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繪畫研究生,得劉海粟、潘天壽指教,隱居三十多年,幾無人知

過去的20世紀,中國出現了多少位書畫家呢?

這幾乎是一個不能被完全解答的問題。

民國繪畫研究生,得劉海粟、潘天壽指教,隱居三十多年,幾無人知

能被人廣泛瞭解的書畫家似乎就那麼點兒,他們的書法、國畫作品成了香餑餑。他們的名字被鐫刻在碑上、書畫教科書中……

事實上呢,還有許許多多書畫家,都以另一種姿態,存在著。

他們,或者默默耕耘在教育戰線上,與世無爭。

他們,或隱居鄉野,過著與不為人知的生活,自然,也會被時光淡淡忘記……

民國繪畫研究生,得劉海粟、潘天壽指教,隱居三十多年,幾無人知

就像本文這位書畫兼善的主人公,在年輕時曾受到劉海粟、潘天壽等大師指點,30歲前後舉辦了多次個人畫展……他一直活到了1997年,但,他最後的30年,幾乎一直過著隱居生活,幾無人知。

這是怎樣的人呢?

民國繪畫研究生,得劉海粟、潘天壽指教,隱居三十多年,幾無人知

他叫崔祝生,生於1905年,雖然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但他自小就熱愛書畫,19歲時,考入省立師範藝術學校,受到畫家吳天墀指導。

經過數年艱苦鑽研,27歲時,文從沈夢瞭解,他考入了上海美術繪畫研究所,成為當時學校第一屆研究生。當時的老師有劉海粟,潘天壽等人。

民國繪畫研究生,得劉海粟、潘天壽指教,隱居三十多年,幾無人知

上學期間,崔祝生還聽取了魯迅先生的講座,感受頗深。

大學畢業後,崔祝生輾轉于山東、四川等地,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同時舉辦了多次個人畫展,當時,他僅僅三十多歲。

42歲時,有感於當地書畫教育落後,崔祝生和幾位畫家共同成立了私立中國藝術專科學校,培養了一批藝術骨幹,對推動濟南市乃至全省書畫藝術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時,作為一名畫家,崔祝生一直堅持在油畫、水彩畫,素描及水墨寫意畫方面的探索,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民國繪畫研究生,得劉海粟、潘天壽指教,隱居三十多年,幾無人知

從1966年到1997年離世,崔祝生一直隱居在家鄉——山東莒縣,默默耕耘,無私奉獻。

在1980年代,書畫藝術氛圍空前熱烈。在小小的莒縣雲集了王玉寬、宋式雲、張靜波(他們後來被尊稱為“莒縣六老”)等書畫高手,他們成立了莒縣書畫篆刻學會,這在當時的山東省,也十分罕見……

崔祝生和其他眾多民間書畫家,一起為當地的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時至今日,崔老仍不被世人瞭解——相對於他年輕時的輝煌時光,他的晚年實在是有些落寞了。

民國繪畫研究生,得劉海粟、潘天壽指教,隱居三十多年,幾無人知

然而,這也許是一種平淡的生活,也是生活的真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