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長耳環的婦女——未來需求

關於穿著,從小父母都會跟你說,要合時宜。什麼叫合時宜,就是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

可是,今早坐在車上,一晃而過,一個賣過早的攤點,老闆娘是個四十歲左右的婦女,在麵攤前張羅忙活著,吸引我的倒不是她的嫻熟幹練,而是耳畔那一對金色的螺旋狀長耳環,在武漢熱絡的陽光下熠熠發光,女子沾滿歲月痕跡的面龐都因此顯得美麗無比。

合時宜嗎?那樣的長耳環,怎麼也該穿一件小禮服,坐在咖啡廳或者去參加宴會的時候佩戴,才算合乎時宜。

可是,我覺得她美極了,毫無違和感,這種美,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美麗,更是一個女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戴長耳環的婦女——未來需求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在這個社會中遵從遊戲規則而活,什麼時候開始遵從自己的心呢?

傳統的教育並非不好,只是那些教條歷經千萬年是否還適合現在的社會呢?人類文明進步的本質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是為了讓人困死在自己的教條網裡?作繭自縛的目的,不該是破繭成蝶嗎?

如果你看過托馬斯‧弗裡德曼的《謝謝你遲到》,一定會對特勒的曲線圖印象深刻,人類的線性適應能力已經無法跟上科技的摩爾增長率,如何追上技術進步的超速度?也就是推遲那條斜線和曲線的交點?那就是增大斜率。書中提到的辦法是優化學習能力,終身學習已然成為新時代的絕對要求。可我想說的,是關於人類適應性,如今最應該考慮的是早已落後的社會制度。或者說,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必然會在不久將來帶來整個社會格局的改變,制度要想發揮其能效,制定修正迫在眉睫。

戴長耳環的婦女——未來需求

回望過去,一定還記得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可是到底什麼是封建?絕不僅僅是那一段時期,封建本身是一種思維的固化,一種墨守成規的規行矩步。

我翻閱過很多關於未來的書,未來格局,未來企業,未來社會等等,在我看來,歷史總是在進步的,文明會被野蠻破壞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倒退,而是野蠻也即將進化為文明。萬物物聯的時代,社會結構扁平化好像是一種必然發生的結果。可我更加看重的,並非社會等級或者階層,而是關於人類本身。

我們在一開始制定制度的時候,是為了更好的規範社會,讓人類可以在文明進程之中過上更好的生活。我覺得這是掩蓋在那些王權爭奪野心抱負表面下的實質。但是最可怕的是,我們忘記了初心。統一思想的目的是為了共同建立美好,可人有時候容易迷失,在政治鬥爭之中忘記了統一思想的目的,反倒為了實現統一思想而統一思想。

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建設更美好的家園,國家富強的根本是為了人民過上美好的生活,這個是根。

到底什麼是美好生活呢?飢餓的時候是溫飽,飽腹的時候是舒適,舒適的時候價值認同,價值認同的時候是人生意義。

不知道這樣解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否有些偏頗。

戴長耳環的婦女——未來需求

中國是四大古國之一,我們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幾千年的朝代更迭日月星辰裡,上演了太多政治鬥爭,任何一種王朝都是一種制度推崇。但我一直覺得最好的本心,是“百姓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只有真正心懷天下的人,才是王者。江山社稷有時候更關乎當權者的政治抱負,但是以造福人民為根本,才是目的。

愛人者人恆愛之。

可是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時代,是與過去幾千年完全不同的時代,不論是地球環境還是政治環境或者科技環境,它是一種顛覆性的改變,它在以日新月異的速度走向質變。但它所帶來的一定是更美好的東西,例如平臺加個人的模式,是一種解脫束縛的完美渠道。

中國的悠久歷史造就了深刻的傳統文化,這是個約定俗成大於制度的心理暗示。就像,在大多數人心裡拿了結婚證也不算結婚,辦了婚禮才是傳統意義上的佳偶天成了。這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傳統並非不好,只是時代發展太快,想要適應需要摒棄一些東西。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思維的轉變。意識到環境的鉅變,這個時代下,我們可以為之的,早已超過曾經的萬千倍。人類的需求早已不僅僅是生存和歸屬,更是成長。

戴長耳環的婦女——未來需求

我們在社會的遊戲規則下,大到家國天下,小到衣食住行,都已經在傳統社會的畫地為牢裡規行矩步太久。

成長是什麼,是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前提,是自我認知,而後自我提升,進而自我超越。

戴長耳環的婦女——未來需求

我曾聽過一句話,印象頗深,“如果我們活著,不為子孫後代考慮些什麼,那未免活得太自私了”

這是最好的時代,關於未來,關於彷彿要脫離人類雙手掌控野馬似的科技飛躍,它賦予我們前所未有的機遇。

但願你內心渴求,與這個社會發展不謀而合;但願你的人生意義遵從你心,要知道只有真正發自心底的微笑才能感染他人的快樂;但願我們能穿自己喜歡的衣服,而不是合他人眼中時宜的衣服,這是自我。

有自己,才有天下。

如果你都不是自己,那麼你所看到的世界,你的得到和失去,便是虛無。

空和滿,有和無的哲學概念,它在每一種自我認知裡一定有一種通性的存在。

就連宇宙,也是一種相對的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