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成就了梅西,毀掉了梅西的阿根廷

梅西告別了俄羅斯,阿根廷告別了世界盃。看著青春無限的姆巴佩無人能擋,31歲的梅西多半會想起:自己曾經同樣無人能擋的過去。

1987年6月24日,梅西出生在阿根廷的羅薩里奧。這一年前的6月22日,馬拉多納在墨西哥世界盃的比賽中,從本方後場開始一路狂奔,連過六人打入整個二十世紀的人類最佳進球。除了最終奪冠之外,馬拉多納一戰封神的原因還在於:他淘汰的是阿根廷的死敵、在1982年馬島戰爭中大獲全勝的英國人。此後,馬拉多納就跟牛肉、探戈和博爾赫斯一樣,成為阿根廷在世界上的代名詞。

梅西的祖國阿根廷,一直是南美大陸上的強國。一戰之前,阿根廷就已經是南美富裕的代名詞,歐洲人口中對富豪的描述一度是“從阿根廷來的”;二戰之後,阿根廷作為沒有被戰火肆虐的世界大糧倉,成為南美首屈一指的強國。但好景不長,經過軍政府長期不懈的折騰以及數次成功或失敗的政變,阿根廷的經濟變得比政局還動盪。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梅西出生之時,阿根廷已經從中等發達國家成功地變成了發展中國家。

雖然經濟形勢一直差勁,經濟增長率常年如過山車一般起伏上下,但阿根廷卻是世界頂級的足球強國,基本不讓鄰居巴西。1990年世界盃,阿根廷也在馬拉多納的神勇發揮下淘汰巴西,僅以一球小負西德隊屈居亞軍。

全球化成就了梅西,毀掉了梅西的阿根廷

阿根廷隊在馬拉多納的年代曾有無比的輝煌,也吸引了全世界無數球迷對藍白球衣鍾愛有加。阿根廷人如今對梅西的期望,也是希望他能複製馬拉多納的成就,再將阿根廷送上世界之巔。

但如今的阿根廷,已經不同於三十年前的阿根廷。在全球化的浪潮衝擊下,阿根廷已經被衝到了搖搖欲墜的鋼絲上。即便有天才梅西的帶領,仍然是每場比賽都戰戰兢兢、舉步維艱。如今梅西的阿根廷,終於被一支隸屬歐洲、卻貌似來自非洲的法國隊兩三下終結了。

2

馬拉多納踢球的年代,歐洲對俱樂部上場的外援人數有嚴格限制,並且把非本國球員一律視為外援,歐洲與南美沒有差別。這使阿根廷國家隊只有極少量的頂級球員在歐洲踢球淘金,其餘大部分球員都在國內聯賽效力。在1986世界盃奪冠的首發陣容中,十一人只有馬拉多納等三人在歐洲踢球。國家隊隊員相互之間常常在本國聯賽中碰面,一旦組成國家隊彼此之間也不陌生。作為一個團隊整體而言,抬頭不見低頭見一定會好於臨時湊成的一盤散沙。

當巴西在1994年美國世界盃奪冠時,南美國家的世界盃奪冠次數以8:7領先於歐洲國家,且從不會讓歐洲國家連續奪冠。南美俱樂部如阿根廷河床隊、博卡青年隊和巴西的桑托斯隊,都有足以直接抗衡皇馬巴薩的陣容。歐洲大陸和南美大陸在足球上的戰力,即便歐洲稍有領先也差距甚微。巴西和阿根廷,也一直都是世界盃上的奪冠熱門。

但一個籍籍無名的比利時球員讓·馬克·博斯曼改變了後來的一切。1995年,歐盟法院宣佈廢除歐盟俱樂部對於歐盟成員國球員的身份限制,從此歐盟國家球員不以外援計算,並且球員與俱樂部合同到期之後,新俱樂部不必再支付轉會費。因為最初的訴訟由博斯曼提起,因此稱為《博斯曼法案》。這對皇馬巴薩、曼聯拜仁這樣的大俱樂部而言是大喜事,他們不但可以許以重金來招納小俱樂部的球星,而且歐盟球員騰出原有的外援名額限制之後,更可以從世界各地——尤其是南美——將任何他們看中的球員召入麾下。

