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本聰的白皮書來重新審視區塊鏈

從中本聰的白皮書來重新審視區塊鏈

隨著我們已經走入2018年,關於區塊鏈的討論層出不絕。甚至在主流媒體也越來越多地提及這個詞彙,單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就有一大票自稱是服務提供商和愛好者的人,他們斷言區塊鏈將會對眾多應用產生革命性影響。區塊鏈不僅僅應該是市場的一個時髦詞彙,我們必須回答一些問題。區塊鏈是什麼?它又不是什麼?它可能會是什麼?我們能否藉助它,建立一種全新的和持久的系統?簡而言之,什麼是區塊鏈的精髓呢?也許到了重新檢視中本聰白皮書的時候。

由於這個名詞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我們必須明確它的定義,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它,但是這更像一個口頭禪,而不是更深層次的理解。

互聯網空間內各種意見爭的不可開交,但是很令人失望,我們無法找到一個統一的意見。所以讓我們重新看一下中本聰的白皮書。

中本聰的白皮書

幾乎所有關於區塊鏈的討論都緣起於中本聰的白皮書,但是正是這個基礎導致了我們產生了混亂。不管應該叫"區塊鏈",還是"區塊 鏈",這本書中提到"區塊"67次,"鏈"27次,但是"區塊鏈"或"區塊 鏈"的次數是零。先把這放在一邊,我們看看這本書把我們引導了哪兒。

這本白皮書很短,只有9頁紙。第一次提及"區塊"和"鏈"是指第2頁下方,第3章節,那裡討論了時間戳服務器的原理。在這之前,作者在書中描述了與比特幣相關聯的一系列設計目標,例如兩方在不需要信任和第三方的條件下,實現交易。

論述設計目標非常重要。它為之後介紹實現這些目標的應用做了鋪墊。這種應用的特點為一層疊加在另一處之上,我們僅僅需要了解每一個新分層的作用是什麼。

在我們尋求解答區塊鏈本質的時候,我們必須仔細查看事物的屬性,而不是這些事物第一次應用的特點。

交易

白皮書的第1章節是整本書的介紹,與第2章節相同,那裡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第2章為數字貨幣做了鋪墊,但是作者描述到,在一個交易鏈中,"幣"被分配給新的所有者。在這裡"幣"只是關聯交易歷史的一個比喻。

有意思的是,第2章節同樣描述了一箇中心化的系統並不需要完成上述操作。

區塊與鏈

在第3章節中,我們看到了設計模式的精髓,我們可以將其視為區塊鏈基礎的最好的描述。 作者設計了一種可增編的數據塊,每一塊都有一個哈希加密代號,該代號與其內容相關。此外,每一塊可以與其之前的數據塊的加密哈希值合併,這樣保證了整個鏈條的建設。

公佈的區塊哈希值,可作為區塊數據和其前一塊區塊哈希值存在的證據,在網上為眾人公開。如果改變前一區塊或者整個區塊內的其他數據,系統將會生成一個不同的區塊簽名,該簽名將無法與之前公眾見證的哈希值相符。

這些特點是整個設計的基礎,如果沒有它們,我們將不可能建造出任何有趣的東西。另外有趣的是這裡沒有提及的一些東西。這裡沒有提及"幣", 沒有提及點對點網絡,沒有提及挖礦,等等。相反,作者認為以廣泛的方式公佈這些哈希值就已經足夠了,他給出了兩個例子,在報紙上或在用戶網上公佈。

但我們發現一些特點,引導我們推測隱含的意思:

除非外部的觀察者,獲得鏈條中區塊的數據後,獨立的進行計算,得出相同的哈希值,那麼這種哈希值得公佈才有意義。外部的觀察者不需要去信任區塊鏈的創作者,他們僅僅需要自己對比歷史哈希值即可。

重新計算哈希值要求一種特殊算法,而區塊正是基於這種算法而生成的。如果沒有這種算法,外部觀察者是不可能重新計算哈希值的。

使點對點成為可能

在下一章節,第4章節,白皮書論述了工作證明。第一行字非常有趣:"想要在點對點(P2P)基礎上佈置一個分佈式的時間戳服務器,我們必須使用一種與Adam Back Hashcash相似的工作證明系統。建立區塊鏈不需要工作證明,工作證明只是為了確保時間戳服務器的佈置。

隨後的加密貨幣設計證明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用(例如:權益證明,或者兩者的混合),但是如果我們覺得客戶-服務器模式已經符合要求,上述幾種方法就沒有任何必要了。

區塊鏈必須包含智能合約嗎?

從白皮書的角度,這不太可能。白皮書中未出現"合約"一詞。

區塊鏈上可以運作智能合約嗎?當然,區塊鏈還可以運作其他的很多內容。

區塊鏈不需要許可或需要少量許可?

區塊鏈只是數據結構,所以實際上這個問題無意義。誰具有在數據結構上閱讀或編寫的能力完全是不同的問題。

我們先放下這個微妙的區別,但是作為問題,似乎有意義。考慮比特幣的例子,誰在編寫區塊鏈?

答案是那些礦工(或更明確些,區塊創造者,例如礦池操作者,而不是那些製作哈希區塊的人),他們在編寫新的區塊。網絡上的處理工提供備選交易,以便編入區塊,但是他們不保證區塊中包含這些交易。在比特幣中,我們將其稱為"未經允許",因為沒有任何人需要明確的許可以成為區塊創造者。

如果我們考慮區塊鏈設計的其他潛在應用,其中有一夥明確的參與者,他們希望能夠編寫區塊數據。但在很多情況下,甚至只有一個參與者。

這種對區塊鏈潛在用途的批評,讓區塊鏈比數據庫好不到哪裡去,但是傳統的數據庫中,必須有盲目信任的一席之地,但是區塊鏈的內在狀態一般不為人所知。甚至是區塊鏈最簡單的用途可以至少為系統提供一種驗證方法,為了完成驗證,必須確保歷史能夠被驗證。但這只是多種可能的開始!

來自:千禧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