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歌妓秀蘭

在宋代,無論是官商還是文人墨客,每逢宴席都會歌妓到場陪酒歌舞助興,蘇軾的很多詩詞中都有記載。很多歌妓因為蘇軾的題詩而留名後代,官妓秀蘭便是其中的一位。

蘇軾與歌妓秀蘭

蘇東坡之 賀新郎 夏景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

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

漸困倚、孤眠清熟。

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穠豔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

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

共粉淚,兩簌簌。

一隻雛燕飛進華麗的堂屋,畫堂靜無人聲,從梧桐樹樹陰可看出,時已正午。傍晚天氣清涼,美人早早便沐浴更衣(夜晚還要赴宴應酬)。時間還早,美人一時無聊,唯有斜靠在榻上把玩著手上的白團扇,團扇與纖手看上去像美玉一般。漸漸的有了倦意,便靠在榻上,獨自睡得香甜。繡簾外是誰在推敲門戶,白白讓人驚斷了瑤臺仙夢,起身開戶查看,卻只是夜風吹竹的響聲。

這半開的石榴花猶如紅色絲巾般折皺,等到眾多浮浪的花蕾都開盡凋謝,才來陪伴孤獨的美人。取一支濃豔的榴花細細觀看,花瓣兒猶如美人的芳心一般,重重自束,只恐那西風驟起,驚得榴花盡落,只剩下一樹綠葉,若是那樣,等美人你到來,殘花之前對酒就不忍觸目了,到那時,只有殘花與粉淚,撲撲簌簌的垂落……

蘇軾與歌妓秀蘭

據記載,1075年 ,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時,有同僚在西湖設晚宴,因官妓秀蘭浴後睏倦熟睡而遲到,受到設宴官員斥責,時當夏天五月,旁有石榴樹花開正盛,秀蘭忙折榴花一支,躬身向其解釋謝罪,哪知官員更加憤怒,認為秀蘭此舉不恭,有戲弄之意,遂拂袖轉身,秀蘭不知所措,啜泣落淚,場面一時尷尬……

此時,在座的蘇東坡連忙起身做起和事佬,同僚怒氣漸平,只是秀蘭觸及傷心處,粉淚依舊簌落,樣子甚是令人惜憐,才思敏捷的蘇東坡接過她手中的榴花,心思一動,便作下此詞,眾人注意力轉移到評賞佳句之上,秀蘭聞之也破涕而笑,尷尬的場面瞬間便被化解了……

蘇軾與歌妓秀蘭

古時官妓大多是官家或大戶人家抄家後女眷入妓,官妓不單要有姿色,所有官妓為了迎合文官們的需要,都要會詩書琴畫。

詞作借榴花刻畫了一位高潔絕塵的,又十分孤獨寂寞的美人,以花喻人,婉轉表達了蘇軾對秀蘭身世的同情,同時,團扇自古是紅顏薄命,佳人失時的象徵,這也表達了詞人對秀蘭內心世界的理解。

由人觸己,此詞也寄託了蘇軾對自身失時與懷才不遇的已於情懷。時年三十七歲的蘇軾因為不滿王安石派當權,請求外調,因小人讒言,朝廷派了他個杭州通判的從六品官職,說到底就是一個沒多大作為的閒職。要知道十八歲就進士及第的蘇軾便名動京師,宋神宗更盛讚為子孫物色到了宰輔之才了,落差之大,他內心的惆悵之情不言自知。

不與“浮花、浪蕊”為伍,“秋風”意喻極盡讒言的小人,而榴花孤高,團扇似玉,意為高潔,都很好的表達了蘇軾清高,潔身自好的高尚品格。

下期請關注:探尋詩詞背後的故事

往期:

往期:

更多文章請關注東方無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