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足球的囚犯

1

1960年10月30日,那是一個星期天。

多娜.達爾瑪在臨產室中受盡磨難,子宮內劇烈震動,她像足球評論員一樣尖叫:“GOOOOOOOOOOOOL!”終於一個男嬰呱呱墜地。醫生託著嬰兒,對她說:“祝賀你,你的兒子很健康,而且吵得不得了。”

家人給男孩取名迭戈.馬拉多納。後來人們都將他稱作阿根廷的“聖童”。

馬拉多納出生的醫院以紀念阿根廷前“第一夫人”—艾薇塔.貝隆而命名。那時,她已經去世8年了。

馬拉多納是在棚戶區長大的,三歲生日時,叔叔西里洛送給他一個足球當做生日禮物。馬拉多納抱著它睡了一晚上,剛剛學會走路的他從此天天帶著這隻球。

很多年後的採訪中,馬拉多納說:“很少有人敢承認自己來自貧民窟,但我有這個膽量。因為如果我不誕生在那裡,就不是現在的馬拉多納了。我有足夠的自由玩耍,而那些城市裡的孩子們很少有機會像我這麼玩。我們有足夠的空間去玩我們喜歡的東西。”

馬拉多納總在家附近的垃圾場上踢球,要想辦法躲避場地上的各種坑窪,當皮球快要陷入泥潭的時候,要能夠迅速將球勾回來。這是馬拉多納足球技術的起源。

馬拉多納出生以後,家裡的條件僅僅比奴隸好一些,家族的男人們都是搬運工,將水果、稻米和木材搬至停泊在碼頭的小船上。這是一項極其艱苦的工作。

可就在半個世紀前,阿根廷還是一個人人豔羨的富庶之國。阿根廷,“白銀”之意,地廣人稀,物產豐饒,遠離世界大戰,20世紀初就已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布宜諾斯艾利斯被稱為“南美巴黎”。

當馬拉多納出生時,歐美諸國正在高速發展,阿根廷卻陷入滯脹的泥潭,政局動盪,民眾普遍失業。

這與貝隆夫婦脫不了干係。

1943年6月,阿根廷發生政變,軍政府上臺,上校貝隆脫穎而出,被任命為副總統兼勞工部長。

一年後,阿根廷聖胡安發生大地震,一萬多人遇難,貝隆在一個公園裡發表演講,為難民捐款。當他講完之後,一個迷人的姑娘擠到前面,握著他的手,激動地說:“謝謝您的存在”。

目光交織後,喪偶的貝隆一下就看上了她,艾薇塔,當時阿根廷身價最高的廣播員。他們相戀的消息傳出後,上流社會痛斥納艾薇塔是一個“出身貧賤、不擇手段的放蕩女人”。

斥責不虛。艾薇塔是一個私生女,她母親出身卑微,愛上了已有妻室的農場主,還給他生了五個小孩,後慘遭拋棄,艱難度日。

艾薇塔立下誓言,要做一個阿根廷的大人物。15歲那年,一個年紀能做她父親的歌手來小鎮演出,她以身相許,提出的條件是,歌手帶她去首都。

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後,歌手另覓新歡,拋棄了艾薇塔,她沒有狼狽返鄉,而是做了舞女,周旋於各式男人之間,不放過每個機會。終於,有攝影師給她拍下一組風華絕代的照片,結果一炮而紅,接下來拍廣告、當主持、演電影。

24歲那年,艾薇塔已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富人區購置豪宅,還開了一家公司,但與另外一件事相比,這都不算什麼,那就是她認識了48歲的貝隆。

這段戀情遭到輿論的攻訐,但艾薇塔我行我素,大張旗鼓地陪貝隆出席各種活動。她對貝隆說:“相信我,我是最適合你的女人,我的好會令你吃驚。”

2

艾薇塔很快就證明了這一點。

受大蕭條的波及,阿根廷躁動不安,勞資矛盾不可調和,饑荒與暴動蔓延,政府內鬥不止。在反對派的構陷下,貝隆被捕入獄,他一度心灰意冷,對前來探監的艾薇塔說:“我們離開這個國家吧,去過輕鬆自由的生活,就我們兩個人,遠離爭鬥。”

但艾薇塔勸慰貝隆:“要冷靜!要堅持下去!你不能逃避,我相信你會成為這個國家的總統!”

