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金融投資平台提現困難,投資者們還能相信誰?

自從跟網貸大佬們學會了分散投資,雞蛋不要裝在一個籃子裡,聰明的我把資金分散放到了下列平臺:投融家、錢媽媽、銀票網、善林金融、唐小僧、聯璧。。。。。。結果現在所有維權群裡都能看到我的身影。"

這是網傳形容當下P2P爆雷潮的段子,卻成為最心酸最寫實的一幕:據相關數據,6月1日至7月12日的42天內,全國共有108家P2P平臺曝雷,相當於每天曝雷2.6家。

雖然數量並非歷史最高點(2015年共爆雷867家),但今年的爆雷卻異常誇張--不乏一些國資系以及上市公司背景的平臺。連這樣背景的平臺都不能信任,投資者們還能相信誰?

部分金融投資平臺提現困難,投資者們還能相信誰?

另據不完全統計,這80家停業及問題平臺中有70家為民營系平臺,佔比達到87.5%;有9家停業及問題平臺為國資系平臺,其中有4家為國資控股平臺;另有1家上市系參股平臺出現提現困難,佔總數的1.25%。

但是有背景的平臺就一定安全嗎?也不是,唐小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以上數據看,6月仍有10家非草根系平臺出現問題。事實上,目前行業裡很多企業就存在"送股"換上市公司/國企合作的現象。

此外,儘管有些平臺聲稱有上市公司背景,但是多是"ST股",要麼就是股東有大比例股權質押,要麼就是企業經營不善。因此對於所謂的派系平臺,投資者們也應該擦亮眼睛,不要盲目崇拜。畢竟,6月的"和平系"和"中房系"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攻堅戰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曾公開表示,中國P2P實際是個"貌合神離"平臺,"99%的P2P平臺會倒閉"。就像開一個賭場,賭民之間在賭,賭場只是提供牌和桌子。P2P公司通過其網絡平臺,讓想借錢的人與並不認識但願意借錢的人溝通。

有趣的是,英國人在上世紀90年代最先發明P2P,20年過去英國P2P公司沒有超過10家;10年後美國人也應用P2P,到現在公司應該也在10家左右。再來看看我國暴雷的P2P公司數量:2014年265家;2015年867家;2016年556家;2017年217家;2018年至今(7月13日)181家。

為什麼在中國一兩年之間就出現1000多家P2P公司?它們是什麼性質的?

黃奇帆認為:P2P實際是偏離了金融基本原則和規律"的情況下,在做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差不多的借貸業務。對於其後果,黃奇帆毫不客氣,"讓它像蝗蟲一樣增長是對老百姓極度地不負責"。

央行的動作已然展開,近期明確表示,將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作為重點整治的業態,P2P網絡借貸和網絡小貸領域存量風險化解清理,完成時間將延長至2019年6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