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尺度|賈西貝娃:拆散、重建,絕望與希望

自由的尺度|贾西贝娃:拆散、重建,绝望与希望

自由的尺度|贾西贝娃:拆散、重建,绝望与希望

賈西貝娃

JIA XIBEIWA

女,18歲。畢業於美國Idyllwild Arts學校。

展覽:

2015 “蛻變—中國-意大利當代藝術雙年展”

2018 《自由的尺度——中國當代水墨走向歐洲》,卡薩雷斯博物館,意大利

拆散、重建,絕望與希望

——賈西貝娃訪談

庫藝術=庫:你的畫面刻畫精細繁複到讓人窒息的程度,這種“自我折磨”的過程對你來說是一種享受嗎?

賈西貝娃=賈:我畫畫的過程從腦子裡有一個模糊的畫面開始,然後在紙上再用細節一點一點表現出來。如果我先畫大體的構圖和物到後期就會失去耐心,所以從細節開始反而對我來說是一個享受又放鬆的經歷。有時候這樣畫畫會給我一種不知道該往哪去的迷惘感,這種感覺會持續於整個創作過程,我本人無法準確預知我畫的每一張畫的結果是怎樣,我的身體和潛意識領導著每一筆該怎麼走。到最後每一個作品和腦海裡最初的模糊畫面幾乎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這樣有時候是個好事有時候也是個壞事,但時常打破自己最初的設計而進行一些更自由的創作,確實是個更為珍貴的過程。

庫:你的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個完整的宇宙,作品背後是否都有一個讓你心動的故事?

賈:有些作品是有背景故事和靈感來源的,“魑魅魍魎”的這一系列就是我根據中國古代文獻對妖魔鬼怪的描寫而創作的幾幅作品。閱讀這些對於鬼和怪的描寫,我被古人的文字深深感動,尤其是當在國外留學將近四年對自己國家的語言和文化失去了一些記憶之後,讀這些文獻反而又有了一些新的解讀。這一系列作品分別運用了《產鬼》《金華貓》《應龍》《泥鬼》《人蛇》的故事,我刻意地加入了讚美母性的細節在我的作品裡,包括產婦,月亮,龍珠,半蛇半人的女媧,以及女媧造人使用的泥。但是我挑選的故事本身是沒有承接關係的,所以當我畫完這一套作品並作為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他們的時候,這些作品彷彿又可以獨立出來並不受數量和題材的影響。就這套作品而言,我不想侷限觀眾對於這些繪畫的理解,因為當這套作品完成的時候它的命運就已經掌握在觀眾的手裡了。

庫:你如何理解“美”?

賈:真正的美不是永恆的,對我來說甚至有時是殘缺、瀕死,骯髒的。就創作而言,我嘗試把腦子裡對美的理解呈現在紙上,所以常常畫出來的東西包含了一些類似於人體內臟的有機物和其他人可能覺得不美的東西。而這些”醜”的部分存在於我們每個人中,對我而言逐漸就變成了美的,失去了就不能生存的東西。尚未出生的嬰兒也是既醜陋又美麗的,因此當我嘗試去描繪一個有機體的構成時,那也是我對美的理解於紙上的展現。

庫:骨頭的意象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骨頭如花般綻放,其中是否有一種殘酷的詩意?

賈:我的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有拆散並重建的意義,我喜歡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也就是用骨頭和尚未成型的肌肉來表現。骨頭對我來說暗示著死與新生,既是結束又是開始,可以是絕望又可以是希望,骨的意義會根據每個人對每張畫的理解而變化。繪畫骨頭也給我一個解剖未知事物的機會,畢竟骨頭和內臟一樣是平常看不見的,對這些事物進行充分理解,抽象化,最後變成全新的創作,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庫:與現實生活相比,你為自己營構的這個神話般的“暗黑宇宙”,是否更有吸引力?

賈:畫中的世界是我把現實中的東西扭曲再重造而構成的,當然也會有現實的影子在裡面。但畫中的我則是造物主,是無所不能的,於是我會享受繪畫的過程。雖然我認為現實世界也是美好的,但是現實中過得累了還是要回到畫裡“自己的世界”中才能得到放鬆。

庫:為什麼選擇線描的方式,而放棄了色彩?

