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恐懼症,到底在恐懼什麼?

在形形色色的國慶出遊人群中,有一條鄙視鏈在暗流湧動,而處在鄙視鏈底端的,是返鄉遊。

今年國慶恰逢中秋,雙節同慶,8天長假,足夠工作在外的年輕人返鄉陪親人過個團圓節。

家鄉的親人們早早地盼著孩子們回鄉過個團圓節,但很多年輕人卻還患上了“返鄉恐懼症”,不想回家,害怕回家。在有些人看來,與其回家,還不如宅在出租屋來個“王者峽谷八日遊”更痛快,哪怕孤獨,但至少自在。

“返鄉恐懼症”患者們,到底都在恐懼什麼?

返鄉恐懼症,到底在恐懼什麼?

@西西,女,26歲,座標北京,前端設計師

“我現在算是明白了,家這個東西,就是相見不如懷念。”茜茜說。

茜茜老家在西部某小縣城,她上大學時來的北京,到目前在北京有8年了,在北京的時間越長,越習慣大城市的生活,她就越不想回家了。

“在我們老家那個十八線的小縣城,就只有一種好工作叫體制內,其他的全是不務正業;人生只有一種幸福,那就是30歲之前結婚生子,最好生二胎,否則父母在親戚面前都抬不起頭來。”

“剛開始幾年,我還想回家,想跟表兄弟姐妹們一起聚會玩鬧,但後來越來越覺得沒意思,一桌人吃飯,男的基本都是公務員,女的都是老師。男的把官場酒桌那一套帶入家庭聚餐,吃個飯規矩套路層出不窮;女生早早地結婚生子,話題離不開老公孩子。我一個‘異類’,格格不入。”

茜茜覺得老家的親戚們是井底之蛙,坐井觀天,見識都侷限在巴掌大的小縣城,一輩子也就那樣了;

老家的親戚們覺得茜茜是“二愣子”,在北京房子買不起房子,對象也找不到對象,老大不小了還孤家寡人一個,也不知道在混些啥,所以言語間都是居高臨下的憐憫。

三觀不同,不能硬融,所以茜茜現在除了春節,基本能不回家就不回家。

返鄉恐懼症,到底在恐懼什麼?

@橙子,女,30歲,座標深圳,互聯網運營

“回去幹嘛?趕場相親?”

30歲還沒結婚的橙子,可是急壞了橙子爸媽,尤其是橙子媽媽。

橙子媽媽姐妹七個,都嫁在同一個縣城,現在七姐妹都退休了,沒事就約在一起打麻將。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更何況是七個。七姐妹湊在一起,話裡話外,都是明裡暗裡的攀比,年輕時候比的是誰家老公有能耐,現在老了,就開始比孩子,誰的兒子收入高,誰的女兒嫁得好。

橙子相比六個阿姨們家的孩子們,其實不算差,名校碩士學歷,在深圳月薪3萬,長得也好看。

“那又怎樣?還不是找不到對象?”橙子媽媽恨鐵不成鋼地說。

因為橙子30歲了還沒嫁出去,成了大家口中的“剩女”,橙子媽媽覺得在姐妹們中間抬不起頭來,麻將也打得少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罪魁禍首”的橙子身上,到處給張羅相親對象,情緒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

“我其實理解她的苦心,特別害怕看到她失望的眼神,她為了我操心得整夜睡不著我也很心疼很內疚,但是我又不能隨便找個人,為了結婚而結婚。我說我一個人也生活得很好,她們就是不信,覺得我逞強,我也沒辦法。”

返鄉恐懼症,到底在恐懼什麼?

@西瓜,男,28歲,座標上海,新媒體運營

“我不想回家,不是因為窮,也不是害怕被催婚,僅僅是因為受不了家裡人毫無邊界感。”

“有些親戚來家裡,不好好坐在客廳,未經允許各個房間亂竄,包括我爸媽的臥室,明明有椅子,非要一屁股坐床上,沒禮貌而不自知。”

“吃飯的時候,不停地用自己的筷子給人夾菜,你明明不喜歡吃這個菜,或者已經很飽了,但連連拒絕也沒用,人家不由分說就夾到了你碗裡……雖然知道人家本意是熱情好客,但真的很不習慣,吃個飯累死人。尤其是喝酒,非逼著你喝,大男人怎麼能不喝酒?”

“你一個月掙多少錢,你結婚女朋友家要多少彩禮,你們怎麼還不生孩子?這樣尷尬又敏感的問題張口就來就算了,關鍵還喜歡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用自己那狹隘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

“我習慣了晚上1點睡,上午10點起,我爸特別看不慣,每天晚上到了10點就催我睡覺,早上7點就敲門叫我起床吃早飯,不吃不行,必須起床!回家太不自在了。”

返鄉恐懼症,到底在恐懼什麼?

或許是因為一事無成的失意窘迫,或許是害怕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盤問,或許是與父母溝通困難吵架不斷,或許是價值觀的矛盾重重……“返鄉恐懼症”患者們,各有各的恐懼。

不是不想念父母,也不能簡單粗暴地扣上“無情不孝”的帽子,當面對面時的BUG太多,距離可以維持某種平衡,相見不如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