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塑像威嚴莊重,手捋美髯淡定!

關帝廟南北長60米東西闊24米,廟前路南有舞臺3間正門上方,三個石雕陰刻大字“關帝廟”鑲嵌於門頭之上,兩邊是一副醒目的門聯:“夜讀春秋文夫子,單刀赴會武聖人”。正門左側是一間鐘鼓樓過捲棚東西廂房各3間。走甫道拾階而上,一尊全石鑿造而成的香爐,端立殿前正中,繞過香爐,挺身3間正殿(全石築牆),關帝塑像高達3米,威嚴莊重,左手捧《春秋》夜讀,右手捋美髯淡定,關平手端帥印立於左側,周倉執刀立於右側,肅立待命。廟內曾住和尚數人。

關帝塑像威嚴莊重,手捋美髯淡定!

全廟有裙房10間,東西偏殿各兩間,田產20畝。清同治八年(1869),靳煥章等邀東五社民眾集資,先後續修3次。抗日戰爭期間大部分損毀,戰時為游擊隊隱蔽集結之地。1958年全部拆毀。1961年,二、三街村民遷居橫道年,由靳華堂等人籌資4500多元,在原址修建正殿3間。門聯是:“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師臥龍友子龍龍師龍友”,橫額為“精忠漢室”,殿內左側牆壁新繪“自在菩薩吟大悲咒”彩圖,右側牆壁新繪“關長溫酒斬華雄”彩圖。

關帝塑像威嚴莊重,手捋美髯淡定!

2014年農曆2月19日,由趙秀琴、李領、張海菊、李青、靳三週、靳等上、郭行等倡議捐資40多萬元,殿東修建般若偏殿2間,用於藏書和接待客人,殿西修建地藏王偏殿2間,西廂房真如殿1間,另有休息室和洗手間各2間。東廂房唸佛堂3間和廚房2間,正門書關帝廟,門樓為3間。門前兩邊各一尊石獅,地礅高1米,獅高1米,全廟南北長35米,東西闊28米,總面積980平方米,於2015年農曆9月6日落成開光。

關帝塑像威嚴莊重,手捋美髯淡定!

小關帝廟 小關帝廟(建築規模較小的關帝廟)始建於清咸豐元年(1851),地址在新氏祠堂後約300米,二、三街交界處,東經112°5236”,北緯35°09 71”,原有廟房3間,被日軍炸燬,人們為紀念關帝,在影壁牆神龕內塑關帝像,上書“三軍司令”。1966年被毀。

關帝塑像威嚴莊重,手捋美髯淡定!

2014年靳京振、靳小長、賀全珍、靳小秀、賀國戰等發起,陳麥青、靳樹堂、靳賢魁等眾集資四萬餘元,在原址修建小關帝廟。橫跨南北村路深5米,寬4米,兩邊各有15層階梯,二樓上分南北2間,南供關帝,北奉觀音,塑像均為白瓷彩頭,建築別具一格。

關帝塑像威嚴莊重,手捋美髯淡定!

山神廟 山神廟始建於清道光五年(1825),位於老村東北角,拱圈寨門西,東經112°52′46”,北緯35°10′02”,廟內有正殿3間,高5米,門上懸木製紅底匾額,上書“威鎮山林”四個大字,系二街靳紹順書寫,殿深6米,內塑山神像,虎狼像立於兩側。1967年拆毀。

關帝塑像威嚴莊重,手捋美髯淡定!

土地廟 土地廟包括沒梁廟、棗木殿兩座建築。人們傳說的沒梁廟、棗木殿就是指此建築。始建於清代,重建於民國十八年(1929),位於現向城大道一街段與五街段交叉路口,東經112°51′87”,北緯35°1009”,沒梁廟為磚圈窯1間,系村民陳省山等人籌資重建。窯高31米,深4米,屬磚圈窯洞。平時為乞丐避暑禦寒之處棗木殿在其西鄰,是一間磚木結構瓦房,因梁、椽均為棗木,故稱棗木殿。內塑土地神像,村人逝後,先要到此燒香壓紙,迷信傳說是送逝者到土地爺這裡報到,為其報上戶口,使其在陰間得以合法生活。此廟1967年拆毀。

關帝塑像威嚴莊重,手捋美髯淡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