賈:我學習了古人的白描,純粹使用線條來勾勒形體的畫法並運用到我的作品中。我需要承認自己對顏色的運用從未有對線條的運用的那種自信,但我認為畫得恰到好處的時候,線條和顏色一樣會呼吸,有生命。

庫:你理想中完美的繪畫是什麼樣子?

賈:完美的繪畫固然是不存在的,因為作者之外的人看一個作品自然會有不同的理解。但是繪畫的過程可以無限接近完美。我享受繪畫的過程,很多時候會達到一個不清醒的階段,這種階段是很寶貴的,對我來說即是最接近完美的。

庫:人們會用“卡通一代”來形容“80後”“90後”的年輕人,你怎麼看待這種影響?

賈:我認為亞文化對我帶來的影響有時會體現在我的畫上,但這未免是個壞事。任何題材、媒介的創作品都值得被尊重和學習。我認識一些老畫家難以接受動畫,漫畫中獨特的風格表現,就拒絕從中去了解它們真正年輕且活躍的思想,然而這樣做只會錯過更多優秀的作品。在我眼裡,藝術是不會因為材質而分高低的,一張畫本身的價值並不會因為它被掛在多有名的博物館裡而被定位,而是取決於看畫的人。所以,一部好的動畫、漫畫對於我這個觀眾來說同樣是藝術品。我的畫在構圖和留白上學習了宋代的牧溪、法常和清代的八大山人,與此同時我也會去學習當代日本畫家山本たかと,我認為坦然去接受各種各樣的文化並從中學習,是一件處在這個年代獨有的優勢。

自由的尺度|贾西贝娃:拆散、重建,绝望与希望

意識:琴絃是我的思想和我瘋狂的象徵

239×157.5cm 紙本中性筆

自述

中國上古洪荒時代,由於生態環境的極端殘酷惡劣,古人對神話傳說和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而產生出許多具有超能力的神與獸,這些神獸的產生和衍化自始至終都伴隨著中國華夏文明的發展。

中國古代最早有關神獸的記載和描述首先讓人想到的是《山海經》。我從遠古的題材入手,以一種極其繁複的筆法精心繪製了一批似像非像的古老神話傳說中形形色色的神獸形象,實際上在探尋傳統的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一次對話與融合。筆法自然流暢,把古老題材進行拆解、重構、再造,把現實世界、魔幻世界、和未來世界雜糅一起變化成她心中的藝術夢境,充滿神秘的浪漫情懷,其表現的形象既熟悉又陌生,大處氣勢非凡、細微處又變化多端,通過這些神獸的刻畫,由聚到散,由合到分的一次次顛沛流離地遷徙,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遺散、破碎及人為破壞的扼腕喟嘆及對人類命運的深入思考。

自由的尺度|贾西贝娃:拆散、重建,绝望与希望

魑魅魍魎系列之一 152.4×70cm 紙本鉛筆

自由的尺度|贾西贝娃:拆散、重建,绝望与希望

魑魅魍魎系列之五 57x35cm 紙本鉛筆

自由的尺度|贾西贝娃:拆散、重建,绝望与希望

魑魅魍魎系列之四 57x35cm 紙本鉛筆

自由的尺度|贾西贝娃:拆散、重建,绝望与希望

魑魅魍魎系列之三 57x35cm 紙本鉛筆

自由的尺度|贾西贝娃:拆散、重建,绝望与希望

魑魅魍魎系列之六 57x35cm 紙本鉛筆

自由的尺度|贾西贝娃:拆散、重建,绝望与希望

魑魅魍魎系列之二 57x35cm 紙本鉛筆

《水+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

正式開始發售

  • 一本以亞洲範圍為核心的當代水墨文獻圖書

  • 400多頁彩色高清特種紙印刷,帶來全新閱讀感

  • 收錄亞洲最富代表性的17位批評家與30位藝術家

  • 本書以獨立視角重新解讀“水墨現代性轉化”

  • 採用繁體中文呈現,中國內地,港臺地區同步發售

自由的尺度|贾西贝娃:拆散、重建,绝望与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