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ypal創始人:創業沒有祕籍,都是從無到有!

本篇讀後感來自對Paypal聯合創始人彼得·泰爾寫的暢銷書《Zero to One》《從無到有》的筆記解讀。

Paypal創始人:創業沒有秘籍,都是從無到有!

作者本人也是創業達人。彼得·泰爾曾在1998聯合創辦了PayPal,並在2002年以15億美元出售給eBay。是硅谷如雷貫耳的企業家和投資家。98年創立paypal,擔任CEO。2004年投資facebook,同年創立 palantir,這是一家服務於國安與金融領域數據分析的公司(後面還會提到)。更是Yelp、Linkedin、spaceX、 airbnb 等上百家公司的投資人。曾就讀於斯坦福法學院,還創辦泰爾基金會,致力於技術進展以及對未來的長遠思索,絕對是投資領域最富創見的思想家。

在這本書裡,彼得·泰爾提出了“資本主義與競爭相互對立”、“競爭成了一種意識形態,扭曲了我們的思維模式”、“開局稀裡糊塗沒得救”、“‘產品會說話’是謊言”、“高超的銷售推廣技巧本身就能創造壟斷”等一系列頗具顛覆色彩的逆向思維觀點,與此前大家心中的“競爭鼓勵創新”、“壟斷是萬惡之源”、“創業開局並不重要,可以頻繁試錯”、“專注產品即可,銷售推廣並不重要”等等觀念大相徑庭。

文章開始作者就說道:

當我面試應聘者時,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在什麼重要問題上你與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

然後跟著一段描述應聘者通常的回答如下:

它也挑戰心理,因為每個努力去回答的人都必須說一些他們明知道不為總人認同的看法,者需要勇氣。出彩的回答很少,相對於智慧,這些想法缺少的更是勇氣。

創立公司,一定要思考的7個問題

1) 工程問題 : 你具備技術突破,還是微創新式改善?

2)時機問題:你要做的事業,時機正好嗎?

3)壟斷問題:你的開局,是在一個小市場裡能擁有大份額嗎?

4)人的因素:你有合適的團隊否?

5)渠道因素:除了創造產品,你有沒有辦法分發推廣你的產品?

6)耐久能力:未來10-20年,你能捍衛你的的市場地位不?

7)機密核心:你有沒有找到了一個其他人沒發現的獨特機會?

當然,即使看了這本書,你依然發現很多問題作者拋出來了,但依然沒有給我們答案!

第一章《The Challenge of the Future》:全球化是橫向的擴張,只能複製以前就有的成功,而科技創新是縱向的擴張,是創造以前不存在的東西。沒有科技創新,只有全球化,這個世界只能玩完。這是為什麼要科技創新的原因。

第二章《Party Like It’s 1999》:回顧1999年的科技泡沫的優劣。以及現在世界對待1999年科技泡沫的問題。1999年的互聯網失敗導致了人們的熱情轉向房地產、全球化,也導致了對科技的錯誤四條(一、玩增量安全路線;二、試錯,而不是計劃未來;三、玩競爭遊戲;四、不注重銷售)。1999年的互聯網泡沫的確有問題,但並不能全盤否定。保持創造世界的熱情,是必要的。後面的幾章會論述,如何實現這種熱情,而不是像1999年那樣被這些熱情毀滅。

第三章《All Happy Companies Are Alike》:本章說明了創新性壟斷才是一個公司應該有的狀態。完全競爭只能導致完全沒有利潤。而像Goolge這種創新性壟斷公司創造了“壟斷謊言”來讓人們以為Google沒有壟斷,作者告訴我們不要受Google這種公司的宣傳的矇蔽。要勇於創造創新性壟斷公司。

第四章《The Ideology of Competition》:我們常常以為競爭才是商業的本質,甚至為了打敗對手,將所有精力放在競爭上,但是如果無法迅速取得勝利的競爭,只會導致價值的消耗,而不是創造價值。無法打敗對手,就聯合起來,比如當初peter thiel聯合elon musk創造了paypal。

