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法則之龍虎證穴篇

陰宅風水法則死者下葬後,真氣會與穴氣結合形成生氣,通過陰陽交流成的途徑,在冥冥中有影響、左右在世親人的氣運。陰陽兩氣,呼出來就成為風,升上天就成為雲彩,降落下來就成了雨,在地下流行的就成為生氣。生氣在地下流行,生髮時就能養育萬物。人是父精母血的結晶體,所以人也是陰陽兩氣的結晶體。每個活著的人都有陰陽兩氣,死後肉體消失,陰陽兩氣卻沒有消失。活著的人,氣聚凝在骨,人死骨未滅,所以人死氣還活。所以下葬者,要找一個有生氣的陰宅,讓生氣和不死的陰陽兩氣相結合來保護在世親人。經書說:人死有氣,氣能感應,影響活人。這種感應是有事實根據的。例如西邊產銅的山發生崩塌,東邊用銅鑄成的鐘就不撞而鳴,這就是感應。再比如,春天來到,樹木抽葉開花,放在家裡的麥種也自動發芽。氣在地下運行,它運行時,順隨地勢走,它聚集時,也隨地勢停止。丘隴的石骨,平地凸起的土脊,都是有氣在運行的標記。經書說:氣有風吹就散失,遇上界水就止步。古代人聚集氣使它不散失,用界水限制它不再運行,所以把它叫做風水。風水的法則,得水最好,能藏風是第二個要求。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即使是盛大的氣運行還有它的餘氣止息,雖然零散但深氣也有聚集的地方。經書說:水流在土外,叫外氣。外氣橫行成為界水,土內的生氣自然止聚,說的正是這個意思。經書又說:淺深得乘,風水自成。士為生氣之母,有土才有氣。氣是水之母,有氣才有水。所以藏在乾涸燥熱的地方的氣要淺,藏在平坦地帶的氣要深。點穴吉祥地往往是一塊區域,而“穴”則是這塊區域中最吉祥的那個點。風水學認為,生氣就是在這裡從地下冒出來的。“點穴”就是指在綜合考慮了山水狀況之後,準確地找到山環水抱的這塊區域中“龍”、“砂”、“水”種種景觀意象最完美的那個點。站在這個點上,人們能得到最豐富的心理感受。風水術認為點穴非易事。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先看龍脈明堂,再確定穴位。差之毫釐,謬諸千里。黃妙應《博山篇》雲:“穴有高的、低的、大的、小的、瘦的、肥的,制要得宜,高宜避風,低宜避水,大宜闊作,小宜窄作,瘦宜下沉,肥宜上浮。陰陽相度,妙在一心。”在尋找“穴”的過程中,還有一種輔助性的方法——相土石,也就是要藉助考察土質的好壞來判斷該地點生氣的旺衰。“穴”被點中之後,將成為建築群落中核心建築的基址,如城鎮主街道的十字交叉處、都城的朝殿、州郡的公廳、宅舍的中堂等。一、定穴法點穴包括兩大部分,一是穴場,二是穴位。"穴"古意為土室,是人類防風避雨的地方,所以點穴的核心就是尋找藏風聚氣的地方。(一)穴場穴場是穴位的外圍。穴是核,穴場是保護層,是肉是皮,穴位最大為2平方米,而穴場就大得多了,構成穴場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來龍要生動,活潑;2、要有峰腰鶴膝(束氣的地方);3、穴星要完美,秀麗;4、要選擇在有龍氣的地方定穴場,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沒有龍氣到的地方,最美也是假的"穴下若無真氣脈,面前空有萬重山"。