為搭救貝隆,艾薇塔去全國各地做演講,她聲淚俱下地疾呼:“你們的苦楚,我嘗試過;你們的貧困,我經歷過。貝隆救過我,也會救你們;貝隆會支持窮人,愛護窮人,如果不是這樣,他怎會對我寵愛有加?”

艾薇塔的演講感染了失業群體,他們強烈要求當局釋放貝隆。當貝隆重獲自由後,面對成千上萬的支持者,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感謝艾薇塔!感謝人民!”

1945年,貝隆向艾薇塔求婚,兩人聯手走向總統府。他們放棄中產階級,將社會底層民眾當做“重點培養對象”,從而“爭取大多數”。

1946年,貝隆當選為阿根廷總統,推行實行介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第三條道路”,被稱為“貝隆主義”,他沒收國外資本,強制提高工人福利,建立龐大的國企。

布宜諾斯艾利斯變成了窮人和無產階級的天堂,大街上到處都是無家可歸的人,他們反對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口中大喊著“貝隆!貝隆!”

27歲的艾薇塔成為了阿根廷的“第一夫人”,她站在窮人的一邊,還成為女權代言人。在很多人家中,她的畫像與耶穌像並排貼在牆上。

1949年1月9日,艾薇塔在一個剪綵現場暈倒,被診斷為子宮癌。這在阿根廷國內引起了一場恐慌。人們走進教堂,為她祈求平安。

為了讓貝隆順利連任,艾薇塔抱病參與各類活動。1950年,艾薇塔捐助成立了阿根廷青少年足球聯賽——愛維塔青年冠軍盃,作為貝隆旨在提高城市工人階級福利的“正義主義”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

貝隆崇拜墨索里尼,高舉“民眾主義”,認為體育是維護政治的重要手段,他大力推廣足球,還驕傲地將自己塑造為國家的“頭號運動員”。

在他的任期內,阿根廷通過多項國家基金扶持足球俱樂部的發展,讓足球成為國家的名片。其中的一個重要資金來源就是艾薇塔創辦的基金會,要求國內的個人和企業都要無償對足球進行捐贈。

馬拉多納的父親孔武有力,綽號叫奇託羅,每個星期天,他都通過足球釋放自己的壓力和疲憊。不過奇託羅踢得並不好,馬拉多納的叔叔西里洛才是球隊的核心,技術出色,而且在球場上特別勇敢。

在艾薇塔基金會的支持下,奇託羅和西里洛的球隊迅速壯大,還取得了全國青年比賽冠軍。

繼承了父親的體格,還有叔叔的調教,馬拉多納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足球天才。10歲時,他就通過了阿根廷青年人俱樂部少年隊的試訓,併成為教練的寵兒。

3

1952年6月4日,艾薇塔強撐出席了貝隆的第二次就職典禮。7月26日晚,阿根廷國家電臺的廣播員聲音哽咽地向全國宣佈:“艾薇塔·貝隆———國家靈魂,民族的精神領袖逝世。”這一年,她剛好33歲。

多娜.達爾瑪感覺天塌了,艾薇塔是她的榜樣,鼓勵著她從外省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探索未知的世界。她生下馬拉多納後,總跟兒子提起這個偉大的女人。

“貝隆主義”強制提高工資和福利,使私企不堪重負,大批倒閉。而國企效率低下,貪腐盛行。最終經濟萎靡,通貨膨脹,失業率攀升。

1955年9月,阿根廷爆發軍事政變,貝隆被推翻,他流亡巴拉圭,丟下了被製成木乃伊的艾薇塔。兩年後,梵蒂岡教會將艾薇塔遺體運到意大利。

1973年,貝隆再度當選為阿根廷總統,他命人將艾薇塔的遺體挖出來,運到馬德里的一座別墅中,他流亡時曾住在那裡。

那時,馬拉多納已經是報紙頭條的“常客”,他率領小洋蔥頭隊在同級別聯賽中創造了連續136場比賽不敗的紀錄。

一年後,貝隆因病去世,他的第三任夫人接任為總統。艾薇塔遺體被運回阿根廷,埋葬在雷克萊塔公墓。

“貝隆主義”對阿根廷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最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政治化足球”的後果,任何一次綠茵場上的失敗,都會成為民眾宣洩對現實不滿的導火索。