第五章《Last Mover Advantage》:高盈利能力的持久性。一家企業的估值是由以後幾年的現金流決定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互聯網企業現階段雖然虧損或者盈利很少,但是有很高估值的原因。而持久性有幾個特徵,分別是:技術優勢(比第二名好10倍)、網絡效應(需要規模、但大市場的規模比較難取得,所以一開始要進入小市場)、經濟規模(很多傳統產品都難以取得規模效應,網絡產品的規模效應比較明顯)、品牌(品牌依附產品存在,僅僅有品牌的科技公司是行不通的,比如yahoo的mayer裝酷)。本章詳細論述了這四個特徵。開創創新性壟斷企業的路徑是:先在利基市場取得壟斷地位,再在成功的基礎上擴展到臨近市場,一步一步擴大壟斷,不要找原有產業的麻煩,不要像Napster那樣試圖去毀滅原有產業,因為這樣會帶來麻煩,當擴張到臨近產業的時候也要遵守這個原則。先發優勢並不一定是好的,末發優勢是等別人開創了市場,但是由自己來最後一擊。(末發優勢讓我想起來蘋果是怎樣開創ipod搞死其他mp3,開創iphone搞死諾基亞,開創ipad搞死上網本的過程)

第六章《You Are Not a Lottery Ticket》:人生觀的問題。成功來自於能力和計劃,而不是好運。美國的時代舒適性,也就是時代侷限性,導致美國人以為成功者主要靠運氣。美國在1970年之前處於“遠見性樂觀”時代,那個時候的人願意樹立計劃來實現他們期望的未來。1970年之後,科技進步大大降低了,美國處於“無遠見樂觀時代”,美國人認定未來是樂觀的、進步的、科技創新的,但是沒有樹立計劃去實現這個未來,所以,誰都不知道拿錢怎麼辦。美國的父母以為將孩子送到大學裡面,按照自己在1970年前經歷過的路徑走一遍,就可以像自己一樣得到幸福的人生。但是,孩子們都進入法學院、商學院,畢業了去銀行。銀行家把錢給投資人,投資人將錢投入股市,公司拿到錢之後不能創造新價值,只能抬高股價,最終,錢變成了終極目的。而不是像1970年以前,錢只是實現未來的一個工具。所以,當代美國是“無遠見樂觀時代”。當代中國是“遠見性悲觀時代”:中國人瘋狂儲蓄就是因為他們知道未來一定是悲觀的,中國人以複製西方的方式,註定是無法趕上西方的生活標準的,因為西方使用資源的方式無法滿足中國巨大人口的需求;中國之所以如此炫目,是因為中國的起步非常低,所以靠複製得來的增長在初始階段會非常快。歐洲是“無遠見性悲觀時代”,未來會變壞,但是是迅速變壞,還是緩慢變壞,歐洲人不知道,他們只是隨機應變。蘋果公司最牛逼的地方不是高明的設計,而是為了實現夢想,而設計未來,並實現未來。我們的人生不是一張彩票,我們不應該把我們的一切歸因於運氣,甚至放棄我們對未來的控制。控制未來,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此外,Thiel還在本章吐槽了兩個東西:美國教育和長壽研究。美國教育的問題在於父母對孩子的未來規劃是基於父母自己順利的人生經歷來的,對創造世界缺乏興趣。而長壽研究則是對突破人類的壽命極限缺乏勇氣和計劃。

第七章《Follow the Money》:說明價值在哪裡。2/8定律對人生的啟發。只找最好的,因為最好的產生了更多的價值。這個世界是不成比例的。但是,大數定律在日常生活中是如此不顯著,以至於大部分人沒有注意到它。即使是投資家,也沒有。投資家,每年都會投資一堆企業。但是投資家會把自己每年每天的精力用在和初創的企業共同發展上,最後,投資家投資的企業中,一家帶來的收益超過其他所有,而第二名帶來的收益,又超過除了第一名的所有。美國新創企業的不到1%接受風險投資,風險投資金額只佔美國GDP的0.2%,但是風險投資的企業創造的就業崗位佔私營部門的11%,這些企業的收益佔美國GDP的22%。最優秀的12家接受風險投資的企業價值2萬億。