5、站在穴星頂上眺望四面八方,好象一座城堡一樣,層層護衛,層層關鍵,藏風聚氣,固若金湯,古人叫回應,;A初落山祖近山來,局勢必須寬,B腰落餘技作城郭,C吉氣族斯泊分落後龍擘脈去,貫穿還可取,D脈落曲曲盡是龍,氣勢最豪雄。也即是初落穴的後面,環抱穴位,未落位於穴位前(龍虎砂外),分落位於穴左右,山近祖山落脈,環抱穴位,腰落環抱在末落的外圍,還有認好四勢;(1)詳前觀後,防空曠面吹胸劫背:(2)觀左盼右,忌凹缺面割耳射肓。站在穴星頂上,眺望四周,前面平整開闊,鍋鉗,有九曲水,玉帶水流過,或水聚的地方,有龍虎砂護衛,有 斜坡由穴星一直延伸到水邊附近,穴位就在這一斜線上,在穴星的斜坡上,不能點在頂部(怪穴除外)。(二)穴位1、太極定穴法站在外圍看,發現有一個園暈,隱隱約約,仿彷彿佛,粗看有形,細看無影,遠看似有近看似無,側看則露,正看模糊。這就是我們所尋找的真穴。(1)太極暈的上部,有半月型的形狀,有分水道向左右分流左右分水,向下部中間流去,叫做合口,而且合一般對正穴位的中線。(2)太極動而生陽,園暈肥起為陽。中心突起,故為動中之靜,即窩中有泡,窟中突起的地就是穴位,開瑩時宜淺不宜深。(3)太極靜而生陰、園暈瘦陷為`陰,中心有窟,故為靜中之動,即泡中有窩,突中有窟的地方就是穴位,開瑩時宜深不宜淺。2、兩儀定穴法兩儀就是陰陽,地理以山為陰,水為陽,陰陽之中又有陰陽,龍行龍的陰陽,穴有穴的陰陽。兩儀定穴的形狀基本上和太極暈相似,不同的是,在太極暈中間有上半部瘦,下半部肥,或上半部肥,下半部瘦。左半部瘦,,右半部肥,或左半部肥,右半部瘦,瘦而下陷為陰;肥而突起為陽,在點穴前先把太極暈周圍的草木除去,才能分出肥瘦和凹凸;一半肥,一半瘦,一邊凹,一邊凸,這是陰陽二氣交媾的地方,天地交媾,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即是陰陽之道,所以我們在定穴位時,一定要定在陰陽交合的合縫線的中點上,才為正確,偏左偏右,都不能化生。3、三勢定穴法三勢就根椐人的立、坐、睡三種姿勢演變過來的,所以在穴場確定之後,穴星高大時,就特別注意,觀察穴星的形態,是站,是坐,還是睡,觀察錯了就全盤皆錯。立勢:山勢如人站立,頭俯身聳,氣往上浮,這時出脈,結峻忿,左右低下,穴宜取低處而點。6、加減定穴法加減定穴法,主要針對左單堤和右單堤而言,而且必須有左、右水過堂,收左右砂水到堂顧穴。如右單堤右山先到,虎抱龍,穴向右,枕左加龍減虎,水要從左來往右去,過堂,右山逆水,方合局。7、聚散定穴法氣聚則吉,氣散則兇。所以點穴一定要選聚氣的地方點,但聚散有三種,一是大局這聚散;二是穴場之聚散。首先選取大局聚氣,這樣從山團聚,眾水相匯,羅城周密,風氣融結,不隱不跌。其次選取穴場聚氣的地方,觀穴星周圍,龍氣所到的地方,有否窩面,或垂乳,開口,或吐後,或鉗,或泡,四山擁從,有這些地方點穴,才是氣聚之處。還有真氣融結,必有界水分明,上有分,下有合,前有應,後有樂,明堂之水自然來會,或湖泊,或池沼,或溪澗,或田源,不是融注,定得特朗。但真氣聚處,明堂決不寬曠,若明堂曠,局勢大,必須穴前有內堂,或低田,或小水,或靈泉,或池湖注聚,才是真氣融聚的地方。