全球化成就了梅西,毀掉了梅西的阿根廷

因為歐洲的經濟更發達、足球運作更成熟、報酬更豐厚,所以博斯曼法案生效之後,大批南美球員蜂擁而至。原來只能在巴西阿根廷本國聯賽中稱王稱霸的本土球員,現在也能去歐洲大殺四方賺大錢了。南美國家隊的構成,也就從本土球員為主,換成了海外球員佔據絕對優勢。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在幾乎全是海外球員的情況下,國家隊隊員幾乎只有國家隊比賽時會碰上,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各個歐洲俱樂部裡各自為戰。一旦要打國家隊的比賽,南美、非洲和亞洲的球員幾乎都要長途飛行十幾個小時,在時差還沒倒過來的情況下,拖著疲憊的身體上場。除了世界盃這樣四年一屆的洲際大賽,南美國家隊聚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幾乎都是見縫插針式的比賽:在歐洲聯賽和歐冠的間隙,疲於奔命地趕回南美去拼一場——還要注意不能受傷,畢竟薪水並不是國家隊在發。

南美國家隊的戰力,因此大不如前。二十年來,歐洲國家已經在世界盃上四次奪冠,包括從06年到14年的三連冠;而南美國家僅有巴西奪冠一次,並且還是在遙遠的本世紀初、博斯曼法案的影響遠不如今天這般明顯的時候。德國成了阿根廷和巴西的苦主,連續在世界盃上打出4:0和7:1這樣的大比分慘案。甚至那一條美洲大陸上冠軍必屬南美的鐵律,阿根廷四年前也沒能將其守住。

阿根廷也就從二十年前奪冠熱門,逐漸變成了今天一種類似往日情懷式的存在。在整體實力明顯不及歐洲諸強的現實下,阿根廷唯一的希望只有梅西。四千萬阿根廷人,希望梅西能如孤單英雄一般,複製馬拉多納當年的神蹟。

但在阿根廷隊被全球化拖累的同時,又往往容易被人忽視的是:梅西正是全球化造就出的阿根廷第一球星。雖然他其實也可能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以來,碩果僅存的唯一一名來自南美大陸的頂級球星。

3

如果南美足球的精髓是玩,那麼歐洲足球的精髓就是贏球,而只有最頂級的球星才能玩著踢也贏球。梅西之前的南美頂級球星,例如馬拉多納、羅納爾多和羅納爾迪尼奧,都是清一色在南美大陸本土成長起來、達到相當成就之後再去歐洲大紅大紫的,他們的根在南美。馬拉多納的過人、羅納爾多的突破、羅納爾迪尼奧的控球,無不帶有南美大陸的魔幻色彩,在歐洲球星身上基本百無一見。這種無法模仿和複製的、高度個人化的足球風格,幾乎只會產自南美。

但在博斯曼法案之後,越來越多的南美俱樂部成了歐洲俱樂部的後備人才基地。歐洲球探們開始從南美青少年很小的時候就關注他們,在他們尚未在貧民窟的街頭或野球場上將個人技巧打造得爐火純青之前,就先一步將他們帶往歐洲的青訓基地,讓他們忘掉那些為了自娛娛人的過人技巧,為了贏球而一板一眼地學習戰術配合和防守紀律。即便留在南美的那些球員,也在以歐洲的標準來規範自己。如今最新的巴西9號熱蘇斯一登陸歐洲,就已經完全是一副歐式前鋒的模樣,跟他的前輩羅馬里奧、羅納爾多再也找不到多少相似之處。

這是全球化浪潮下金元足球的必然結果。博斯曼法案之後,歐洲俱樂部藉助電視轉播和互聯網興起之勢,將自己打造成了世界足球的唯一中心。俄羅斯的阿布拉莫維奇、西班牙的弗洛倫蒂諾、美國的格雷澤家族、阿聯酋的阿布扎比財團,紛紛購入切爾西、皇馬、曼聯、曼城這樣的俱樂部,再斥巨資將它們打造成壟斷食物鏈的頂端豪門。既然歐洲有最好的設施、最好的教練和戰術、以及最充裕的資金,那麼南美俱樂部培養人才的模式,也就必然向歐洲看齊:歐洲所需要的,就是南美需要發現、培養和奉獻的。

因此在馬拉多納、羅馬里奧、大小羅紛紛退場之後,南美的球星再也不像以往那樣,擁有鬼魅一般的個人技術和任意揮灑的神來之筆。如今在歐洲成功的南美球員如烏拉圭的蘇亞雷斯和智利的桑切斯,都已經非常歐洲化。南美並非現在不出產天才,而是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了南美式天才成長的土壤——所有的培養模式都是為了適應歐洲式的功利贏球,而非南美以往的自由奔放。愛玩花活的內馬爾,其實是傳統南美球星如今僅存的最後一點痕跡。

