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訊「0元購」陷阱:客戶投資被套,「買房錢」無法提現

6月下旬,聯璧金融“爆雷”(因逾期兌付問題或經營不善而停業),牽出了頗具爭議的斐訊“0元購”模式。 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是上海一家電子數碼企業,主打產品有路由器、體脂秤、電視盒子等。自2016年起,斐訊開始推出“0元購”模式:購買斐訊產品的顧客可通過上海聯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壁金融APP全款返現,如再“0元購”,則需在聯壁金融平臺投資。 在實體商品捆綁金融產品的模式下,聯璧金融獲取了大量投資,斐訊產品銷量也一路飆升,在不久前的“6.18”大促中,斐訊狂賣7億元,多項數據位居同行業第一。但就在次日,投資者陸續發現聯壁金融出現兌付困難,定期投資及活期存款均無法提現。 聯璧事件爆發後,斐訊“0元購”產品被多家主流電商及零售商平臺下架。斐訊發出多條公告,稱與聯璧只是合作伙伴關係,但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調查發現,斐訊、聯壁及受託管理投資資金的數家公司,存在或多或少的關聯。 據投資者自發建立的“聯璧金融維權網站””統計,截至6月30日24點,有效登記的投資者為3973人,資金8.44億元。6月23日,上海松江警方通報稱,上海聯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相關人員涉嫌違法犯罪,張某等1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全文6081字,閱讀約需11分鐘

斐訊“0元購”陷阱:客戶投資被套,“買房錢”無法提現

▲聯璧總部樓頂牌子已被拆除(左);斐訊路由器“0元購”(右)。 受訪者供圖

“0元購”買家投資聯璧被套

6月19日早晨,福建泉州的林銳一覺醒來就打開手機上的聯璧金融App,準備將37萬元活期存款提現,作為買房搖號的準備金。直到中午,林銳還沒收到提現到賬通知,他心裡犯嘀咕:“過去提現都是秒到,今天出什麼問題了?”

第二天9點,他收到客服的一長段回覆,“受互聯網金融大環境影響,近日聯璧金融用戶出現集中兌付的現象較為嚴重、不排除有惡意擠兌現象情況,配合相關監管部門積極妥善解決當前問題。”

北京的陸濤在6月20日才發現聯璧金融無法提現,裡面有他自己、妻子、岳父共72萬元存款。

6月23日下午3點,投資者們收到聯璧金融客服的最後一條回覆,“聯璧已和松江區政府、金融辦、開發區管委會以及斐訊集中討論了相關兌付問題,目前有關數據正在核實中,請大家耐心等待。”

此後,聯璧金融的在線客服再無應答,400開頭的客服電話也一直處在佔線中,無法接通。7月3日,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嘗試了聯璧所有公開聯繫方式,均無應答。

林銳等人接觸並投資聯璧金融的“零錢計劃”和定期投資,最初都是因購買了斐訊品牌的數碼家電產品。

去年10月,想換路由器的林銳在蘇寧易購網站上,被“斐訊0元購”的廣告圖片吸引。“我買的斐訊路由器799元,比市面上同類產品貴很多,但是看到能返現,就覺得好奇,想嘗試一下。”

到貨後,林銳打開包裝,按照包裝內卡片的指引,下載了聯璧金融APP,激活路由器底部的K碼,就開始返現,“第一個月返399塊錢,第二個月再返200元,第三個月返200元。”林銳說,按照斐訊的規則,一個身份證號僅限一次“0元購”,如果你還想購買斐訊其他“0元購”產品的話,或者想加快返現速度的話,都需要在聯璧金融上投資。

河北保定的謝鑫則是在國美電器線下門店參與的“0元購”,售貨員向他推薦斐訊“0元購”產品,有路由器、體脂秤、掃地機器人、音響等,都是先付款後返現的模式。“我付錢後,售貨員指引我下載聯璧金融APP,然後分期返還。”

謝鑫向重案組37號探員展示的斐訊官網頁面的截圖顯示,“如您使用同一身份證和手機號激活兩個及以上K碼,需要先在‘聯璧金融’平臺上投資,每投資1筆不低於500元的3個月定期理財,贈送1次激活機會。”不過,7月3日,重案組37號查看斐訊官網,相同位置已沒有這段表述,取而代之的是“以平臺規則為準”。

聯璧金融APP對此有更詳細的表述:“新用戶實名後可無條件激活一款K碼產品。老用戶激活K2(含K1、K1S、K2C)、K2G需購買3月期以上的理財產品,單筆滿500元以上可獲取一個資格。”

另外,聯璧金融APP的規則顯示,投資獲得的積分還可以兌換加速券,用來加快返現的速度。

斐訊“0元購”陷阱:客戶投資被套,“買房錢”無法提現

▲商場裡的斐訊“0元購”促銷海報。 受訪者供圖

斐訊狂賣之後因聯璧事件下架

6月20日,斐訊的官方微博、微信推送了一條“斐訊6·18最全成績單”,稱“狂賣7億元!總銷量破72.2萬臺”。其中的6月1日、6月7日、6月18日三天,斐訊佔據了京東的智能家居、數碼配件、智能穿戴、音箱四個類別的品牌銷售額第1名。

斐訊“0元購”陷阱:客戶投資被套,“買房錢”無法提現

▲斐訊在微博上曬出“618”促銷成績單。 微博截圖

但短短几天內,聯璧事件爆發,斐訊的產品也從市場上全面下架。

7月4日,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探訪了北京的國美、大中等家電賣場。

在國美電器馬甸鵬潤店一名導購稱,斐訊已下架,“之前我們賣斐訊路由器,800元一臺,相比同類產品貴一些,但是兩個月就能全部返現。”大中電器馬甸橋店一名導購也表示,之前有斐訊,都是返現,“現在不讓賣了,出了問題誰還敢買啊!”