如果陰堂寬闊必須有陰州關欄束住內氣,而元辰之水聚於明堂,外水或遠湖,或橫帶,如此明堂寬闊無過無妨。8、向背定穴法向背定穴法主要看穴位周圍的山形是否對我有情,向我者為有情,有情則吉,揹我為無情,無情則兇。所以點穴時一定注意,賓主是否對我有情,向我他顧和往外之態,水城抱身無斜走,堂氣歸聚無傾瀉,毯褥鋪展無徒峻等等,這樣才是氣聚融結,和山水之情相向也。所以古云"一個山頭下十墳,一墳富貴九墳貧,共山共向共流水,只看穴情零點不真"就是這個道理。9、耳角定穴法枕龍耳角定穴法,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看有沒有夾耳峰,夾耳峰在穴後的左右兩旁,主要起擋風的作用,所以定穴位時,不要隨便的移上、移下,就選在夾耳相對,藏風聚氣最佳的地方,也就是說:安龍頭枕龍耳隱而不露,兩畔取用耳爍照穴,穴即在翼厚的地方安龍頭、枕龍角,角耳之下,隨山之大小,依十分之一比例,取其相對稱。古人云:安龍尜枕龍耳,隱而不露而不隱穴當劃,左右樂山不照穴,扦之定主家消樂。所以這種方式也是以藏風聚氣不露為準則。二、多角證穴法證穴,就是用一定的辦法和物證,來證實你所點的穴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平常所用的證穴方法有朝山、明堂、水勢,樂山、鬼星、龍虎、纏護、唇毯等八種方法。(一) 朝山證穴當你確定穴位的位置時,站在確定的地方:(1)看對面的案山是否符合高不過眉,低不過胸的距離;(2)取近案為準(3)案山是否有情,有情的標準是水城必美,後樂必對,四圍必無缺陷,不必考慮外洋、"外洋千重,不如近一案"(二)明堂證穴法對明堂的要求,必須完整、開朗、窩鉗、潔淨、團聚,若明堂皇不正,不聚而傾瀉,則真氣不融結,縱有美穴亦湎棄置。小明堂:於圓暈下最為緊要,要平正,可容人側臥,則真穴居此,不可左右上下,如誤扦則為兇穴。中明堂:在龍虎裡,立穴要使其交會否則失納順暢之機。大明堂:"在案山內,立穴要向融聚處為真,否則立穴不真。(三)水勢證穴法山屬陰,水屬陽,砂交水會真氣才能融結,所以"得水為上",楊公說"未看山先看水,凡有真龍和正穴,必有潮源水合聚,山隨水走曲抱灣灣,有穴分明在此間"。所以我們登山點穴一定要看水勢,如水聚於左堂,或水城弓抱在左邊,則穴一定在左邊,若水勢聚右堂,或水城弓抱右邊,那穴位一定在右邊。若正中水潮,或正中溶注,或正中水城圍抱有情,則穴位居中,若潮源遠,明堂寬,穴宜高,或元辰長,局勢順,則穴宜低,此是水勢走穴之大法。(四)樂山證穴法所謂樂山,就是穴星後面左右的山,他起著擋風的作用,所以有無樂山則穴真不真的說法,如果貼穴的樂山,成星體,如屏、如帳、如華蓋、三合、玉枕、簾幕、覆鍾、頓鼓等形狀者,穴是非常貴的,但是樂山不能太高大雄聳,有欺壓之勢,嵯峨可怕之感,有此,當避開立穴,要切記,犯之必主兇敗。枕樂山之法如下;樂山在左,則穴在左。樂山右,則穴居右。樂山在中,穴居中。如左右俱枕樂山。可能結雙穴,或結一穴居中,樂山近則依近,短則取長,少則枕多,以樂而推,一定不易。如果樂山高大壓穴,就左山壓穴,則穴居右,右山壓穴,則穴居左,前山壓穴,則穴歸後,後山壓穴,則穴居前,四周山背均平,穴居中心。(五)鬼星證穴法鬼星證穴法 其實鬼星和樂山,沒有多大的區別,在形態上區別鬼星尖些,樂山園些, 都是穴星後面左右,與樂山相互對照,顯映。