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門外漢」搞農場,建設合作農村年收入上千萬

陵城區榮豐家庭農場位於陵城鎮馬廚村,佔地280多畝,投資百萬元。和現在從事農業人口普遍老齡化的現象不同的是,這個農場的農場主張付剛、張愛國是兩個30出頭的年輕人。一開始,兩個人憑著一腔熱情,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農場上,從場房建設、水電鋪設到農業機械化,都按照標準化農場進行了設計。

30岁“门外汉”搞农场,建设合作农村年收入上千万

可是幹事業不能只憑一腔熱情,作為“門外漢”,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也並不是特別順利。“以前上肥料咱都是盲目得上,看見戶家上多少咱就上多少。總以為上的肥料多就打得多,病蟲害防治也是看見戶傢什麼時候打咱什麼時候就一塊打。”張愛國說。慢慢在摸索中尋找經驗,加上農業部門對家庭農場的政策和技術輔導,農場慢慢步入了正軌。

首先做到的是測土施肥,根據土壤的情況進行施肥,已經達到了很好的效果。2016年,玉米價格下降又給農場的帶來了新的挑戰,200多畝地的玉米如果直接賣掉,算起來不少虧損。頭腦活泛的兩個人,打算在這些玉米上做點文章,扭虧為盈。

30岁“门外汉”搞农场,建设合作农村年收入上千万

兩人不僅嘗試調整了種植結構,提高農場抵禦市場衝擊的能力,同時進一步完善農場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農業現代化實現節流。

以糧食入股,利潤和風險共擔。這樣的聯營模式讓合作雙方都有利潤可得。而在這樣的經濟效益背後,張付剛和張愛國看得更長遠一些:“王長來那邊有個水池,肥水都排在裡邊,俺這邊澆地就用魚池的水。回頭俺們再把新的水注入到魚池裡邊。魚也能快速生長。對咱的地來說,也是水肥一體的,能夠預防地的板結。”離開土地,又返回土地,正成為一個新現象。近年來,返鄉創業的人多了起來,農業也是其中熱門選項。

截至目前,在陵城區工商局註冊的家庭農場已經達到了87家。在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方面,區委區政府支持適度規模經營,在種植補貼和農機購置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從去年開始,區農業部門還開展新型農民培育工程,在種植技術、經營管理、國家政策等方面,對家庭農場主進行系統培訓。

30岁“门外汉”搞农场,建设合作农村年收入上千万

我區大多數農場和榮豐農場一樣,處於剛剛起步和不斷摸索的過程中,只有不斷提升農場品質量、走品牌化經營,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才能夠使家庭農場成為有效推動農業生產發展、農業增收的新途徑,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陵城區農廣校校長鄧學斌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家庭農場不要單純以擴大土地規模作為經濟增長點,要從農產品深加工、一二三產業融合上尋找突破,做細,做透,增加科技含量,打造立體式農場,實現效益疊加。”如今他們立體農村一年收益上千萬元。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