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愷帆的詩與書法

張愷帆的詩與書法

張愷帆,(1908~1991),安徽無為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四軍第五支隊秘書長、來安縣委書記、皖南地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蘇皖邊區政府秘書長、合肥市委書記等職,後任安徽省委常委、書記處書記、副省長,安徽省政協主席等職。

張愷帆的詩與書法

張愷帆,原名張昌萬,曾用名張覺非、湯問樵等。他1908年出生在無為縣陡溝鎮一個沒落地主家庭,雖然不殷實,但很重視文化。

父親張錫光,是個思想開明的舊知識分子,科舉未中,在家半耕半讀,藏書豐厚,這讓張愷帆從小就閱讀不少書籍。母親周氏,解放後取名周其淑。父母共生3男3女,昌萬居長。

張愷帆早年開蒙讀家塾,聰明過人。張錫光受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影響,購買了很多進步書刊,這在張愷帆幼小的心裡撒下了革命的種子。

張愷帆的詩與書法

1920年,張愷帆進無為縣城,次年進入由英國教會辦的勵志小學讀書。1925年,上海五卅運動爆發,張愷帆和師生們一起走上街頭遊行聲援。1926年夏,張愷帆考入蕪湖民生中學, 當時民生中學是蕪湖反帝反封建的戰鬥堡壘,中共黨員李克農、錢杏邨(阿英)等都是該校教員,從此追隨李克農,走上革命道路。

北伐戰爭開始以後,張愷帆在李克農的率領下,積極宣傳革命,曾被捕入獄,但不屈不撓。

張愷帆敢為民請願,也卓有詩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享譽詩壇的 趙樸初先生,在讀過《張愷帆詩選》後,十分激賞,在題詩中寫到:“家山千里勞陪伴,憂樂連宵吐肝膽。別後新編詩句好,平生意氣壯波瀾。”

張愷帆的詩與書法

張愷帆的詩,清新朴茂,感情深摯,既給人以情感上的激發,又能做到詩意雋永,韻律諧暢,是老革命家敞開心扉,發自肺腑的真情。

張愷帆的書法在安徽很有影響,其書風與人品高度統一。先臨柳公權,後臨顏真卿,再臨何紹基、孫過庭,打下了紮實的書法基礎,在厚重基礎上,寫出了靈動,寫出了個性。相傳,當年毛澤東視察安徽,坐在車上巡視長江路,突然目光停住了,落在“文華新村”的題字上 ,問誰寫的,曾希聖回答張凱帆題的,毛澤東讚歎地說:“秀才嘛!”

附:張凱帆的詩

張愷帆的詩與書法

《龍華悼念死難烈士》

龍華千古仰高風,

壯士身亡志未窮。

牆外桃花牆裡血,

一般鮮豔一般紅。

《聞故人噩耗有感》

黑海橫流幾葬身,

鋃鐺又作獄中人。

重門未鎖凌雲志,

鐵鏈彌堅戰士心。

洪水飄零朋輩骨,

秋風哀悼故人魂。

年來涕淚都流盡,

唯血殷殷更沸騰。

《淮上行》

昔年淮上憶吹簫,

不是風沙便是澇。

此日重來渾不識,

稻花馥馥水條條。

《訪貧問苦》

建國十年長,

黎元尚菜糠。

“五風”吹不禁,

慚愧吃公糧。

《書憤》

畫棟深山裡,

哀鴻大路邊。

石關關不住,

民怨已沖天。

(背景:1959年嶽西石關鎮大興土木,建豪華別墅,群眾意見很大,他情不自禁地抒懷)

張愷帆的詩與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