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改善環境,如果汙染太嚴重就會禁養,養殖戶們要如何應對?

近幾年我國養殖規模逐漸增大,導致環境受到嚴重的汙染,為此國家出臺了《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這讓不少養殖戶犯愁,很多養殖場被強行關閉,那麼面對禁養這個問題,我們要如何應對呢?下面

村小農網就跟大家 說說避免禁養的關鍵養殖技術。

為了改善環境,如果汙染太嚴重就會禁養,養殖戶們要如何應對?

據瞭解,目前我國禁養區劃定已完成,生豬存欄量減少3400萬頭。對於設立禁養區,大多數人還是支持的,畢竟以往鬆散的小戶養殖模式無法完全杜絕環境汙染。

為了改善環境,如果汙染太嚴重就會禁養,養殖戶們要如何應對?

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盲目擴大禁養範圍、粗暴強拆養殖場、甚至提出“建設無豬縣”口號等極端現象。

為了改善環境,如果汙染太嚴重就會禁養,養殖戶們要如何應對?

這些極端現象的產生,令不少以往靠養殖為生的農民陷入生活困難中——失去了以往賴以為生的工作、收入較過去大幅減少,甚至連自家吃肉都成了難事。針對禁養及養殖場拆遷過程中出現的這些極端問題,農業部副部長於 康震表示:拆遷不是主要的辦法,更不是唯一的辦法,要給予一定的過渡期。不該禁養的不能禁,防止盲目擴大禁養範圍;該禁的要堅決禁,但要給予合理補償。

為了改善環境,如果汙染太嚴重就會禁養,養殖戶們要如何應對?

環保禁養的科學應對措施

第一、首先是禁養區的劃定要科學,不能盲目擴大禁養範圍。要實事求是,科學分析,按照標準劃定。

第二是符合禁養要求的地區要充分照顧到養殖場戶的合法利益,給予合理的補償。

為了改善環境,如果汙染太嚴重就會禁養,養殖戶們要如何應對?

第三是支持養殖場戶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對於畜禽養殖場的環保問題,要以支持和鼓勵養殖場轉型升級,要通過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引導養殖場戶發展種養循環、提 升糞汙資源化利用的能力,以實現生產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為了改善環境,如果汙染太嚴重就會禁養,養殖戶們要如何應對?

其實畜禽禁養政策是為了改善人們生活的環境,並不是斷養殖戶的出路,只要在養殖過程中注意養殖方法,做到科學餵養,國家是不會強行關閉養殖場的,所以為了大家的利益,各位養殖還是按照國家的規定進行養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