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半年就業數據亮眼 城鎮調查失業率爲4.8%

國家統計局16日發佈上半年中國經濟“成績單”,GDP增速超預期,居民收入跑贏人均GDP,就業數據更讓人眼前一亮——城鎮調查失業率為建立以來最低,農民工就業數量增加,就業形勢繼續穩中向好。

城鎮調查失業率建立以來最低

就業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大的民生,更是判斷宏觀經濟是否穩定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與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下降0.1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7%,與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下降0.2個百分點。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三個月都低於5%,5、6月份是4.8%,這是2016年國家統計局建立全國勞動力月度調查制度以來最低的水平。”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說。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就業不僅僅是平穩,而且在不斷改善,失業率其實是下降的。因為失業率有季節性,同比地看失業率,呈現溫和下跌的趨勢,所以這些年來就業形勢一直在改善。

農村電商如火如荼的發展是中國就業市場持續向好的一個縮影。

農業農村部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農村網商超過980萬家,帶動就業超過2800萬人。

同時,通過線上線下、虛擬實體有機結合等途徑,共享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中央廚房、農商直供、個人定製等大量新業態層出不窮,增加了各類崗位需求。

人社部數據顯示,1至5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613萬人,完成全年過半的就業任務。今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是1100萬人以上。

那麼,這種穩中向好的就業形勢是如何實現的?

——經濟平穩增長為就業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418961億元,同比增長6.8%,增速超過此前市場預期。GDP增速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中高速區間。

潘建成說,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一“韌性”也體現在就業的平穩上。所謂韌性,就是無論遇到什麼情況,經濟運行還是會保持平穩。

——經濟結構的合理化調整提供“助推劑”

“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第三產業、高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為就業開闢了更多渠道。與第一、二產業相比,第三產業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就業彈性係數更高。”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指出。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億大關,達到1.03億戶。其中新設市場主體998.3萬戶,同比增長12.5%,新設企業327.4萬戶,同比增長12.5%。上半年,日均新設企業1.81萬戶。

更多的人被吸納進新的就業形態。“新設市場主體大幅增長,成為創業創新和擴大就業的重要支撐,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說。

——收入和經濟增長良性互動循環

2017年,全國有20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1%;截至今年6月1日,全國又有8個地區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2.3%。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按人均計算,快於人均GDP的增長速度。

對此,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企業薪酬研究室主任劉軍勝指出,收入和經濟增長實現基本同步以後,兩者進入一個良性的互動循環。

——就業政策的貫徹落實促進就業數量增加

蘇海南指出,大學生的就業政策較之以往更加健全和細化,也更有針對性。針對農民工的就業、去產能過程中人員的再就業也有系統的實操性政策措施。

二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18022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49萬人,增長0.8%。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畢業生對就業更為青睞。根據智聯招聘發佈的一份報告,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意向佔比79.89%,同比上升6.39%。

雖然就業形勢穩中向好,但在未來的發展中還要居安思危。

——畢業大學生就業仍是下半年工作重中之重

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82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說,與去年相比,大學生畢業的人數有所增加,這一群體的就業仍是下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7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穩就業的四大任務,其中之一就是“要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下崗轉崗職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按實名制將就業服務落實到人,加大就業培訓和政策幫扶。”

——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義珍此前指出,勞動者希望獲得工作條件好、工作環境好、勞動報酬高、成長髮展空間大的勞動崗位。

張義珍說,總體來講,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勞動者對高質量就業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所以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提高就業質量,提高就業工作的水平。

——要未雨綢繆,應對好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

“今年下半年,中美貿易摩擦如果有所加劇,貿易出口企業將會受到衝擊,就業壓力也會隨之增大。”

鑑於此,蘇海南說,在肯定上半年成績的同時,還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早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