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誓讓荒山變休閒生態樂園——記台商高正賢和他的銀杏基地

時至今日,位於黃澤鎮的浙江京採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已成為黃澤乃至嵊州的一張綠名片。前段時間,臺灣風情體驗節在此舉行,臺灣民謠演唱和電聲樂隊現場表演,給遊客帶來了全方位的鄉村休閒體驗感受。值得一提的是,當晚野外露營活動還吸引了100多位“帳篷客”參加。

但在十幾年前,這裡不過是一片荒山,雜草叢生,亂石成堆,常規農作物根本無法種植。

浙江京採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出現,與臺商高正賢密不可分,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高先生”。2006年,已近古稀的高正賢棄工從農,選擇再次創業,承包了黃澤鎮北面3000畝荒山,涉及許宅、甲青、李豐、白泥坎等4個村,主要利用當地荒山、坡地發展銀杏、油茶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和深加工,著力打造高效生態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將這片荒山變成當地一張綠意盎然的名片。

“客”與“克”一字之差

讓他與嵊州結緣

“這裡四面青山,剡溪潺潺,是古今名家鍾愛之地。”200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高正賢初識了嵊州這座小城。心懷憧憬,當年5月,他帶著臺灣一位農業博士踏上了這片熱土。然而,理想總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高正賢只是搖頭笑笑。半路上,一位師傅正開著挖掘機翻鬆山道兩邊的沙土,聽說臺商要來開山投資,他停下手中的活跳下車,一臉誠懇地跟高正賢說:“荒山年復一年,可是前來投資的人走了一批又一批,幾乎沒人能撐過5年。如果你能讓這片荒山變成綠地,那就是天大的功德。”

聽罷,高正賢心裡“咯噔”了一下。“難道這山真如百姓所說的那樣,什麼東西都種不出來?”他幾乎帶著求助的語氣轉向隨行的臺灣農業博士。“能種,只要用‘客土’就行。”農業博士撂下這樣一句話。高正賢苦笑著告訴記者:“我剛開始認為,‘克土’,只要克服土壤先天不足就能成功。但其實,農業博士口中的‘客土’,是指種什麼地方的植物就用那個地方的土。”但這已經是後話。

高正賢投資生態農業很突然,彼時他的貿易公司如日中天,熟悉的人都認為他是“錢多人傻”。企業家做經營,特別是涉足農業,投資大、週期長、見效慢,甚至很可能血本無歸。不僅熟悉他的人不理解,周邊村民也不理解,貧瘠荒蕪的土地,莫非還能生出個金鳳凰?可高正賢認為,開山建園,不僅是經濟投資,更是文化行為,讓農民感受文化,摒棄落後的觀念,是一個企業家的責任,他一定要讓這荒山變成大家休閒的樂園。

說幹就幹。2006年,第一批銀杏苗木種在了這片山上,也種在了高正賢的心裡。隔三差五地,他便會來到嵊州,爬上所有種滿銀杏的山頭,“每一棵樹都像是我的孩子,我都要看看。”他說。

轉眼一年過去了,但苗木絲毫未見長高,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銀杏苗大批枯死。“你不是說只要用‘克土’就能種活樹苗嗎?”高正賢飛往臺灣,找農業博士理論。“是‘客土’呀,用樹苗家鄉的土就能成功。你那山上是紅沙土,不易涵養水源,水分流失了,太陽一曬,樹苗的成活率自然就低。”農業博士篤定地說。

這番話說得高正賢一臉愕然,他“灰溜溜”地回到大陸。站在荒蕪的山上,撿起散落在身邊的枯枝敗葉,高正賢陷入了沉思,一向樂觀的他緊鎖眉頭,“難道我選錯了?就這樣放棄嗎?”他開始反思。

雖屢受挫折

但他從不曾放棄夢想

9年努力,4次補種,蟲害、乾旱依然使得108萬棵銀杏樹僅存30萬棵。“做事情要有始有終,雖然銀杏基地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我不會放棄。”高正賢的語氣異常堅定,眉宇間透著一股執著與自信。

臺灣、大陸,山上山下,幾百趟的來回,高正賢終於成功了。用挖掘機翻鬆每一寸山土,種植苦油茶改善土質,經過前後多年的培育,一期1100多畝銀杏樹苗終於成林。但還來不及高興,又一場災難悄無聲息地降臨——白蟻肆虐,蟋蟀滿林,銀杏林遭受重創。

“我記得那是2011年,70%至80%的銀杏樹杆遭到蟋蟀洗劫。”高正賢回憶,當初瘋長的雜草和蟲害侵擾得他頭痛不已,那段時間,他幾乎天天都待在山上,每天早晨6點出門,上山拔草,分好捆,再一點點背下山。有人勸他,噴些除草劑和藥就可除草滅蟲,但他認為,這樣可能會影響到銀杏的品質,施一次藥,會讓他的銀杏永遠失去信用。

有時候,高正賢也跟員工分享他的創業故事。他說,自己曾開過礦,搞過運輸,辦過駕校,建起上海機械廠,在每一個領域都有不小的成就。跑運輸在臺灣名列前五;做自行車零配件機械,出口至日本、美國、歐洲等地;輸配電金具製造享譽同行,並取得了日本東京電力合格供應廠商的資格。“任何成就的獲得,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都是踏實努力的結果。”他希望他的員工亦能如此。

後來,高正賢還想到了把荒草變廢為寶的方法。通過有關部門檢測,荒山上的雜草粗纖維含量為每千克432克,比苜蓿草還多88克,是餵養兔子的天然飼料。於是他就開始賣草,一年的收入有百餘萬元。

再後來,高正賢又新種了900多畝的桂花、櫻花樹和櫸樹等。為抑制樹間雜草,他想出了以種代管的辦法,將900多畝土地免費提供給農戶,還負責收購農戶種植的所有番薯。

事實上,種下的108萬棵銀杏樹經過這麼多年的風雨,僅存30萬棵瘦弱地挺立在山間。拔草、套種、改良土壤、選育樹種……這幾年來,高正賢已經相繼投入1.9億元,可收益卻寥寥無幾。但當他得知他的銀杏葉提取物黃酮素令日本研究中心驚詫“中國也能培育出品質這麼好的銀杏”時,心裡還是充滿了成就感。

12年間,高正賢不曾放棄這片山,不為別的,只希望嵊州人能看到這座山的改變,兒孫倦累時能有一個休憩再出發的港灣。這兩年,他還先後在山坡上種植了50畝忘憂草,供市民休閒觀賞。

談興正濃,高正賢帶我們上山,不停不喘至山頂,還未休息就向我們介紹起他的生態旅遊觀光農場,“西面是經濟樹種展示區,南面是高山族展示區,東面是度假養生區……”在他眼裡,腳下已不是荒山樹林,而是承載他夢想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