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十年:商業電影有玩不動的那一天嗎?

漫威十年:商業電影有玩不動的那一天嗎?

復仇者聯盟版“最後的晚餐” 圖片來源:BossLogic

編按:商業電影巨亨漫威已走過十年,打造了數十名超級英雄。為了把觀眾牢牢地綁在銀幕前,漫威可謂用盡了所有方法:人物交織、風格確定、彩蛋、政治正確……雖然有的成功,有的拙劣,但這十年卻牢牢樹立了漫威的電影資本。瞭解這一運作的流程,對我們瞭解電影產業,太重要了。

從2008年《鋼鐵俠》公映開始,到2018年《復聯3》拉開陣仗,漫威宇宙已經擴散了10年。所有該鋪墊的角色、情節、人物關係,通過18部電影被緊緊聯繫,這一運籌帷幄終於在《復聯3》噴薄而出。該片中文海報也把八個字作為主打:“十年佈局,巔峰一役”。

作為一部宣告漫威電影宇宙十週年、第三階段尾聲的大事件,這部電影集合了漫威電影系列的絕大多數角色,呈現了以滅霸為主角的大亂鬥式的英雄群像。

草蛇灰線,伏延千里,從2012年《復仇者聯盟》的彩蛋埋下的伏筆開始,滅霸這一形象儼然成為貫穿了漫威電影佈局的一條明線:活在前兩部《復仇者聯盟》裡的滅霸,多年媳婦熬成婆,終於在第三部裡作為主角亮相。社交網站Reddit統計,在《復聯3》中,阿滅的出場時間最長,是當之無愧的男主角!

漫威十年:商業電影有玩不動的那一天嗎?

阿滅(Thanos)的出鏡時間高達29分鐘

《復聯3》展現了一條這樣的故事設定:滅霸為了宇宙的可持續發展而實行宇宙平(qing)衡(xi)計劃,而十年電影宇宙裡的超級英雄們則淪為了阻撓滅霸野望的螻蟻,可謂是“一個生育計劃引發的慘案”。傳統英雄電影裡的正/邪、黑/白敘事框架被突破,灰色地帶和反英雄角色也變得可以被理解,票房也回應了漫威電影的成功。但是對於滅霸為什麼要這麼做,電影並沒有交代,並且為了給足MCU英雄的鏡頭,《復聯3》在前半段幾乎演繹成了超級英雄的走秀場。要理解漫威電影何以如此,要從漫威的歷史和它作為文化工業的一景中爬梳。

漫威十年:商業電影有玩不動的那一天嗎?

漫畫中解甲歸田,回家種地的滅霸

媒介解碼:從漫畫到電影

要理解漫威電影宇宙的邏輯,首先要回望漫威的歷史——從作為曾經作為漫畫出版商的漫威漫畫,到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s)的變遷,從漫畫拓展到影視的媒介轉換。

上世紀末,面對電子遊戲和互聯網的衝擊,當時還作為漫畫出版社的漫威遭遇嚴重的經營虧損。為了繼續生存,漫威選擇低價出售一批超級英雄的電影改編權,比如將蜘蛛俠賣給了索尼,X-Men、神奇四俠系列賣給了福克斯等。自2008年《鋼鐵俠》豪賭的大獲全勝開啟MCU十年以來,漫威影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IP影視產業自身的困境。

漫威十年:商業電影有玩不動的那一天嗎?

電影的改編雖然基於漫畫,但為了與原作區別,漫威電影也和漫畫設定分立,借用多元宇宙的概念,稱作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簡稱MCU)。

商業電影要叫好又要叫座,勢必要在故事深度和獲得更多受眾而降低門檻之間做出選擇,因此MCU在漫畫本身設定上做出了很大一部分改變。為了影視技術特效對影迷心靈的狂轟濫炸,漫畫文本的大片留白、人物內心特寫和刻畫被隱去。

然而靜態的圖像與動態的影像造就的觀感是不同的,在靜態的閱讀中,讀者是掌控者,你可以在某個劇情展開後聯想到之前的伏筆並翻回之前的章節,然後驚歎劇情設定的巧妙;或者通過小說或漫畫大片的人物獨白,對劇中人產生深刻的同情和理解。而在電影院則是不同的,觀眾的注意力時刻在被不可逆的時間線牽引;同時電影本身長度有限,也為了照顧非核心的電影觀眾,人物形象刻畫往往並不豐滿。

