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赴港上市受關註:除了「撈錢」,食品安全問題仍待破局!

5月18日消息 關於海底撈的上市傳言在坊間一直有。最早在2012年,因一則“海底撈已進入上市輔導期”的網絡消息,便年年有海底撈“被上市”的消息出現。昨日晚間, 海底撈國際控股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據招股書披露,海底撈是一家快速增長的中式餐飲品牌,主打火鍋品類,主要業務包括:餐廳經營、外賣業務、銷售調味料及食材。海底撈已經在國內主要中式餐飲品牌中排名第一,以翻檯率、年度收入和年度客流量計算,排名國內五大餐飲品牌之首。2017年客流量超過1.03億人次,在中國內地,每家門店每天平均有近1500人次造訪。2017年,海底撈營收總額106.37億元,同比增36.2%。

去年“撈錢”超百億元,淨利潤近12億

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海底撈營收總額為106.37億元。海底撈的收益由2015年的57.57億元按35.9%的複合年增長率增至2016年的78.08億元,並進一步增至2017年的106.37億元;而年度利潤由2015年的4.12億元增至2017年的11.9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0.5%。

海底撈赴港上市受關注:除了“撈錢”,食品安全問題仍待破局!

海底撈2017年在全球服務的顧客總量達到了1.06億人次,在中國內地,每家門店每天平均有近1500人次造訪。在2017年,平均每位顧客在海底撈消費94.6元,而且98.2%的人願意再次就餐,六成顧客每月去一次,中國內地的每家餐廳平均每天有1478人次造訪。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海底撈擁有及經營的餐廳數量達320家。中國內地有296家餐廳,臺灣、香港、新加坡等擁有24家,自2015年以來公司收益符合增長率達到35.9%, 2017年收益達到106. 37億元;近三年利潤符合年增長率更是高達70.5%,去年利潤實現11.94億元。

 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業務擴張

招股書顯示,海底撈近兩年一直在迅速擴張,店面數量由2015年年底146家增加至2017年年底273家,其預計,2018年將開設180家~220家新餐廳。與此同時,海底撈這一擴張步伐也帶來了鉅額流動負債,2015年~2017年三年流動負債淨額分別為6040萬元、3.86億元和11.56億元,到2018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已經擴大到14.42億元。

海底撈認為,為擴充其餐廳網絡,其資本開支預計會繼續增長,因而必須保證足夠的現金流量以抵禦財務風險。

海底撈表示,此次IPO募集的資金,約60%將用於業務擴張,約20%將用於開發及實施新技術,約15%用於償還貸款,剩下的約5%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食品安全問題仍待破局

去年8月25日,媒體曝出海底撈北京勁松店、太陽宮店出現老鼠爬進食品櫃、店員在清洗打掃衛生用的簸箕時與餐具同池混洗、用顧客使用的火鍋漏勺掏下水道等現象。

事件迅速發酵。北京市食藥監局立即對上述兩家門店進行立案調查,並對海底撈位於北京地區的1家中央廚房和26家門店開展全面檢查。隨後,北京市食藥監局約談海底撈總部,要求其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全面進行限期整改,在一個月內對北京各門店實現後廚公開、信息化、可視化。8月27日下午,海底撈官網發佈《關於積極落實整改,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的聲明》,表示對北京食藥監局的約談內容全部接受;同時將媒體和社會公眾指出的問題和建議,全部納入整改措施。

整改之後,涉事門店雖正常營業,但食品安全事件帶來的後續影響仍然難以估量,從品牌到管理,海底撈的整改仍在繼續。

海底撈赴港上市受關注:除了“撈錢”,食品安全問題仍待破局!

海底撈事件是明星餐飲“後廚痛點”的縮影。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在不少知名餐飲企業頭頂繚繞。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網紅餐飲的爆火,數量的增長掩蓋了精細化管理、運作的缺陷,食品安全問題仍是餐飲商家的重要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