橫落偏斜之穴,穴後一定要有鬼星,直來撞背結穴的,不必要論鬼,以鬼證穴的法則如下:鬼在此止,穴在此住,鬼在此生,穴在彼處。 立穴不能有誤差,否則鬼奪去氣,穴不能收,則為失穴。主敗禍立至,所以鬼高,穴也高,鬼低穴也低,鬼出左,穴居左,鬼在右,穴居右,鬼不可太長,太長,則奪我之真氣。(六)龍虎證穴法龍虎證穴法,主要是講龍虎的護從,曲手之好壞。強弱與美惡,龍強從龍,虎強從虎,這是定穴之大法;還有龍山逆水,則穴依龍,虎山逆水則穴依虎,左單提,則穴挨左,右單提則穴右,龍虎山高,穴亦高。龍虎山低,穴亦低,龍山有情,穴在左,虎山有情,穴在右。龍虎皆有情,不高不低,穴居中,龍山欺穴避其龍而依虎,虎山欺穴避其虎而依龍,龍山先到,則收龍,虎山先到,則收虎,無龍要水繞左宮,無虎要水繞右畔。(七)纏護證穴法纏護比喻貴人和侍衛的關係,既然是侍衛,就不可隨便離開主人,也不敢近迫主人之身,所以守護在此。穴也在此。立纏在此,其穴在此,實質上是指護送之砂,多少和有情,無情,護送之砂多且彎抱有情,送短,穴在內,送長,穴在盡,送偏,穴亦偏,送盡穴即止。(八)唇毯證穴法唇毯象人的嘴唇,是穴下餘氣發露的特徵,大的叫毯,小的叫唇,如果真龍結穴,一定有餘氣吐露而為唇毯,故毯在此鋪,穴在此住,唇在此吐,穴在此定,是天造地設,自然的現象,無此,不是真結穴也,特別是橫龍結穴,必須有此特徵,不可忽視。楊公說;貴龍落處行毯唇,氈唇之龍富貴局。問君毯唇如何分?穴下有坪如鱉裙。譬如貴人有拜席,又如僧道毯具伸。真到到穴有實唇,便是假龍也富足。(九)天心證穴法即是以穴位為中心,配合前、後、左、右四周之星峰,有情與否,天心十道的穴法則是前有照山,後有蓋山,左右有夾峰而且對應,拱護,不可有一位空缺,否則,不是天心十道,就是以此來證穴,點穴時一定要詳細審視,不得偏脫,即是夾耳峰,不可脫前,不可脫後,前後照山,不可偏左、偏右。(十)分合證穴法我們在點穴時,首先看(1)有否八字水分流;(2)大八字內又有小八字水;(3)兩兩旁還要有蝦鬚水,金魚腮水分流,交到穴位下方合口,流去方為真穴,這叫陰陽交度,上有分下無合,則是陰陽不交穴是假穴,三分三合是點穴之秘要。察砂“砂”也指山體,“龍”是高大的主要的山體,“砂”則是“龍”旁邊的小山丘。在成因上,“砂”是由“龍”的石頭風化而成的,因此是“龍”的附生物。風水學認為,僅有“龍”還不能成為吉祥之地,“龍”的周圍還需要各種“砂”來拱衛和呼應,如果沒有“砂”,“龍”就很難聚納生氣。因此,在考察吉祥地點的時候,環繞四周的群山也很重要,它們的位置和形態也是吉祥地質量好壞的標誌。“察砂”就是對吉祥地周圍群山的考察。在所有環繞吉祥地的“砂”中,最重要的當屬所謂“四神砂”,它們是位於吉祥地左右前後四個方向的小山,風水學中假借天上的四方星宿的名字為它們命名:青龍(位於吉祥地之左)、白虎(位於吉祥地之右)、朱雀(位於吉祥地之前)、玄武(位於吉祥地之後)。不僅如此,風水學還對“砂”的形態作了細緻的規定,只有外觀秀麗端莊的“砂”才算是吉祥的。可以想象,具備了秀美的“四神砂”的地方,在各種尺度下都會是一個景色怡人的山間盆地。

風水法則之龍虎證穴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