電影製作成本高,週期長,不像英雄漫畫週刊一樣獲得較快進度。為了幾年一部的超級英雄集合,一些超級英雄個人作品往往也成為服務於整個故事架構的功能性作品。以《蜘蛛俠》為例,因為已有託比·馬奎爾和安德魯·加菲爾德兩個版本,因此在湯姆·赫蘭德版本中,蜘蛛俠起源的故事被隱去了;新的小蜘蛛電影完全是索尼和漫威敲定合作之後,為了加入電影宇宙而製作的。

漫威十年:商業電影有玩不動的那一天嗎?

重啟的蜘蛛俠已是第三代

《復聯3》中的滅霸也是如此。滅霸起源的故事並未在電影中交代,只提及其故鄉泰坦星;而漫畫《無限Infinity》中專門有五章《前奏:滅霸崛起》開篇故事。此前滅霸和無限寶石的身影也僅僅作為彩蛋出現在其他超級英雄電影中——也正是彩蛋,將漫威電影孤立的英雄聯結到一起。

漫威電影工業信條:彩蛋與風格化

如今的商業電影,尤其是IP改編的電影層出不窮,怎樣才能在IP紅海里拔得頭籌,成為各大IP爭相探索的出發點。

其中,電影彩蛋成為必不可少的商業電影工業化製作流程。想要讓觀眾老爺們看得開心,怎麼能少得了各種致敬原作、暗示劇情的彩蛋?在漫威系列電影中,彩蛋也作為最核心的娛樂形式,其中片尾彩蛋更是漫威系列電影打造自身品牌的獨創,如今現在被大多數商業電影借鑑,成為後續作品埋下伏筆的慣常手法。

作為漫威電影計劃的開篇之作,《鋼鐵俠》在2008年問世時,絕大多數觀眾還沒有“漫威宇宙計劃”的概念,但在演職員表放送結束後的彩蛋中,塞繆爾·傑克遜(Samuel L.Jackson)飾演的神盾局局長尼克·弗瑞對鋼鐵俠說出“你以為你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英雄嗎”,宣告了整個漫威電影宇宙的建立。而在電影的劇中彩蛋中已經出現了雷神、美國隊長等諸多超級英雄的符號。尋找這些隱藏劇情,探討電影劇情發展、電影與漫畫原作中的諸多互文的漫威流行文化研究,也成了漫迷們得以共享的樂趣。

漫威十年:商業電影有玩不動的那一天嗎?

《鋼鐵俠》片尾彩蛋,神盾局長尼克·弗瑞出現

彩蛋也並非侷限於作為下一部電影的預告和聯動。在劇情之外,電影藉助流行文化符號的彩蛋,用懷舊復古的文化形式,將不同代際的受眾召喚到自身的電影文本中來。2014年上映的《銀河護衛隊》中採用了大量20世紀60-70年代的金曲,在電影中是用來刻畫星爵對故鄉地球和母親的依戀,在兇險莫測的宇宙浪遊中通過童年熟悉的流行音樂獲得安全感;而在電影“第四堵牆”之外,那些成長於不同年代的觀眾通過這些流行金曲也獲得了情感的共鳴,即便通過這些音樂他們喚起的回憶是不同的,但藉助這部電影他們擁有了共同的影視記憶。這部電影中的靈魂樂、爵士風格也成了《銀護》自身的風格,在《復聯3》中音樂響起的時候,影迷們就知道,是星爵一眾來了。

《銀河護衛隊》漫畫在漫威系列中並不出眾,但是電影因為懷舊音樂的風格化,以及電影中主角五人各異的性格,在各種緊張驚險橋段之餘的爆笑轉折,使其在全球市場獲得巨大成功,而漫威也似乎找到了一條超級英雄電影的風格:輕鬆化。這在《銀河護衛隊2》中獲得了延續,甚至連此後的《雷神3:諸神黃昏》這一部本應講述神界阿斯加德分崩離析的嚴肅題材也遵循這一成功法則,被改裝成了一部輕鬆愉快的黑色喜劇。除此以外,電影還瀰漫著賽博朋克式的高科技、舊金屬與霓虹燈色,也為電影增色不少。

漫威十年:商業電影有玩不動的那一天嗎?