1975年,阿根廷金融改革失敗,軍閥魏地拉發動政變,推翻貝隆夫人,阿根廷進入長達7年的軍政府執政時期。

為了粉飾太平,魏地拉需要一場勝利來讓國際社會見證國家的繁榮。他掏出巨資改造球場,承辦了1978年的世界盃。

為了抵制魏地拉,荷蘭傳奇球星克魯伊夫拒絕參賽,決賽中,肯佩斯率領阿根廷輕鬆擊敗了荷蘭,第一次奪得大力神杯。

那一年,馬拉多納以26粒進球奪得阿根廷甲級聯賽最佳射手,他成為阿甲聯賽歷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射手。但很遺憾,他沒能參加那年在本土舉辦的世界盃。

同年,音樂人安德魯.勞埃德.韋伯以艾薇塔為原型創作了音樂劇《艾薇塔》,其中第一首歌就是《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出自艾薇塔生前的豪言壯語:“如果我為阿根廷而死,請記住: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馬拉多納躊躇滿志,要奪得一座大力神杯,獻給貝隆將軍和艾薇塔。

1982年世界盃,阿根廷以衛冕冠軍的姿態來到了西班牙,第一次參賽的馬拉多納特別地想證明自己,但事與願違。

決賽中,阿根廷隊不敵濟科率領的巴西隊,0:2落後,開賽以來就被對手嚴防死守的馬拉多納終於沒忍住,狠狠踹了巴西隊員巴蒂斯塔,被紅牌罰下。

電視評論員約翰.海姆在轉播間看到這一幕後,淡淡地說了一句話:“這一腳,馬拉多納在巴蒂斯塔身上的這一腳,讓馬拉多納的世界盃徹底結束了。”

走下球場的馬拉多納淚流滿面,守在電視機前的阿根廷人也是淚流滿面,就在那屆世界盃開幕的當天,阿根廷駐守馬島的軍隊向英軍投降了。戰爭輸了,沒想到足球也輸了。

1982年世界盃,倒下的不是馬拉多納,是阿根廷,人們哭著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不再是緬懷艾薇塔,為國家,為足球。

四年之後,馬拉多納王者歸來,以一人之力將阿根廷帶到了世界之巔,特別是在對陣英格蘭的大戰中,他為人類貢獻了一個“上帝之手”,把英格蘭人送回老家,終於洗刷了馬島戰爭的陰影。

那是馬拉多納一個人的世界盃,他成為民族英雄。也許他一個人用盡了阿根廷所有的好運,自後阿根廷足球悲歌長戚。

4

當馬拉多納舉起大力神杯後的一年,梅西在距離布宜諾斯艾利斯半天車程的羅薩里奧市出生。

球王還不著急給自己找接班人。1990年世界盃,馬拉多納率隊殺進決賽,卻敗給了克林斯曼領銜的德國。

鏡頭被長久的給到淚流滿面的馬拉多納。目睹球王如此無助,阿根廷國內泣不成聲。

懵懂的梅西還體會不到悲傷。5歲時,他進入家鄉俱樂部,快樂地踢著球。他不會知道,此生將活在馬拉多納的陰影中,揹負阿根廷足球艱難前行。

1994年美國世界盃,競技狀態下滑的馬拉多納以隊長的身份率隊出征。“優雅王子”雷東多、“風之子”卡尼吉亞、“戰神”巴蒂斯圖塔、“小毛驢”奧特加、巴爾博……明星璀璨的阿根廷是奪冠大熱門。

小組賽阿根廷輕鬆取得兩連勝,然後厄運降臨,馬拉多納因為服用含有麻黃鹼的感冒藥被禁賽,逐出世界盃。卡尼吉亞痛哭失聲:失去了迭戈的阿根廷隊就如同一個失去了母親的孩子一樣無助。

