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跡山西多少回,有哪些美味留在了記憶里?

浪跡山西多少回,有哪些美味留在了記憶裡?

山西的食味

浪跡四方,每到一地,最先留意的當然是在地美食。走到三晉大地,也不例外。

山西素以老陳醋的酸名傳揚天下,以至於我們在平遙的紅燈籠客棧,收到的第一份伴手禮,便是一壺沉甸甸的醋。

浪跡山西多少回,有哪些美味留在了記憶裡?

平遙街頭閒走,隔三五步便是兜售老醋的店鋪,家家門口一臺循環流出黑醋的擺設,弄的整條東大街上酸氣撲鼻。夜燈初上時分,在范家街撞見了豐泰祥老醋坊,已經打烊的醋坊裡,只剩下一位上了歲數的女掌櫃,領著我們鑽進後院作坊,告訴我們一杯醋是怎樣釀成的。雖然做醋的師傅們已經收工回家,但是看著作坊裡那些蒸鍋、釀缸、滴壺,各色各樣做醋的物件,依然能想象出一幕百年古法釀醋的場景來。女掌櫃讓我們嚐了一小盅醋,那股酸到麻辣的勁兒,堪比新釀的米酒。

當然,光有醋是稱不上美食的,這玩意兒喝多了,搞不好還有胃酸過多之虞,至於會不會引發“爭風吃醋”的副作用,大概是因人而異吧。

浪跡山西多少回,有哪些美味留在了記憶裡?

據說生活在山西的先人,因為發現當地水土鹼性偏大,於是發明了老醋加在食物裡中和的吃法。實際上,四川閬中也盛產老醋,那閬中街頭的酸味一點不遜色於平遙,聞來似乎還混和了腳臭味:因為閬中人還把醋拿來洗腳,大街小巷開滿了醋泡腳的洗腳屋,由入口到沐足,給我造成了相當大的心理陰影。

平遙老醋做為不或缺的佐料,可以出現每一樣吃食的碗裡。比如一碗刀削麵,和老陳醋那是天然的絕配。至於平遙牛肉佐醋,也是最常吃到的東西。那牛肉一般用的是牛小腿肉,配以硝鹽,加入當地的鹼水放入大缸醃製7到30天,再取出煮12小時而成。醃煮出來的醬牛肉肉色紅潤,肉質鮮嫩,入口Q彈有致。可是讓人沮喪的是,那端上來碗裡的牛肉,都是切成細小肉丁,混跡在麵食、西葫蘆丁、土豆和豆角之間,讓我這資深肉食動物,痛感這牛肉吃的實在不過癮,也就塞個牙縫的水平,絕沒有古人大塊吃肉的氣派。臨別平遙,趕去西城的冠雲牛肉專賣店,買了幾包平遙牛肉帶走,聊解此饞。

浪跡山西多少回,有哪些美味留在了記憶裡?

山西面食是北方食譜裡最典型的代表,一坨面,可以做出花樣百出名稱各異的吃法來。北街上的胡記大碗麵,點了一盤撥爛子。撥爛子這名字,聽起來很像舊社會逃荒時飢不擇食的食物,其實也就是高梁面揪片蒸熟再加其他菜肉炒出,充當一道主食都是可以的,我就是外加一個瓦罐牛肉湯,完成了這頓晚飯。

實際上,平遙的許多菜名,都讓我困惑。比如我們在北街二郎神廟對面的小吃店,吃過栲栳栳、碗脫,搓魚兒,其實都是以蕎麵、莜麵、高梁面、小麥面,和水攪拌成麵糰,再百般蹂躪,擠成片捲成捲筒螺絲狀的,就是栲栳栳;切成條狀用油炒熱再拌老醋辣油蒜吃,這是碗託;以小麥麵糰搓成小魚狀入鍋,加菜食用,即是搓魚兒。以形似取名,滿足一下中原人家對魚鮮的嚮往,這還好懂,可那栲栳栳、碗託、撥爛子,有沒人告訴我這些奇葩名字怎麼來的?

