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建好「次核心」 邁步新征程

渭南,這片富有山水靈氣的熱土,正邁步在新時代的征程上。

向西,高層次融入大西安發展,打造創新開放新樞紐;向東,縱深推進區域聯動,構建協調發展新門戶;向內,優化提升板塊稟賦,激發要素流動新格局……奮進新時代,渭南正傾力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

西融

創新開放邁向更高層次

7月6日,在西安高新區立人科技園A座,沃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軍政正在為一款新產品的研發上線而忙碌著。這裡是沃泰公司的研發中心。在距此50多公里的渭南高新區,這家水務信息化企業還擁有一個佔地3.5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生產基地。因為同時擁有軟硬件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沃泰公司已成為國內領先的“水科技”服務商和業內公認的“小巨人”企業。

“渭南是非常適合企業成長的地方。”回顧公司的發展歷程,王軍政頗有感觸地說,“研發中心設立在西安,公司可依託西安科教資源更快地創新產品和技術;製造中心設立在渭南,公司不僅可以享受渭南一流營商環境帶來的便利,還能擁有更大的成本優勢和競爭力。”

西安研發,渭南製造。今年渭南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邁向更高層次的創新和開放,著力打造關中平原新的增長極。在渭南,增材製造、新能源汽車、食品加工、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已初步形成集群,長期積累的各種優勢也在不斷顯現。

“從關中平原城市群的規劃上來看,渭南已經處於事實上的核心區。”6月29日,在渭南市委外宣辦召開的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西安理工大學教授李鵬陽說,“渭南與西安的融合發展將實現共贏,直接提升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的‘含金量’。”渭南市發改委區域辦主任王斌說:“今後,富平縣、臨渭區和渭南高新區將在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上出實招,積極承接西安的產業轉移。我們將與西安聯手打造‘西安—渭南經濟共同體’。”

東聯

協調發展步入更深領域

連通陝、晉、豫三省,渭南市潼關縣自古以來就是東出陝西的重要門戶。現在,這座“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的千古名關正在見證區域協調發展的奮進腳步。

渭南市與山西省的運城市、臨汾市和河南省的三門峽市共同構成了“黃河金三角”。三省四市先後聯合召開了旅遊推介會,成立了旅遊聯盟,並舉辦了四屆黃河金三角投資合作交流大會。今年5月30日,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第二屆省級協調領導小組暨四市聯席會議在渭南召開。會上,如何參與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成為與會各方交流研討的熱點話題。

作為連接陝、晉、豫三省的重要節點,潼關縣肩負著率先開展產業聯動、實現園區互通的重任。“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鼓勵下,我們和鄰省園區的深度聯動已經取得實效。”7月5日,潼關縣工業園區辦公室主任李愛軍說,“現在,園區裡的汙水已經實現了跨省統一集中處理。未來還將在道路建設、園區規劃、用電用氣等領域深入聯動。”李愛軍顯得很有信心。

在加快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設中,渭南已經開始在更深領域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東部城市間的聯動發展。以韓城、合陽、潼關為節點,渭南正在主動傳遞輻射效應,大力推動“規劃統籌、交通同網、信息同享、市場同體、產業同步、科教同興、旅遊同線、環境同治”的區域協調發展。

內優

實力得到更快提升

7月12日,在渭南市渭河南岸的濱水西區,微風輕拂,水面漾起層層漣漪,這裡是即將向群眾開放的渭南西海公園;3天前,渭南市第二醫院遷入新址,群眾又有了一份優質的醫療服務……

公園越來越多,醫院越來越好,教育配套越來越完善……今年,生活在渭南的人幾乎每天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變化。無論是每週五義務美化城市的文明志願者,還是打通一條條“斷頭路”的工程師,抑或是時刻在用行動作表率的“渭南標杆”,他們都是渭南加快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內在動力。

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節點上,一張進一步優化市域空間格局、提升發展內涵的時代答卷正在渭南書寫。“我們組織編寫了《渭南市區域合作協同發展規劃》,這是全省首個地級市層面的區域協調規劃。”7月4日,渭南市發改委區域辦綜合規劃科科長孫偉說。根據這一規劃,渭南將形成“六大重點板塊”,即中心城區板塊、富閻一體化板塊、韓合協同發展板塊、蒲白澄聯動板塊、大荔現代農業板塊和大華山旅遊板塊,形成優勢特色鮮明、差異化競爭的新格局。

與此同時,渭南發展要素的流動和聚集也在加速。“渭南將實現縣縣通城際鐵路。”7月4日,渭南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李宏德說。目前,西韓城際鐵路項目已啟動建設,西潼城際鐵路、渭蒲白城際鐵路項目的前期工作正在有序開展。在不遠的將來,渭南將成為擁有3條高速公路通道,3條高鐵、城際鐵路通道和6條一級公路通道的關中平原交通次樞紐。(陝西日報記者 鄭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