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花6大誤區,你踩中幾個?

養花6大誤區,你踩中幾個?

養花6大誤區,你踩中幾個?

誤區1:澆水未澆透,只澆“半截水”。

有很多花友澆水的時候都不敢多澆,怕澆多了水會爛根,寧可少澆一點,多澆幾次也不敢澆透。其實大可不必這麼小心,積水爛根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的透氣性不好,而不是澆不澆透的問題。只澆“半截水”(即只打溼盆土表面),這樣會使花卉的根系供水不足,不能往花盆深處生長,而造成脫葉甚至枯死。澆水應做到“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即盆土未乾時不要澆水,如果澆水,則要一次澆透。

養花6大誤區,你踩中幾個?


誤區2:不講究澆水時間,四季如一。

澆水的時間是很有講究的,夏季中午溫度比較高,此時切忌澆水,如果澆水,會使得土壤溫度突然下降,水分吸收減慢,導致水分供應不足,造成花卉的上部葉子焦枯。一般來說,澆水的時間,冬季宜在下午4時左右,其它季節以上午10時以前為宜。


養花6大誤區,你踩中幾個?


誤區3:晚上葉片上留有水滴。

有些人經常在晚上給花卉澆水,或是用溼布拭擦葉片,殊不知晚上葉片上留有水滴,容易造成花卉葉片腐爛,誘發病蟲害。因此,要注意澆水時間,以及擦葉片時也要把握好時間,千萬要保證晚上葉片上無水,以利於花卉正常生長。


誤區4:澆喝剩的茶水來補充營養。

向花盆裡澆喝剩的茶水會提高土壤酸鹼度,容易引起黃化病,甚至可能導致花卉死亡。另外,剩茶葉末在腐解過程中還會孳生雜菌,影響環境衛生,消耗土壤氧氣,不利於花卉生長。


養花6大誤區,你踩中幾個?


誤區5:病弱植株需多施肥。

病弱植株枝條細弱,光合作用差,新陳代謝遲緩,如果隨便施肥,容易造成肥害。很就象人一樣,如果都已經生病了,還拼命的補,不但增加身體負擔,還可能加重病情。植物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病弱植株千萬不要一味的追肥,以免適得其反。


誤區6:肥越濃越好。

盆花施肥濃度如果過大或用量太多,容易造成肥害,輕者導致花卉長勢不好,重著可能導致花卉死亡,就是大家常說的“肥死”.施肥應按照 “薄肥勤施”的原則,以“三分肥七分水”為最好。


養花6大誤區,你踩中幾個?


誤區7:電視機旁邊養花。

有些人為了減少輻射,喜歡在電視機旁邊擺放花卉。而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電視機在工作時發出的放射線對植物細胞的繁殖有破壞作用,時間稍久還會導致花卉枯死。


養花6大誤區,你踩中幾個?


誤區8:室內花卉少通風。

空氣不流通是花卉健康的首要殺手,不但影響花卉正常呼吸,還會影響花卉的正常生長。應常開門窗,創造良好通風條件,以保證花卉正常呼吸。


誤區9:室內植物一直放在室內養。

養花者常會忽略一個問題,就是以為室內植物只要放在室內養就可以了,很少或者根本不搬動。但實際上,盆花在室內擺設時間過長,往往由於陽光不足,造成生長不良,應適時或者每隔一段時間把盆花搬出室外調養。當然,調養要避開夏天的高溫期和冬季的低溫期。


養花6大誤區,你踩中幾個?


誤區10:室內擺放大量花卉。

有些花友覺得花卉能淨化空氣,改善環境,在臥室客廳中擺放大量的花卉,把自己家弄成一個小花園,覺得會很好。其實不然,花卉只有白天見到陽光的時候才會產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但是一旦到了晚上花花也會有呼吸的,會與人爭奪氧氣,使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增大。養花不要貪多,要根據自己居室的大小、功能以及需要對花卉進行選擇。一般15平方米左右的居室,只適合放2盆中型、大型植物,而小型植物可以放3~4盆就已經非常好了,不可貪多哦!想要空氣好,平時多開開窗就好了。


養花6大誤區,你踩中幾個?


誤區11:養的花品種越全越好。

有些花友就喜歡多樣化,看到喜歡的就全弄家裡來養著,其實並不好,有些花不適臺放在室內,有些花要遠離人群。比如杜娟花、紫荊花等含有毒素,一旦誤食可使人中毒;水仙花、滴水觀音等葉汁和花汁清到皮膚上,可導致皮膚出現紅、腫、痛等過敏症狀。有些花卉一旦生長在一起,就會相互制約,影響生長。如玫瑰和木犀草在一起,木犀草就會凋謝,但木犀草在凋謝前後會放出一種物質,使玫瑰中毒死亡。虞美人、蘭花、石竹花、紫羅蘭、百合花等草花和別的花卉難以共處,造成植株傷亡。種花之前先了解習性,把有毒的花卉儘量遠離人群,相互制約的花卉分開種植,不要全堆在一起。


養花6大誤區,你踩中幾個?


誤區12:花卉隨意擺放看心情。

很多花友種了很多花,就覺得很開心,香味很喜歡,就直接從陽臺搬到了臥室,覺得晚上睡覺都好像在花園裡面,很舒服。其實有些花卉是可以這樣做的,但是有很多花卉就不可以的哦。比如丁香、夜來香在夜間能散播刺激嗅覺的微粒,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不利影響;夾竹桃的花香能使人昏睡、智力降低;洋繡球散發的微粒會使人皮膚過敏發生瘙癢;鬱金香的花朵有毒鹼,過多接觸易使毛髮脫落;松柏類花木散發出的油香,會影響食慾等。很多花卉不宜放置在室內,不要隨意放置,不能怎麼喜歡怎麼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