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陸泓:運營商投石物聯網,如何擺脫入不敷出的尷尬!

C114 7月12日消息(高娟)物聯網這場盛宴已經開啟,在這個掘金時代,物聯網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蘊含著無限的商機。思科物聯網之所以可以一直保持行業領先地位,是因為其平臺具備三大突出特點,一是輕鬆全球聯網保證永遠在線,二是先進的數據處理架構支撐邊緣計算、各種垂直應用,三是靈活的服務獲利架構支持全球產業生態系統共同發展。

近日,思科物聯網推出的"物聯網服務獲利"基礎構架,具備多方計費、賦予內容運營能力、流量細分三大能力,將成為運營商物聯網轉型的一大利器。

投石物聯網,運營商如何擺脫入不敷出尷尬境地

物聯網正炙手可熱。早在2010年,我國就將物聯網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如今,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已逼近萬億元,物聯網連接數位居全球第一。

國內三家運營商在人-人連接市場趨近飽和的情況下,紛紛將物聯網提升至戰略地位,重金部署網絡、積極拓展業務。

然而被運營商寄予厚望的物聯網卻讓其陷進入不敷出尷尬境地。萬物互聯時代如何賺錢,這幾乎成為了全行業的痛點。

"入不敷出是因為大多數運營商只靠連接賺錢。"思科物聯網中國及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陸泓一語中的,"運營商的流量費用不斷下降,再加上基站建設,確實入不敷出。"

思科陸泓:運營商投石物聯網,如何擺脫入不敷出的尷尬!

思科物聯網中國及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陸泓

的確,在整個物聯網產業鏈中,連接的價值很低,佔比僅約15%。根據電信諮詢公司Analysys Mason的預測,到2025年,物聯網的應用開發和解決方案收入將達到1230億美元,硬件收入將達500億美元,而物聯網的連接收入僅為280億美元。

對於運營商而言,重要的並非拓展連接規模本身,而是巨大的連接規模背後暗藏的價值。連接,為運營商打開了獲取物聯網市場價值的入口,但要讓物聯網真正成為運營商新的收入增長點,就必須拓展物聯網價值鏈,這其中,連接之外的物聯網服務就是運營商突圍的關鍵。

陸泓認為,"運營商的物聯網轉型要把產業全部帶動起來,賣的不僅僅是連接,還有物聯網服務,並且是全球性的物聯網服務。企業生產每一個終端,需要的都是全球的服務,並且希望服務要在全球範圍內達到成本最低。"

陸泓進一步指出,"這裡涉及兩個成本,一個是需要本地化的流量成本;二是運營成本,運營需要用平臺進行管理,並且在平臺上疊加服務。運營商如果可以在平臺上的計費層提供服務,然後再跟內容服務商捆綁起來,就可以把能力釋放出來。"

思科物聯網向IoT 2.0演進:將以服務獲利

"物聯網首先要連接,連接後要獲取數據,再提供服務。"陸泓強調道。思科物聯網不僅構築了全球化物聯網服務體驗的"基礎",同時對於目前物聯網服務的痛點也有很多思考和相應的解決方案。

陸泓認為,"想要擴展物聯網市場,就要圍繞用戶體驗需求、構建場景豐富的內容生態,比如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娛樂、諮詢甚至購物體驗等。在這種背景下,製造商(OEM)和運營商(MNO)不再僅僅是提供設備和流量連接,而是需要從產品向服務轉型。"

在轉向運營內容服務過程中,生態夥伴也將面臨很多挑戰,比如計費、結算方式選擇有限;個人應用激活和管理手段匱乏;對服務的效果、成本和用戶使用情況缺乏洞察等。對此,思科"物聯網服務獲利"基礎構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多方計費、賦予內容運營能力、流量細分。

"由於商業模式從單一化向多元化演變,這個過程中會帶來很多挑戰,其中之一便是多層次的計費。"陸泓指出。思科"物聯網服務獲利"用一個技術框架便可以非常快速地為任何服務、任何計費模式定製計費結算關係,生態夥伴及終端用戶能夠享受更加靈活、多元化的付費、計費體驗,這在服務轉型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保障多元化計費方式後,對於服務還需要運營。這同樣是傳統物聯網體系中"薄弱環節"。因此思科物聯網針對內容運營進行創新,從一成不變向定製化服務體驗轉變,並憑藉定義服務項目、資費計劃、合作伙伴結算方案和服務政策;針對個人應用服務的激活和監控,無縫提供運營管理支持;強大的自動化規則、豐富的API,實現規模化增長三方面解決方案,賦能生態夥伴內容運營能力。保障在定製化服務過程中,提升內容運營的廣泛使用性、靈活性。