浪跡山西多少回,有哪些美味留在了記憶裡?

從太原到平遙,再到晉西呂梁的磧口古鎮,坐在黃土漫漫的窯洞門前,看著初冬薄冰流動的黃河水,喝一碗黃澄澄的小米粥,那是一頓最接地氣的早餐。據說,黃小米以沁州為最,但是,磧口客棧深夜晚歸時,為我們熱的那碗清湯小米粥,也好喝的令人髮指。那是一種寒冬裡從天而降的暖暖的幸福感,遠超一路走來吃過的的任何美味佳餚,還捎帶溫暖了同伴因寒冷而不適的胃。

日常飲食,米飯面粥的可選項太多,有段時間,我還曾經對玉米麵窩窩頭寵愛有加,唯獨對小米粥抱的是可有可無的態度。可是自山西磧口回來,每見它,都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而同行的夥伴,卻從此不再喝小米粥,說,別地小米粥,根本沒有磧口的小米香。

浪跡山西多少回,有哪些美味留在了記憶裡?

提起磧口古渡,除了許多荒敗多年的老商號,幾處豪門大院,難忘的是黃土高坡上的李家山村,村裡村外窯洞前後遍地生長的酸棗樹。那些酸棗樹在冬天裡早已落盡葉子,光禿禿的枝丫齜牙咧嘴的交錯在黃土崗上,卻有星星點點的紅棗,依然掛在寒風中。我從多刺的枝頭上,摘下幾顆風乾的棗子,那味道,酸甜綿潤,別有一番味道。李家山山高路險,宜守難攻,曾經是磧口富商安放家眷的別院;抗戰時還做過八路軍醫院駐地,滿山的酸棗滋養了抗日戰士和村民。我們路過半山窯洞,一位大叔正在太陽下翻曬著幾大簸籮酸棗;蜿蜒的山道上,遇見拄著柺杖獨行的老奶奶,塞給我們一大袋棗子,說只要5塊就好。那袋酸棗,我們帶回了家,又分給了許多朋友品嚐,附送一段這李家山酸棗的緣分故事。

浪跡山西多少回,有哪些美味留在了記憶裡?

山西陽城縣北留鎮的午亭山村,高牆大院,氣勢不凡,一改之前我們所到之處的鄉土氣息。大概因了康熙皇帝的皇恩浩蕩,兩次駕臨這個位處太原邊遠的小村,而被堂而皇之的稱做“皇城村”,全源於那位帝師名相陳廷敬。其實,我們此行之前,已經看過了靈石縣靜升鎮的王家大院,其風頭和氣派足以蓋過這“皇城相府”。但是,這裡有被刻意還原的相府家宴,叫做“八八”宴席,菜式以“八大八小八頂八”,顧名思義,總共八八六十四道菜。上菜順序以先鹹後淡,先濃後薄,先無湯後加湯,一碗一物,一物一性,一物一味,以炸、炒、爆、燉、煨、燴、扒、煮、氽、蒸、滷、焗、帖、熬等烹飪手法,炮製出眼花繚亂流水一般的宴席。吃到最後,還能記住的是陽城燒肝,燒肝為七方豬肝三方調料切碎拌勻製成,比起北京小吃炒肝,那是勝過幾分;還有軟米肘子、麵食棗花饃、小米粥,佐以老陳醋,外加一杯蜂蜜甜酒,吃的便是500年前豪門盛宴的饕餮美食。也許,我們只能領略到其中的少許滋味,但對於我這現代布衣來說,已經足夠。

浪跡山西多少回,有哪些美味留在了記憶裡?

八八宴也是當年宴請康熙帝的宴席,堪稱獨一無二了,如今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山西尋覓食味,是在煤煙霧霾中進行的,即便是在地處西邊的黃河古渡磧口,都不能倖免。或許這是產煤大戶免費提供的風味體驗,我依然期待未來有云淡風輕、天藍氣清的一天,再來就一盅老陳醋,吃一碗刀削麵。

浪跡山西多少回,有哪些美味留在了記憶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