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漢演義,看劉邦如何陰差陽錯的躲過了異常暗殺


這一來,京城重地,變成了五方雜處。豪徒俠客,藉此混跡,漸漸的結黨弄權,弄得京城一片烏煙瘴氣。

過了不久,有個趙國丞相貫高的仇人,前來上書告變說趙王張敖,趙相貫高、趙武等人,曾企圖謀殺高祖。

原來,高祖從白登山迴歸京城,路過趙國時,趙王張敖殷勤伺候。卻因高祖不喜歡張敖,反而無緣無故的侮辱了趙王一場。

高祖無故謾罵趙王,使貫高,趙午憤憤不平,意起逆謀。高祖走後,這兩個元老去見趙王,願為趙王出氣,除去高祖。

不想趙王聽了,急忙阻止道:“從前先王失國全杖皇帝威力,得復故土。此恩此德,世世不忘,君等奈何出此妄言!”

兩人見張敖不從,便私下商量道:“我王生性忠厚,不忍背德,惟我等義難受辱,總要出此惡氣,事成歸王,敗則自去受罪。”兩人遂暗地設法,謀害高祖。

他們趁高祖出擊韓王信,還兵過趙,行經柏人縣時,伏刺客於廁壁。偏偏高祖感到心裡不安,竟不宿而去,以使貫高等謀害不成。

高祖閱完大怒,遂親寫詔書一道,付與衛士,叫他前往趙國,速將趙王張敖,趙相貫高、趙午等人一併拿來。

一道嚴詔,頒到趙國,趙王張敖,全然不覺,冤冤枉枉的受的罪名,束手就擒。

趙午等人,料到柏人縣行幄計謀被人告發,到了關中,必定受辱而死,還不如就此盡忠,於是通通自刎。

獨貫高怒叱道:“我王並未謀逆,事由我等所為,今日連累我王,都死了,我楊的冤枉,誰為申辯?”於是情願受綁,隨張敖同行。

衛士將張敖、貫高帶回洛陽。高祖也不與張敖相見,即交廷尉訊辦。

廷尉因張敖是趙國的國王,又是高祖的女婿,就另眼相待,留居別室,只拿貫高是問。

貫高一口承認,朗聲說道:“這都是我等所為,與王無關。”廷尉疑他袒護趙王不肯直供,便令隸役重笞貫高。貫高咬牙忍受,絕無他言。

廷尉見貫高不供,復加嚴刑,用燒紅了的鐵針刺入貫高肢體。可憐貫高身無完膚,九死一生,仍不改前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