毫不意外,沒了精神領袖,阿根廷鎩羽而歸。那個夏天,勝利屬於巴西。馬拉多納親手毀了自己最後一屆世界盃。他說:我寧願被人討厭,也不願被人可憐。

長髮飄飄、天縱英才的阿根廷隊雖敗猶榮,收穫無數粉絲,他們那裡會想到,愛有多深痛就有多深,阿根廷的藍色間條衫自後就是悲傷的象徵。

1996年,英國導演艾倫.帕克將音樂劇《艾薇塔》改拍成電影《貝隆夫人》,由麥當娜主演並獻唱主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電影獲得了奧斯卡獎,加之麥當娜的影響力,《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傳唱全球。

如歌所唱,阿根廷人向來自命不凡,視自由如生命,因為拒絕剪掉長髮,羅德里格斯、卡尼吉亞和雷東多等人退出國家隊,幸好巴蒂的崛起讓人看到了希望。

兩年之後的法蘭西之夏,阿根廷小組賽取得三連勝,對陣英格蘭的世紀大戰更是高潮迭起。開場伊始,巴蒂親自操刀罰中點球,隨後,“追風少年”歐文橫空出世,先造點球,再射一球,下半場,西蒙尼“騙”了小貝一張紅牌,雙方戰平,最終點球大戰,阿根廷涉險過關。

1/4決賽,阿根廷VS荷蘭,被馬拉多納“欽點”為接班人的奧特加,空有花哨的盤帶,始終不能一錘定音,最後時刻被博格坎普絕殺,1:2告負,無緣四強。

1998年世界盃屬於法國,屬於齊達內,人們高歌《生命之杯》,只有阿根廷人再次唱起《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阿根廷從不缺天才,可是缺少精神領袖,他們依然在尋找,來指引他們勇往直前。

2000年9月,年僅13歲,身高只有140公分的梅西,離開阿根廷,踏上了去西班牙的旅程,前途未卜。

6年後,他作為替補,首次代表阿根廷登上世界盃賽場。10年後,他被樹立為阿根廷的核心,並將連續三屆帶隊征戰。

5

誰也沒想到,巴蒂、卡尼吉亞、克雷斯波、貝隆、奧特加、薩內蒂等群星領銜的阿根廷倒在了2002年日韓世界盃的小組賽。

羅納爾多“外星人”歸來,宿敵巴西五星登頂;而阿根廷留下的是絕唱,“風之子”卡尼吉亞領到一張紅牌提前下場,巴蒂和克雷斯波的淚水在飛。

央視給阿根廷做了一個專題片,配樂正是《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從此每逢阿根廷大賽失利,這首歌就被媒體和球迷反覆提及,徹底成為阿根廷足球的悲歌。

阿根廷本有逆天改命的機會。2006年德國世界盃,天才梅西終於亮相,不過,阿根廷的核心是古典型前腰——裡克爾梅,他是馬拉多納“欽點”的另一個接班人。

阿根廷順利殺入四強賽,面對東道主德國,在領先一球的優勢下,主帥佩克爾曼莫名其妙地換下里克爾梅,德國掀起反攻,克洛澤的頭球將比分扳平。最後點球大戰,阿根廷敗北。

那是大師裡克爾梅的唯一一屆世界盃,傳奇就此落幕;那是梅西的第一屆世界盃,他還只是替補,人微言輕,還不知道領袖的壓力有多大。

阿根廷已經太長時間沒有奪冠了,他們開始變得迷信,相信馬拉多納具有神奇的魔力,那怕他已經被毒品掏空身體,但只要站在場邊,阿根廷的小夥子們就會無往不勝。

2010年世界盃,爭議纏身的馬拉多納以主帥的身份踏上南非,雖然隊長的袖標戴在馬斯切拉諾的胳膊上,但核心無疑是“足壇第一人”梅西。

作為阿根廷的足球上帝,馬拉多納又“欽點”梅西為接班人,從奧特加到裡克爾梅,從阿奎羅到拉維奇,關於球王接班人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過,但只有梅西是公認距離王座最近的一個。就這樣,一臉青蔥的梅西接過了阿根廷足球的旗幟。

