,但基礎研究經費佔研發經費的比例幾十年未變,仍在5%左右低水平運行。)

這裡,又應當提到鄧小平同志所作的努力。若沒有大會前後小平同志親自抓的一件件實事,採取的一系列具體舉措,那麼全國科學大會固然也開的熱氣騰騰、振奮人心,卻未必能很快地出現全國範圍的新局面。(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

全國科學大會前後,國家百廢待興,實際困難著實不小。正如有些科技人員所說:現在有幹頭,有奔頭,但閉眼一想問題成堆——工資問題、職稱問題、夫妻兩地分居問題、子女入學問題、學術資料問題、國際交流問題……

這時,小平同志主動提出當科學技術工作的“後勤部長”,並且一再告誡大家:“解放思想必須真心解決問題”,“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就成為一句空話。抓,要有具體政策,具體措施,解決具體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要調動科學和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光空講不行,還要給他們創造條件,切切實實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正如小平同志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所說,“現在,擺在我們各級黨組織面前的事情,就是要鼓實勁,要切實解決問題,要踏踏實實工作。一句話,就是落到實處”。他就是這樣身體力行的。

比如,關於科技人員的工資問題,中科院一家確實解決不了,小平同志於是提出可以給補貼,並親自批准中科院實行科研津貼制度。關於夫妻兩地分居的問題,一時不能都解決,他提出可先解決重點,並一次批給中科院400個進京戶口。

關於房子困難,他在聽彙報時指示拿出2000萬元,儘快建造一批房屋,解決科研人員住房的嚴重困難。後來,小平同志又多次對中科院的基建問題給予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北京玉泉路的房子被其他部門佔用了,他又批示有關部門從速處理。(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

羅偉:喜迎新時代 祝願春常在丨紀念全國科學大會召開40週年

1958年9月,當時位於北京玉泉路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屆學生入學

為改變高校的招生制度,他親自主持召開了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多方面聽取意見,果斷支持正確意見,決定恢復中斷了10年的高考制度。會後,他還很快找教育部門領導談話,做思想工作,從而大大加快了招生制度的改革進程和具體落實。

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率先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生、學制改為五年、招收研究生,以及中科院派人出國進修等,小平同志都給予了支持和鼓勵。

小平同志還提出,一定要辦好學術刊物,“要解決一下科研、教育方面的出版印刷問題,把它列入國家計劃”,並指出“紙張困難,是因為有些不必要印的東西印的太多”。他果斷地決定建設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他有遠見地批示實施“863”計劃……(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

羅偉:喜迎新時代 祝願春常在丨紀念全國科學大會召開40週年

1984年,鄧小平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奠基

嗣後,中央歷屆領導循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正確路線,貫徹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方針,全面進行科技體制的改革;提出建設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知識創新工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等一系列戰略方針和具體措施。現在我國已在科技經費、人才、論文、專利等方面居世界前列,在若干重要科技領域包括高新技術領域已佔重要一席,實現科技強國之夢可期。(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


科技體制改革的序幕

全國科學大會,特別是鄧小平同志的講話,為科技界破除了長期以來“左”的路線的禁錮,使科技人員從思想上獲得解放。思想的解放必然激發科技人員發展科技的熱情,要求政策的調整和體制的改革。因此,中國科學院得以試行了一系列放活研究機構和放活科技人員的改革新舉措。(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

如經費制度實行兩部制;實行所長負責制,擴大研究所的自主權;課題組人員自由組合;率先與美、歐、日建立科技合作關係,向國外派遣“文革”後首批留學生;恢復研究生培養制度;試行博士後制度;提出技術成果的有償轉讓;建立面向全國的中國科學院科學基金;實行“開放、聯合、流動”為特點的開放實驗室制度;鼓勵科技人員創辦公司;以及後來為建設國家創新系統而提出知識創新工程的試點方案等。這些措施在全國都帶有首創意義。

當然,如果沒有全國的改革形勢和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決策,中科院的科技改革措施也難以順利推進。

科學發展無止境,改革無竟期。思想和觀念需要不斷提高和更新。今天,已不能只看到科技是生產力,而且要看到它是重要的精神力、思想力,是社會經濟進步的強大推動力。無視或忽視這種力量,將成為新時代的落伍者;妨礙這種力量的陳規陋習終將被變革。

科技人員也不僅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而且是掌握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一部分。對科技人員已不能只限於提高社會地位、提高生活待遇,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等方面,而是更要重視和發揮他們的獨立精神、批判精神、創新精神、自由思想,改革一切障礙。

今天,我國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正向著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邁進。恰逢“科學的春天”40週年,我們把一些事情重新提起,無非是為了珍惜這份寶貴的歷史經驗,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新時代。

我們為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所起的重大歷史作用而紀念它,更為科學大會開創的科技事業發展新時期而歡呼它。我們要學習小平同志在全國科學大會上講話中體現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更要發揚在這個路線下不斷前進和發展的精神,繼續清除“文革”和極左的路線的影響,與時俱進,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取得更大的勝利。(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