我們在學校裡面接受相同的教育,但實際上,根據2/8定律,最靠前的企業才能得到超過後面所有人的收益。Google股票的0.01%值3500萬美元。人也是一樣,進入正確的公司,比在一個公司裡面做正確的事情有價值。這就是個人選擇職業時候,應該遵循的原則。

第八章《Secrets》:為什麼要創建公司的問題,以及從何處來創建公司。常識、秘密、不可及的知識,三者中,秘密是創建公司的基礎。常識不能帶來優勢,所以不能用於創建公司。不可及的知識無法實現,所以不能用於創建公司。原教旨主義讓人們無法追尋秘密。原教旨主義可能是因為在地球上,大部分地方都已經被人類探索過了。所以人們也覺得,其他領域也是這樣。另一個導致人們不敢追尋秘密的原因是害怕犯錯。第三個原因是自滿,學校的老師和父母讓學生相信只要沿著學校這條路走,人生就一定會圓滿。第四個原因是全球化導致的不自信,全球化的力量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導向毫無差別的競爭,而讓人們不相信他們可以發現秘密。(這四條最後的總結有點現在這一代趕不上以前的那一代人的感覺)。經濟上的未知論導致了大家無限相信市場經濟,最終誰都不去懷疑市場是否運作正常,從而帶來了經濟泡沫。惠普運營公司上的未知論導致了惠普的董事會不去關注技術創新,而是僅僅保持公司運行正常,“等待創新自己來臨”,這導致了惠普的市值不斷下降。尋找秘密的方法是:去懷疑那些常人從來不懷疑的地方。而找到一個秘密之後,既不要誰也不告訴,也不要告訴任何人。開一個公司,將這個秘密變成一個創意,和公司內部的人分享這個秘密,才是合適的方法。

第九章《Foundations》:公司的組織結構的問題。有點難,再讀一遍。

看完張亮的《創業的首要問題》 http://zhuanlan.zhihu.com/imike/19878922 ,我把第九章的內容想清楚了。

本章指出大部分出問題的創業公司,問題都是在創業初期的時候就存在的。Thiel定律:A startup messed up at its foundation cannot be fixed。創業初期的決定將是至關重要的。接著,thiel講解了哪幾個問題是創業初期至關重要的,以及應該如何應對。第一個是合夥人。合夥就像結婚,合夥人的分歧就想離婚,嗯,像離婚一樣醜陋不堪。最終,分歧會犧牲公司。第二個是股權、運營者、執行者三者的分離將會導致的問題。尤其是運營者一般是創業者。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會出現問題。投資人一般希望越早上市套現越好,但運營者希望能讓公司成長更多再上市。這就得來一個結論:董事會的人越少越好,三個董事是最理想的,若為公開上市,最好不要超過五人。第三個是要公司裡面的每一個人全職工作,除非是律師、會計,遠程工作也應該避免。第四個是工資問題,ceo不應該領取超過15萬美元的年薪,即使最過分,也不能超過30萬年薪,否則ceo會變成一個政客而不是創業者。ceo工資不高也可以為每一個創業公司的員工樹立榜樣。任何形式的現金意味著現在,而不是未來。第五個是既得利益者的問題。用股權分配代替現金分配,是一個好的形式。但是這會帶來既得利益者的問題。即使如此,股權分配仍然是最好的吸引員工的方式。(比如當初給facebook刷牆的油漆工現在暴富了,很多人大概會覺得不公平。)

第十章《The Mechanics of Mafia》:公司裡面的人的問題。本章講述的是於什麼人來組成公司,以及招募什麼人,最後建立什麼樣的公司。和朋友、理想氣質相近的人建立公司是最靠譜的。

