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教師的80%精力耗費在後進生上,卻難出成績,積勞成疾

課堂上一個學生分神了

教師走過去提醒

那個學生還在我行我素

教師的80%精力耗費在這個學生上

卻很難出成績

自己還很焦慮

陷入負性情緒的泥沼

悲劇:教師的80%精力耗費在後進生上,卻難出成績,積勞成疾

01

“二八悲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收到一些個別事件的干擾。有的學生上課搗亂、分神,課後不完成作業等等,總是事兒多,把教師的教學計劃打亂……這時候,教師都是關注這個事件,把80%的精力都耗費在這些事上。

一個班上,後進生的比例佔到約20%,而在班上總是愛出各種“狀況”,教師把80%的精力都耗費在後進生上,卻難出成績……

我們就把這稱作“二八悲劇”吧。

而教師為了促進後進生的轉化,出成績,把精力都投在了後進生身上,卻很難有成效,於是就陷入了負性情緒的泥沼……

這對身心健康極為不利,最終積勞成疾,悲劇是必然的!

02

消極想法會整死你

人們的大腦結構存在著一種消極偏向,即比起積極信息來說,人們對消極信息更為敏感。

比如課堂上大部分同學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講,有一個學生在玩手指頭,這時教師的反應只有:“這個學生走神了我得提醒他一下”,此時完全忽略了班上認真聽講的同學。

教師常常把積極信息當做理所當然,卻特別關注消極信息。一旦教師的注意力聚集在消極想法上,那麼這些消極想法就會在大腦裡不停地、翻來覆去地盤旋,近乎窮思竭慮,這一過程伴有導致抑鬱和焦慮的反覆的、侵入式的、失控的思維方式。

對過去消極事件的窮思竭慮會導致抑鬱,而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潛在的消極事件的窮思竭慮則會誘發焦慮。這就是為什麼焦慮和抑鬱總是相伴而生,因為他們都源自於進行窮思竭慮的內在傾向。

03

體驗困難情緒

教師要想專心上課,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就必須驅趕大腦中的消極想法,常用的方法可能就是壓抑,但壓抑卻是經常不管用的方法。如果我們努力地消除消極情緒的話,消極情緒反而愈發強烈地佔據我們的頭腦。就像在水裡按木棍一樣,你往下壓多少,它就往上彈多少。美國作家露易絲也說過:“什麼東西你越在乎它,它的數量就會越多”,消極情緒也是一樣的。

在心理或者情緒上,對痛苦的抗拒只會令人的煎熬加劇。我們的潛意識裡會記下每一次迴避和抑制的嘗試,最終卻會以放大痛苦而告終。

自我同情較高的人會更少地抑制不想要的想法和情緒。他們更喜歡去體驗那些困難情感,並樂於承認這些情緒是有效並且重要的。這是因為自我同情會帶來安全感。

當你知道在這一過程中會獲得支持,那麼面對情感傷痛也就變得不那麼可怕了。

悲劇:教師的80%精力耗費在後進生上,卻難出成績,積勞成疾

04

釋放情緒

就像面對可以依賴的、關心你、懂得你的知心朋友那樣,你可以毫不費力地傾訴。

當你確信你的傾訴能夠得到同情和關注時,你也很容易對自己敞開心扉。作為教師,面對日常的消極情緒—失敗,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何消除它,而是接納它,面對煩惱時,不是去知道如何消除煩惱,而是理解煩惱就是生活內容這個道理。

05

後進生的不爭氣

接納後進生的不爭氣,這就是教學的煩惱,要改變,很難,不是短期行為。

不要把80%的精力都耗費在這些後進生上,這對其他學生也是不公平的!

你越關注後進生,好像激起了他(她)們的鬥志和激情,越來越出格,越戰越勇了,所以你要忽視他(她)們,反而效果會好,外鬆內緊,不是放棄後進生,而是改變了策略和方法而已。

後進生都有早期家庭教育的問題,好多問題毛病早都根植於內,短期內很難見效的。

教師要有思想準備!

06

挽救後進生,功夫在課外

後進生的早期家庭教育有問題,教師切忌不要把大把大把的正常教學時間無效的放在20%的後進生那兒,而要關注80%的其他學生。

挽救後進生,教師把功夫下在課外!

一是對於缺愛的家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細節,關愛學生。教師從細處著手,給缺愛的家庭的學生補上愛的教育。讓學生心動,最終行動。

二是對於溺愛的家庭,教師要鼓勵學生,讓他獨立,多分享,與同學交流,多參加社團活動,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給溺愛的家庭的學生補上生活學習擔當的一課。讓學生慢慢懂得責任,最終成熟起來。

三是對於專制的家庭,鼓勵學生勇敢表達不同意見,實現自己的言語權,自由權等等,讓學生體驗成功表達的喜悅,分享自己情緒。這樣慢慢的學生就會獲得更多的自信,逐漸成長起來。

悲劇:教師的80%精力耗費在後進生上,卻難出成績,積勞成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