最後,思科"物聯網服務獲利"可以讓企業和運營商獲得對應用狀態的洞察力,以衡量服務效果,並且提升流量細分帶來服務和盈利能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性能:主動識別並解決第三方服務的問題;各應用數據流清晰可見,監測並防止異常的高流量狀況;根據應用的使用情況和用戶偏好推出更好的服務組合 。

陸泓認為,目前物聯網已經成為互聯網生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5G、NB-IoT發展,未來物聯網設備還將快速擴展。"此前,思科物聯網基於傳統流量和短信模式,搭建了思科IoT 1.0。如今為了應對多元化、定製化、細分化的物聯網使用場景,思科物聯網轉型升級到思科IoT 2.0。"

"思科IoT 2.0具備更強大的服務能力,以及精準分析的能力,並且我們是全球首家推出這些功能的連接管理平臺。與此同時,思科物聯網龐大的用戶群可以保障其在發展過程中,及時洞悉市場需求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陸泓透露,"思科物聯網不會止步於IoT 2.0, 我們的平臺上還會不斷地進行功能疊加。"

思科物聯網長守王座的秘密

思科物聯網的前身是Jasper,Jasper於2016年以14億美元被思科收購,隨後團隊便被打造成思科物聯網事業部。

在剛剛落幕的2018 世界移動大會-上海(MWC上海)上,GSMA 公佈了 2018 亞洲移動大獎(AMO大獎)獲獎名單,其中思科Kinetic城市物聯網(Cisco Kinetic for Cities)榮獲"最佳智慧城市移動創新獎"(Best Mobile Innovation for Smart Cities),進一步印證思科物聯網在移動領域的創新成果和卓越表現。

思科陸泓:運營商投石物聯網,如何擺脫入不敷出的尷尬!

思科物聯網中國及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陸泓(中)上臺領獎

據瞭解,目前有超過20個行業的20000多家企業在使用思科物聯網服務雲平臺--思科 Jasper Control Center 連接管理平臺,該平臺上現已有超過1億臺激活設備,且每月新增超過200萬。

思科物聯網與全球50餘家運營商集團合作,覆蓋全球500多個移動網絡。與此同時,陸泓表示運營商數量還在不斷增加,進而完善全球連接服務體系。"一家企業往往用的是全球的部署,思科物聯網平臺上每月新增超過500家企業客戶。在我們的平臺上,企業一旦用了一個區域的網絡,就可以拓展到全球去。全球統一的物聯網平臺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業務加速器。"

"在1億的激活設備裡,目前有3000萬在中國,在中國聯通。"陸泓介紹,"思科Jasper Control Center平臺於2015年5月17日在中國聯通正式發佈上線。短短三年,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連接數第一的合作國家。在全球範圍內,每月新增的200-250萬激活設備中,大概150萬源自於中國。所以走在物聯網行業最前端的是中國,這已經是一個現實,不是願景。"

隨著萬物互聯的時代已經來臨,以eSIM為基礎的創新應用及移動通信變革迎來更多發展機遇。中國聯通作為eSIM應用領域的探索者,於MWC期間宣佈與KPN基於e-SIM全球連接正式商用,為客戶提供一點服務合同和基於思科Jasper Control Center的全球一致化體驗。

在貼片式和嵌入式這兩種形式的eSIM中,陸泓認為,未來越來越多的eSIM會是貼片式的。"物聯網時代,任何終端一定是帶有連接的。 eSIM協議需要一個默認的運營商,可以一開機馬上連網。"

思科物聯網正在幫助包括中國聯通在內的50多家運營商推動eSIM落地。思科 Jasper Control Center連接管理平臺可以做到全球佈署、一點接入,從而降低研發和運營成本。在未來全球物聯網市場中,中國市場將十分關鍵。在全球化服務需求推動下,中國企業及客戶對於全球連接體驗的保障也同樣十分關注。所以思科"物聯網服務獲利"首發在中國,可以加速"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這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