喜劇風格的《雷神3:諸神黃昏》

將這些在電影中彌散的復古流行音樂、影像符號割裂開來看,它們並不產生任何意義,但在漫威的影視工業體系中,藉助人物故事和角色互動,觀眾的跨媒介文本互文性理解,就可以產生一種文化快感。觀眾們在文化符號的拼貼、混仿中,在各種表情包的米姆中完成了視覺狂歡和文化消費。但在影像製造的大眾娛樂中,值得可疑也不僅限於故事講述中展現的邏輯是否合理,也應當思忖在娛樂之外,這些大眾文化展露的價值觀是否正當?又和現實有哪些隱秘的聯繫?

下一個十年的荊棘:產業困境與英雄末路

漫威十年:商業電影有玩不動的那一天嗎?

漫威電影宇宙十週年大合影

所有的故事都有結局,即便是做成了超級電影連續劇的漫威系列電影,也不得不面臨一系列困境。

漫威電影不同於漫畫的是,基於美國製片制度、演員簽約年限和年齡問題,一些超級英雄勢必更換人選甚至淡出熒幕。同時,電影也面臨和漫畫一樣的困境:越來越多新的超級英雄加入,必然影響整個故事節奏和影視觀感。《復聯3》已經出現這樣的問題,整部電影一大半都在盡力給到每一個超級英雄出場和演繹鏡頭。

漫畫提供的解決方案是,兩三年的時間開闢出一個“大事件”,重新改變英雄們的故事線,安排一些超級英雄的死亡和一些新角色的出現。漫威此前闢出的三階段電影計劃,也明顯借用大事件作為階段性結尾。但正如《金剛狼3》一樣,給超級英雄安排一場體面的死亡就能解決問題嗎?

漫威十年:商業電影有玩不動的那一天嗎?

龐雜浩繁的漫威英雄角色

漫畫沒能解決不斷增加的英雄團體帶來的視覺疲勞:無論是審美的還是政治的。電影同樣沒能逃過這一困境。

從文化產業上來看這是一個關於文化商品的固有矛盾的問題。“文化商品的固有矛盾”由學者尼古拉斯·加漢姆提出:一方面,文化商品有一種擴大市場份額的動力;另一方面,文化商品由於不會在消費過程中被損壞,因此它的稀缺性就難以保證。為了保證文化商品的稀缺性,生產者會採取種種限制來製造稀缺。

漫威此前製造了太多雷同的角色形象,不免產生了形式化和套路化結構,如經歷事故獲得某種超能力、克服重重險阻打敗劇情中對立面的反派角色等。對電影來說,較長的系列電影週期也會影響受眾的持續熱情,因此在漫威不得不推陳出新,刻意製造英雄間的聯動,以保持其IP的持續影響力。

漫威十年:商業電影有玩不動的那一天嗎?

《黑豹》的主要演員陣容

另一方面是政治正確的問題,也是基於國別的結構性問題。以“多元平等”為號召的美國式政治正確,我們能從漫威電影裡發現其影蹤:種族問題上,《黑豹》闢出了第一部黑人超級英雄獨立電影;基於此前沒有女性英雄的獨立電影,《驚奇隊長》加入MCU可能平息觀眾對於這一“政治不正確”的焦慮。但此前《黑豹》上映後褒貶不一,某種程度上也說明觀眾的審美疲勞已經開始顯現。

漫威十年:商業電影有玩不動的那一天嗎?

迪士尼的產業一瞥:IP界的“滅霸”,在逐步將超級英雄IP收入囊中

多元化探索仍然是漫威電影當前的方向,R級電影《死侍2》北美市場獲得較好口碑,蜘蛛俠宇宙中頗具DC影業黑暗氣息的《毒液》也上映在即。漫威影業仿若迪士尼的無限手套上一顆耀眼的寶石,也正因為資本體量的龐大和作為影視界權威,也展現出了迷人的父權制氣息。在數字化的21世紀,超級英雄IP執牛耳者的漫威能不能帶來十年前一般的新意,我們拭目以待。

美編:黃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