而梅西是一個例外。他既擁有南美球員隨心所欲的過人突破和控球天賦,又是歐洲戰術紀律和戰術素養培養出的最出色球員。梅西堪稱足球有史以來,將南美和歐洲的足球風格結合得最完美的集大成者。而梅西這樣的幸運兒,正是全球化浪潮造就的。

全球化成就了梅西,毀掉了梅西的阿根廷

如果沒有患上發育遲緩症,梅西可能會一直在阿根廷的紐維爾老男孩俱樂部踢到接近成年,才會前往歐洲。但因為阿根廷經濟不景氣,家境一般的梅西家庭也無法支付可觀的治療費用,所以如果是在過去,一名天才球星也許就會這樣悄無聲息地毀掉。在南美,這樣沒有出頭的天才多如繁星。

但全球化浪潮,為梅西提供了來自歐洲的可能。雖然阿根廷俱樂部無力培養梅西,但來自西班牙的豪門巴塞羅那俱樂部卻能做到。跟梅西的經紀人和父親聯繫之後,他們願意為他做這件事:冒著白白花錢最終一無所獲的風險,為一個只是將來有可能成功的少年提前投入。

如果歐洲俱樂部的觸角無法遠及南美,就不可能有後來梅西的橫空出世。梅西的巨大成功,讓眾多歐洲豪門把全世界各地的天才少年都作為了遴選的對象。“韓國梅西”、“日本梅西”……歐洲積聚了世界上最好的足球后備人才,卻也難以避免地導致其他大洲國家隊實力的弱化。因為無法保證每一個十二三歲就到發達歐洲生活的孩子,最終還能選擇為原來那個貧弱混亂的國家效力。

實際上,在最終選擇為阿根廷國家隊出場後的一個月,梅西就獲得了西班牙國籍。他在一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也都呆在巴塞羅那的豪宅裡。他跟隊裡的西班牙隊友,區別僅僅在於打世界盃時的球衣顏色不同。

4

全球化的浪潮,其實從15世紀的大航海時代就已經開始,到如今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當今世界的資源配置狀況。全球化給地球上大國小國、窮國富國、強國弱國帶來的利弊,一時之間難以盡數,足球不過是其中一個細分領域而已。看看本次世界盃吧:非洲全軍覆沒、亞洲一支獨苗、美洲也只剩下巴西一隊有能力走得更遠。

念舊的梅西選擇了青梅竹馬的安東內拉作為終生伴侶,也在十七歲那年面對西班牙和阿根廷的選擇時,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阿根廷的藍白色球衣。如果他當時選擇的是西班牙,有可能這時他正披著鬥牛士球衣,爭取世界盃三連冠。

馬拉多納和梅西,都是這個星球上不世出的球星,而恰好都出生在阿根廷。三十二年前,出身貧民窟底層的馬拉多納憑藉一己之力,將阿根廷送上了世界盃冠軍的王座;如今梅西同樣想憑藉一己之力,為阿根廷拿下又一座大力神杯。罔顧阿根廷國家隊整體實力、只知道罵梅西不爭氣的人多半忘了:要是沒有梅西,阿根廷來俄羅斯的資格都沒有。

全球化成就了梅西,毀掉了梅西的阿根廷

但全球化浪潮既造就了梅西輝煌無比的歐洲俱樂部職業生涯,卻也同時註定了他在南美阿根廷國家隊的悲劇命運,兩者本是一枚硬幣的一體兩面。梅西個人再怎麼拼命,也沒法帶著一群實力存在差距、整體配合垃圾的隊友憑運氣拿下世界盃冠軍,他所能做的只是在世界盃的鋼絲上儘量多走兩步。每走一步,提心吊膽的全世界阿迷都會如釋重負。

但如今梅西的阿根廷還是完了。結束他們世界盃之旅的,正是全球化造就的非洲化法國隊。而也許還要再過許多年,世人才會終於意識到:集阿根廷四千萬人全部希望於一身的梅西,竟然是曾經貢獻無數足球天才的南美大陸,在沉沒前產出的最後一名頂級球員。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天才的結局有時註定只能是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