四強賽,阿根廷再遇老對手德國。梅西是一輛超豪華跑車,但面對德國戰車的撞擊,他好漢難敵四手,小豬、拉姆、穆勒等人正當年少,克洛澤老當益壯,德國4:0橫掃阿根廷。

賽後,梅西一言不發,第一次品嚐到帶隊失利的滋味。

戴圍巾、吃鼻屎的勒夫意氣風發,他和他的弟子們在足壇颳起青春風暴,四年之後將在巴西封王,踩在梅西的肩上。

2014年世界盃,梅西已經帶上隊長袖標。

阿根廷的鋒線雲集了超一流的巨星,但中場乏力,後防線更是千瘡百孔,梅西一個人幹盡所有髒活累活,才得以磕磕絆絆地出線,最終艱難殺入決賽,再次對陣德國。

真是冥冥有天意,德國註定是梅西繞不過去的一座山。勒夫的球隊,無論技術,還是經驗,都臻於化境,阿根廷毫無招架之力,飲恨而歸。

梅西凝視大力神杯的眼神充滿不甘,讓球迷心碎。那年他正處職業生涯黃金期,是奪冠最好的時機。

足球運動員能有幾個四年?世界盃就是這麼殘酷。

6

梅西真不像一個阿根廷球員,不會嘶吼,不會哭泣,不會迷茫,就是一言不發。這樣的梅西不被阿根廷人喜歡,阿根廷人只喜歡錶演型的英雄,媒體齊力聲討梅西,球迷還焚燒他的球衣。

2016年美洲盃決賽失利後,失望透頂的梅西宣佈退出國家隊。

2007年美洲盃、2014年世界盃、2015年美洲盃、2016年美洲盃,梅西領銜的阿根廷先後四次倒在決賽的舞臺上,相較於他一生的對手——C羅,梅西唯一缺少的就是屬於國家隊的世界頂級賽事冠軍榮譽,他一次又一次成為悲情英雄。

2018年世界盃預選賽開打後,缺少梅西的阿根廷舉步維艱,很有可能要打附加賽,梅西選擇復出,拯救了阿根廷。“如果我們沒有在俄羅斯奪冠,那唯一的選擇就是退出國家隊!”面對家鄉媒體,他這樣說。

與其說梅西是表決心,倒不如說他已經對失利極為疲憊。

剛剛過去的這半個月,儘管馬拉多納在看臺上聲嘶力竭地吶喊,但阿根廷從小組賽就顯出難以走遠的跡象:首戰被冰島逼平,次會合被克羅地亞橫掃,末輪僥倖戰勝尼日利亞。

梅西終於進了一個球,馬拉多納激動得昏厥過去。可是1/8決賽中,面對年輕且天賦爆棚的法國,羸弱的阿根廷到底還是倒下了。隨著姆巴佩的連續兩粒進球命中,4:3的比分讓阿根廷的球員和球迷感到絕望。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再次充斥媒體和及社交平臺。

馬拉多納還會繼續“欽點”接班人,他還會手舞足蹈地出現在世界盃現場,可梅西很有可能再也不會踏上世界盃賽場了。

Jimmy Burns為馬拉多納撰寫過一本傳記,開頭引用諾曼.梅勒的一段話:

名譽,讓你的電話每週都會響幾次,讓人們圍著你想要對你進行你從來不希望做的採訪。名譽,讓人們出於友好目的地打斷了你平日的思路。名譽,是一種壓抑,讓你不得不因為擔心警察上門而躲在小巷子裡撒尿,讓你不斷地上頭條,但仍然煢煢孑立。名譽讓你在舞臺上自取其辱。名譽阻止你在陌生的酒吧裡悄悄以酒澆愁。在那一個個夜晚,名譽讓你不能快樂起來,讓你在昏暗的燈光下顧影自憐。

無論是功成名就的馬拉多納,還是始終功虧一簣的梅西,他們都是阿根廷足球的囚犯,這一生都註定會被名譽所綁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