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ofo深陷困境,共享汽車平台也接連倒閉,共享經濟是假風口?

共享單車被譽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但在近期不管是ofo還是摩拜均陷入到一個很艱難的困境。與此同時,另一大共享經濟的品類,共享汽車竟然也遇到了倒閉風潮。

共享經濟難道真的是假風口?

摩拜ofo深陷困境,共享汽車平臺也接連倒閉,共享經濟是假風口?

目前國內上線的共享汽車APP已有70多款。這些平臺中有很多由租車平臺轉型為共享汽車平臺,還有一些由汽車廠商推出,另一些則為提供汽車共享服務的創業公司。一些國際傳統車企也希望在中國市場分一杯羹:戴姆勒集團通過Car2go入局中國共享汽車市場;寶馬則通過ReachNow大力推銷自己的寶馬i3和MINI兩種車型。

不過,共享汽車市場並不順利,多數共享汽車品牌仍在生存線上掙扎,更多的品牌已經倒閉。

2014年,CoCar共享汽車平臺宣佈停止服務。2017年友友用車、EZZY兩家分時租賃企業倒閉。今年5月,麻瓜出行宣佈倒閉。

很多創立不久的共享汽車平臺接連倒閉,讓人不禁懷疑,共享汽車難道是一個假風口?

重資本模式拖垮共享汽車平臺

雖然同為共享經濟,但共享汽車操作起來比共享單車要難得多。

摩拜ofo深陷困境,共享汽車平臺也接連倒閉,共享經濟是假風口?

共享汽車的投放成本遠高於共享單車。單單是規模化地投放車輛這一項支出就讓很多平臺不堪重負。

EZZY創始人兼CEO付強表示:“在拿到2000萬融資的第二天,我就開始尋找新的融資。因為我們非常清楚,這筆錢根本不夠。”

別說是兩千萬的融資,就是兩個億的融資對於共享汽車來說也不算多。保守估計,如果每輛車的投放成本為10萬元,2個億得的資金即使全部用來投放車輛也只能投放2000輛。而這遠達不到規模化運營的要求。

更何況,投放車輛的成本僅僅是共享汽車運營眾多成本中的一部分。不僅投放車輛燒錢,共享汽車運營的人力成本也非常高。共享汽車在調度、清潔、維修、充電等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

有人說,共享單車是國民素質的照妖鏡。這句話在共享汽車領域同樣適用。

國人在使用共享汽車時的各種不文明的用車習慣都在消耗著運營平臺有限的資金。開車不注意導致剮蹭,不講衛生汙染車內環境,破壞車內設施,偷竊車內零件等等,讓運營者十分頭疼。

雖然目前共享汽車看上去很熱鬧,但每一家平臺籌集到資金實際上很有限。

與融資可達幾億乃至於幾十億美元的共享單車或網約車相比,共享汽車的融資少得可憐。但是共享汽車面臨著車輛投放和線下運營的雙重壓力,對於資金更加依賴。

一些共享汽車平臺運營效率低下。對於需求大的地區沒有投放足夠的車輛,而很多地區投放的車輛卻在閒置。後臺調度、數據整合能力的智能程度不足在限制著運營平臺的盈利能力。

同時,共享汽車的市場目前還沒有被充分挖掘。市場的狹小,盈利途徑的單一讓資金本來就緊張的共享汽車很容易出現資金鍊的緊張乃至斷裂。多數共享汽車平臺的倒閉與資金鍊斷裂有關。

另外,目前共享汽車充電樁、停車位等基礎設施的短缺等問題也在制約著共享汽車的發展。

春天可能會遲到,但一定會來

雖然目前共享汽車面臨很多問題,但各運營平臺都在不斷改進,出現了很多經營模式的創新。

摩拜ofo深陷困境,共享汽車平臺也接連倒閉,共享經濟是假風口?

考慮到車輛投放的高額成本以及閒置汽車資源的巨大存量,利用好已有的汽車資源成為解決共享汽車高成本問題的突破口。

蜂鳥汽車盤活了傳統租車行業的閒置資源,凹凸租車則在個人車主中拓展車源。這種充分利用閒置汽車資源的方式讓共享汽車運營平臺逐漸走上了輕資產、重運營的模式。

實際上,如果運營平臺如果自己購置車輛,不僅無法實現單車或網約車那樣的規模化運營,而且也不符合發展共享汽車,提高車輛利用效率的初衷

現在的很多共享汽車運營平臺,比如大道用車、易開出行,避開了競爭激烈的一線城市,而去往玩家數量較少的二三線城市。一線城市雖然市場規模大,但競爭對手多,而且停車資源匱乏而、牌照緊張。進軍二三線城市反而為這些平臺贏得了發展機遇。

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為共享汽車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雖然現在完全意義上自動駕駛還遠不成熟,但是L3級別的自動駕駛已經日益完善,尤其是封閉場景下的自動駕駛技術日趨成熟。

今年4月,gofun展示了與智行者合作的自動泊車技術。5月,盼達用車,在重慶市兩江新區展示了無人駕駛自動取還車技術,並計劃於年底上線自動泊車。

自動駕駛技術可以讓汽車實現自動接駕,自動停車。這就大大降低了車輛運維的人力成本。反過來,自動駕駛技術在共享汽車上的應用也有利於分攤自動駕駛高額的研發成本。

其他智能技術的應用也在提升著共享汽車的運營效率。今年6月,上海發佈的《上海市小微型客車分時租賃管理實施細則》要求運營車輛應安裝“人臉識別”、“應急報警”、“車載衛星定位”等裝置。

這一政策雖然短期內會增加一些平臺添置設別的成本,但從長遠看來,可以促進共享汽車平臺的規範運行。人臉識別、車載衛星等設施可以幫助運營平臺監督用車人員,減少不文明的用車現象,從而降低維護成本;同時還可以降低風險,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共享汽車本身具有很多優勢。從個人角度看,共享汽車可以更方便地滿足人們的用車需求。相比於傳統汽車租賃,共享汽車不需要到指定門店提車,搜索附近共享汽車的位置,掃碼即可開鎖用車,效率大大提升。

現在很多人搖不到號,買不起車,但是用車的需求仍然存在。限行限購的政策也在為共享汽車創造市場。讓沒有車的的人也可以方便地用到車乃至於體驗豪車,是共享汽車的市場基礎。

對於社會而言,共享汽車的發展可以降低人們的購車意願,同時整合社會閒散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從而有利於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提升城市運轉效率。

出於對共享汽車社會效益的考慮,政府也會推出一系列政策促進共享汽車產業的發展。2017年8月8日,交通運輸部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一同發佈了《關於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鼓勵使用新能源車輛開展分時租賃。

隨著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於共享汽車的指導文件的紛紛出臺,資本市場也在逐步跟進。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監測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共享汽車以764.59億元的融資金額成為2017年度獲投金額最高的共享經濟領域。這對於急需資金運轉的共享汽車平臺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

目前80後、90後日益成為消費能力逐漸提高。這些人群樂於嘗試新事物,對於共享經濟的接受程度很高,未來將會成為共享汽車消費的主力。

雖然現在共享汽車市場還需要進一步挖掘,各方面條件尚不成熟,但隨著共享汽車運營模式的日益成熟,基礎設施的日益健全,以及政策和資本環境以及的的進一步改善,共享汽車的春天終會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