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說:服裝零售行業回暖?普通服裝創業者的數據分析應用

最近看到有幾個服裝行業同行在議論,說感覺今年服裝零售行業有所回暖。而作為廣州一級服裝批發商,因為近年來客戶供求關係的改變,一級批發並不能迅速的感覺到服裝零售業的變化。

那麼這個時候,老何前幾日說過的數據分析,就可以姑且一用,老何收集了一點網上的資料和數據,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看看作為普通服裝創業者,應用數據分析是否可行,一起探討吧。


老何說:服裝零售行業回暖?普通服裝創業者的數據分析應用

圖中左下角標明瞭圖示,根據圖表,很顯然,服裝零售規模一直在增長,而增長率在減少。老何理解:首先,零售規模增長是因為服裝產量的逐年增長(創業者越多,產量越高,賣出去的服裝自然會增長);而增長率減少,是因為服裝產量漸漸的供大於求,而內需市場的增長消化不了供應的增長,造成了同比增長率減少。但是,值得慶幸的是,零售規模的確在穩步增長,服裝市場這塊蛋糕總體在增加而不是在萎縮。

老何說:服裝零售行業回暖?普通服裝創業者的數據分析應用

這張圖中,B代表的是企業或中間商,C代表的是客戶,B2C代表商家通過電子商務,賣給客戶的銷售額。這可以佐證零售規模的確在穩步增長,只是增長速度緩慢。這裡可以對比上圖,同樣2017年,服裝零售規模是14557億元,而電子商務B2C零售規模是4447億元,電子商務只佔了總規模的三分之一不到,那麼剩下的三分之二是如何銷售的呢?這個就大家自己思考吧......

老何說:服裝零售行業回暖?普通服裝創業者的數據分析應用

這張圖是幾個服裝零售巨頭近兩年銷售額的對比,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老何說:服裝零售行業回暖?普通服裝創業者的數據分析應用

老何解釋一下,這張圖說明的是,12年到17年,淘品牌和傳統零售品牌在線上銷售的互換,12年淘品牌有6家,而到了17年,淘品牌只剩下了2家。這代表了傳統零售品牌在線上銷售渠道的崛起,和單純電商服飾的洗牌,也就是說,服裝零售的歸宿只能是線上加線下,只有單一銷售渠道的商家,註定被慢慢淘汰。

老何說:服裝零售行業回暖?普通服裝創業者的數據分析應用

這張圖是2017年消費者網購服裝考慮因素,考慮質量而買單的消費者已經佔到了53.11%,回想一下,早年我們是不是常常議論,網購只是因為便宜?而現在,考慮質量而不是價格因素的佔比,體現了消費升級。服裝行業,提高品質才能保證大部分人買單。

老何說:服裝零售行業回暖?普通服裝創業者的數據分析應用

圖中數據表明,國內購物中心的數量一直在增長。每一個城市,大家看到最多的是零售商鋪的倒閉和空置(注意倒閉的商鋪可不能全部算在服裝行業上,分析數據要客觀,服裝行業不背這個鍋),但是數據卻顯示購物中心的數量一直增長,為什麼呢?

首先自行百度購物中心的定義,再看看能滿足新零售“線下體驗”的,是購物中心還是普通零售商鋪?那麼這些增加的購物中心是誰在投資?想明白了再聽聽老何的猜測:未來,只有統一規劃打造的,體驗式零售商鋪,或者說體驗式步行街,才有最大的價值,普通商鋪只能幹小超市和小餐飲......服裝行業,必須做好線下體驗了。

老何說:服裝零售行業回暖?普通服裝創業者的數據分析應用
老何說:服裝零售行業回暖?普通服裝創業者的數據分析應用

這兩張圖很容易看懂,代表了三四線城市零售消費的佔比增長率,而三四線城市的增長率不但在崛起,也超過了一二線城市。所以,服裝零售市場的空間也在進一步提升,只注重一二線佈局,而忽略三四線佈局的銷售戰略,可能會吃虧。作為廣州一級服裝批發商,省級客的流失不易挽回了,重視三四線客戶成為當務之急,因為他們的提升空間並不會小。


這個就是淺顯的數據分析了,不管以後大數據掌握在誰的手裡,蝦有蝦路,蟹有蟹道,我們普通創業者不管做什麼之前,慣性的進行一番盡己所能的數據分析,總能增加幾分成功的把握。不管有沒有用,老何先行一步,槓精噴子請出門左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