第十一章《If You Build It, Will They Come?》:本章講述了銷售的重要性。首先,闡明瞭銷售的必要性,打破了“好產品不需要銷售,就能獲得客戶”的謠言。並提出了“最好的銷售技巧是看不見的”理論。同時,論述了技術人員對銷售人員的誤解,甚至全社會對銷售人員的誤解。說明了銷售的核心是潛移默化地改變人的想法(這件事如此之讓人厭惡,所以銷任何銷售都必須是隱藏的,即使達到了目的,也不能說出來),而不是對客戶忠誠。接著,闡述了幾種一般性的銷售技巧:1、1百萬美元-1億美元之間的產品,以ceo來銷售,這種銷售需要前期精心的準備、高超的個人技巧、ceo這樣的人員檔次;2、1萬-10萬美元之間的產品,需要招募銷售人員來銷售,這種銷售方式也要遵循“從最緊急的微小市場開始先取得壟斷地位,再進一步擴大戰果”;3、1000美元左右的產品,比較難於銷售,因此其銷售成本大於銷售利益。而小企業軟件一般處於這個範圍,這也是為什麼小企業軟件發展非常慢的原因。4、大眾產品的銷售。靠電視廣告、各種大眾廣告。5、病毒銷售。一個用戶使用產品之後會帶來另一個用戶的過程就是病毒銷售。————銷售不僅遵循冪次定律,也遵循冪次定律:以上提到的某一種銷售方式帶來的收益,也許大於其他所有方式。銷售要針對合適的群體,針對這些群體正在使用的產品的痛點,實現徹底代替現有產品的壟斷目的,然後再擴大戰果,進入非痛點群體。最後,不僅僅產品銷售是銷售。媒體公關也是銷售,優秀的媒體公關會為公司帶來優秀的投資人、優秀的潛在員工、優秀的潛在客戶。實際上,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是銷售人員。

第十二章《Man and Machine》:本章說明了兩個觀點:全球化是替代效應,因為人會替代人;電腦是補充效應,因為電腦的作用是協助人做更多工作。電腦在200年內不會取代人,近100年內,用電腦來協助人做更多工作才是創業的方向。第二個觀點是,大數據實際上是大量的愚蠢數據。因為電腦善於處理重複工作,而人善於做價值判斷和邏輯判斷。結合電腦和人的優點,才是開創未來的合適路勁。而不是試圖用電腦完全取代人,或者禁止電腦的發展。比如palantir就是因為當初paypal初創的時候有很多詐騙,paypal無法僅僅用電腦來識別詐騙,因為詐騙分子會隨時變化,而電腦軟件卻不能。所以,用軟件來標示出可疑分子,再用人來判斷是否真的是詐騙分子,就解決了paypal的詐騙問題。皮特泰爾根據此創意,開創了palantir公司,幫助政府部門、公司識別恐怖分子、金融詐騙等。

第十三章《Seeing Green》:本章以綠色能源的一種——太陽能板——為例子,講述了合適的創業是怎樣的。創業不是根據社會的大方向來模煳行動,而是有一個明確的創業根據,也就是必須有自己的秘密。提出了7個條件,來檢驗創業公司是否能成功。並且以美國太陽能板、Telsa,前者都失敗,後者成功,來對比說明了創業的方式和邏輯。

第十四章《The Founder’s Paradox》:本章先以美國大眾藝人為例子講述了藝人們的矛盾存在,一方面被人崇拜,一方面墮落失敗。然後將科技創業名人類比大眾藝人。說明創業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不要將創業成功全部當做自己的能力。不然會瘋狂。

生意匯:一家擁有超百萬供應商和採購精英的產業互聯平臺;一家致力於協助千千萬萬企業成就更多生意的精確匹配平臺;一家分享海量訂單信息促進採購成長的造福企業平臺。找生意,請下載生意匯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