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媽媽姓,你同意嗎?

姓氏是標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族譜、家訓、宗祠很大程度上都是姓氏文化的體現,姓氏最早起源於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於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便於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因此姓氏的產生,標誌著從群婚制到以血緣關係的婚姻制的轉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姓產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


孩子和媽媽姓,你同意嗎?

到了現代,尤其是大多為獨生子女的這一代,家中只有一個女孩的家庭卻有了傳統意義上的傳承問題,沒有了父親的姓氏,也在某種意義上說明自己“絕後”了,所以不少“女權人士”開始主張孩子跟母親姓,而且是得到了很多男士的認可。

孩子和媽媽姓,你同意嗎?

如果說孩子跟男方姓是一種傳統陋習,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婚姻平等,孩子跟女方姓有了可行性,法律也沒規定跟誰姓。但是,如果說孩子都跟男方姓就是為了傳宗接代,是糟粕,該摒棄,那麼女方執意要孩子跟自己姓是為了什麼呢?不也是為了自己的家族添人丁?那麼打著女權主義的幌子來給自己延續血脈,是不是也是給自己的封建觀念打幌子呢?

孩子和媽媽姓,你同意嗎?

其實啊,和女方姓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時也有,那叫入贅,入贅婚姻,即指男女結婚後,男到女家成親落戶的情形,這種婚姻多是女家無兄無弟,為了傳宗接代者招女婿上門。舊社會有一種陋習,男到女家成親落戶要隨女家的姓氏,被稱為"倒插門","小子無能更姓改名"等等。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改變男尊女卑或女尊男卑的觀念,大力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

歸根結底,和誰姓並不重要,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也未嘗不可,但是背後隱藏的觀念值得深思,如果是有傳宗接待的傳統思維,和男方開誠佈公的談,和誰姓是你們的自由,但請不要拿“新思維”“女權主義”“摒棄糟粕”做幌子來誤導男性。除非哪天,爸爸姓馬,媽媽姓張,兒子姓王,那才是真正的姓氏自由吧。

孩子和媽媽姓,你同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