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楊門(十七)楊延昭之子楊宗保並非虛構,原來她是女兒身

楊宗保這個角色的存在與否,在文化界一直存在著多種爭議。作為正史的《宋史》之中並無楊宗保的名字,裡面提到的楊延昭的兒子是楊文廣。而小說中楊文廣卻又是楊宗保與穆桂英的兒子,這樣的矛盾與千百年來民間老百姓對楊家將的認識產生了很大的偏差。然而楊宗保這個角色又是小說中段的主角,這樣重要的角色要說是作者全部憑空杜撰似乎又太過離奇。就連穆桂英都在河東慕容氏中找到了原型,那楊宗保又怎麼可能憑空杜撰呢?帶著這個疑問,我查閱了一些歷史文獻,卻發現了一種能夠解釋這個問題的答案。

大話楊門(十七)楊延昭之子楊宗保並非虛構,原來她是女兒身

小說中的楊宗保在大破天門陣戰役之前出場,逐漸替代楊延昭成為楊家將的領導人,至十二寡婦西征之前陣亡,是小說中段的主角人物。楊宗保在小說中的戰鬥事蹟很多是以歷史上楊文廣的帶兵打仗的戰役為原型的,而《宋史》中又沒有提到楊宗保這個人物,因此很長一段事件文化界對這個角色的公認是小說作者虛構的。可是這個認識並不能解釋歷史上的一些疑點。比如《宋史》成書時間與宋朝相差太久,編著之人脫脫漢學能力有限,致使《宋史》可信度令人質疑。楊延昭四十一歲才生楊文廣,之前楊延昭並無子嗣出生,顯得不太合理。

大話楊門(十七)楊延昭之子楊宗保並非虛構,原來她是女兒身

這兩個疑點是楊宗保虛構論完全解釋不了的。《宋史》是元朝丞相脫脫主持編著的,他本身漢學能力有限,又在史書中適度貶低宋朝,致使《宋史》在史學界頗受質疑。而《宋史》中記載的內容與地方誌記載差距頗大,因此可信度有很大問題。按照《宋史》記載,楊文廣出生時楊延昭四十一歲,而且楊延昭只有楊文廣這麼一個兒子,這與當時的歷史環境並不相符。眾所周知,古人成婚年齡早,男子十五歲,女子十三歲就要結婚了。而且宋朝有規定,超過年齡不結婚的剩男剩女,朝廷強制結婚,那麼楊延昭四十一歲之前無子嗣就說不過去了。

大話楊門(十七)楊延昭之子楊宗保並非虛構,原來她是女兒身

從小說中楊宗保的事蹟來看,很多地方與楊文廣歷史上參與的戰爭重合,所以判斷楊宗保借鑑了楊文廣的歷史原型是可以確認的。而歷史上楊文廣的妻子慕容氏出身於河東慕容氏,其人生經歷與小說中穆桂英有部分相仿,幾乎也可以判定慕容氏是穆桂英的原型。但是我們卻不能就此認為,楊宗保就是以楊文廣為原型塑造的,這個名字完全是小說家憑空虛構的。一方面是因為小說創作的方法是民間傳說改編,不是某個人憑空編著,數百年的傳說必有其緣由。二方面小說中已經有了楊文廣的角色,完全憑空捏造楊宗保並無意義。

大話楊門(十七)楊延昭之子楊宗保並非虛構,原來她是女兒身

處於歷史無法解釋的兩個疑點,和不符合古代文學創作的規律的兩方面原因,我覺得楊宗保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應該存在過。只不過是他的故事在傳說流傳中出現偏差,進而造成了小說中事蹟張冠李戴的現象。我們在查閱有關楊家將的史料時發現了一段有關楊繼業陵墓的記載,這之中提到了一個叫做"楊宗寶"的名字。她與小說中的"楊宗保"僅僅一字之差,史料中闡述了他是楊繼業孫女的身份。由此推斷,這個楊宗寶很可能是楊文廣的姐姐,楊延昭的女兒,也很有可能是小說中楊宗保的這個角色的來源。

大話楊門(十七)楊延昭之子楊宗保並非虛構,原來她是女兒身

這段史料出自於《新安縣誌》,是河南洛陽西部新安縣的地方歷史文獻。新安縣古代歸屬於洛陽冠下,由於風水很好,成為了帝王權貴理想的埋骨之地。俗話說的死在洛陽,就是指死後新安縣弄快墳地是上流社會的風俗潮流。這個史料中記載楊繼業戰死後屍骨歸葬於洛陽新安縣,是由他的孫女楊宗寶負責押運護送的,而且這段歷史還在長安玄都觀萬壽宮的《玄元觀羽士王希志碑》上有所記載。這段歷史描述了楊宗寶押送祖父楊繼業的靈柩從長安到洛陽的過程,其中曾經按照習俗在玄元觀停靈居住,並出家入道作法。

大話楊門(十七)楊延昭之子楊宗保並非虛構,原來她是女兒身

這一段描述正好與《宋史》中皇帝派遣人護送楊繼業棺木南歸,走河套諸縣的路線一致。同時史料中又提到,宋真宗在去華山祭祀時路過玄元觀,對於楊宗寶的行為很感動,敕封其為玉虛散人。因此,我們基本上可以認定,楊宗寶便是小說中楊宗保的原型。她與楊文廣、楊延昭的關係,我們可以從楊延昭的歲數,楊繼業戰死的時間節點和楊文廣出身日期三個來做判斷。楊繼業戰死時是986年,而楊文廣出生時為999年,楊文廣自然不可能為楊繼業護靈。楊文廣出生時楊延昭已經四十一歲了,如果之前楊延昭有一個孩子,那隻能是楊宗寶。

大話楊門(十七)楊延昭之子楊宗保並非虛構,原來她是女兒身

當然也有人提出楊宗寶可能不是楊延昭的女兒,而是楊家其它兄弟的女兒。這個可能性不是沒有,可也沒有直接的證據支持。如果楊宗寶不是楊延昭的女兒,那碑文中提到楊延昭在邊關抗遼二十年就有些尷尬,顯得不太合邏輯。而且楊延昭四十一歲以前沒有子嗣的問題還是無法得到合理解釋,所以拿楊宗寶來填這個坑也算比較合理。而且從楊家的歷史看,楊家的女兒帶兵打仗是有傳統的,這與折家軍和河東慕容氏有著異曲同工的意思,所以讓楊延昭讓自己女兒代替自己押送父親的棺木回洛陽也是有極大可能性的。

大話楊門(十七)楊延昭之子楊宗保並非虛構,原來她是女兒身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楊宗寶是楊宗保的原型,因為是女兒身,後來又出家的緣故,沒有在正史上留下姓名。但這個名字由於其押送楊繼業棺木回洛陽,並在出家之前參加過楊家將的抗遼戰爭並留下名聲,所以在民間傳說中得以流傳。由於其弟弟楊文廣有著更大的名聲和輝煌的戰績,所以民間百姓張冠李戴的將其混為一談,於是才有了先在楊家將中的楊宗保這個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