京東、蘇寧易購、國美等線上商城也都下架了斐訊的產品,客服的解釋均為“缺貨”。

京東自營斐訊官方旗艦店的品牌客服對商品下架解釋為“商品暫時缺貨中”,該客服表示,0元購活動持續進行中,但是返現的平臺是華夏萬家金服,同時只限定了少數幾款產品。

重案組37號探員瞭解到,淘寶網在2017年就下架了斐訊的產品,據淘寶網商家服務中心的解釋,“(斐訊)商品因存在搭售、變相搭售金融理財產品的嫌疑,違反了淘寶網的相關規則,並可能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失,淘寶網不允許此類商品在線銷售。”

百腦匯一家店鋪的老闆高先生告訴重案組37號,他從2017年上半年開始賣斐訊的產品,路由器、體脂秤、電視盒子都有,每個產品都有各自的K碼,此前都可以參加“0元購”活動,因此賣得很好,一個月可以賣出幾千臺。“0元購的前期好做,後期不好做,錢都拿不著了。”高先生說,僅斐訊K2路由器一款產品,他還有5000多臺存貨。

重案組37號探員在高先生的店鋪購買了一臺斐訊K2路由器。拆開包裝,裡面除了路由器和說明書外,還附有一張卡片,詳細說明了如何參與“0元購”返現活動,底部註明活動方: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承辦方:上海聯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按照卡片的指引,重案組37號探員注意到路由器背面則有一個塗層,刮開塗層可以看到由一串字母組成的K碼。卡片上有一個二維碼,掃描即可下載聯璧金融APP。打開聯璧金融APP,首頁有一個K碼兌換選項,激活K碼後即可開始返現。目前該APP已無法註冊新用戶。

聯璧金融APP有兩個理財項目,一個是年化利率6.9%的“零錢計劃”,一個是年化利率10-15%的定期投資,目前均顯示“已售罄”。

斐訊“0元購”陷阱:客戶投資被套,“買房錢”無法提現

▲目前斐訊網店各種商品已顯示無貨。 網頁截圖

跨界合作曾被質疑“非法集資”

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梳理公開資料發現,聯璧和斐訊合作“0元購”活動後,聯璧快速起步了互聯網金融業務,斐訊則從資本市場的失利中迅速恢復增長。

據聯璧金融官網介紹,聯璧科技成立於2012年,早期為場景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的運營商,“致力於幫助傳統行業實現O2O轉型“。公司於2014年組建成立互聯網金融事業部,2016年初,聯璧互聯網金融事業部擬獨立成為金融信息服務公司。

2016年初,正是聯璧和斐訊推出“0元購”活動的時間。籍此,聯璧金融在平臺誕生之初,便獲得大量用戶資源。

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則成立於2009年。今年2月,斐訊創始人顧國平接受證券時報採訪時稱,斐訊2015年的淨利潤近10億元,2016年受資本市場影響,業績出現了一定波動,經過轉型調整,2017年公司經營又重回增長軌道,全年實現銷售收入72億元左右、淨利潤8億多。

因借殼上市未果,上海斐訊2016年的業績大幅下滑。顧國平稱當時相關股權被凍結,還遭遇了銀行抽貸,營收從2015年的100多億元直接下滑到了40億元。

顧國平稱,讓他打了翻身仗的,是智能家居業務和區塊鏈業務。雖然顧國平沒有提及“0元購”,但是斐訊絕大部分智能家居產品參與“0元購”活動,斐訊區塊鏈業務的硬件設備“天天鏈N1”同樣參與了類似“0元購”的返現活動。

斐訊實現營收快速增長後,在投資和廣告營銷方面動作頗多。除了在全國多地投建智慧產業園、智能工廠外,斐訊還總冠名2017年維密中國大秀,冠名2017年、2018年麗江馬拉松賽。

在頻頻大手筆的背後,斐訊並非無憂。據裁判文書網,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今年2月的一份民事裁定書披露,截至2017年12月31日,斐訊資產總計逾143億元,負債約80億元。此外,據最高人民法院網,自2017年起,斐訊公司因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多次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也就是俗稱的“老賴”。

事實上,在聯璧金融“爆雷”之前,業界就不乏對於“0元購”模式的質疑聲。

2018年4月16日,上海互聯網金融評價中心發文稱,“斐訊公司涉嫌利用‘0元購’所謂營銷創新,實質捆綁互聯網金融平臺發行理財產品,涉嫌非法集資”,並提醒投資人“不輕信、不參與,以免上當受騙,遭受損失”。

斐訊“0元購”陷阱:客戶投資被套,“買房錢”無法提現

▲斐訊路由器的包裝盒內,附有“聯璧金融”的卡片。 圖/新京報記者

投資資金流向成謎

聯璧金融的信息披露極少,其官網或APP均無法找到財務數據披露。根據定向委託投資管理協議規定,定向委託投資標的投資的具體產品一經選擇,應及時在平臺上披露或記錄。但是,多名投資者介紹,從未見過聯璧金融披露投資的具體產品或資金具體的流向。

投資者何冰向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提供的《定向委託管理協議》顯示,服務人(平臺)為聯璧金融平臺,平臺運營方:上海吉惠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受託人(管理人):上海佳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魏)。

投資者林銳向重案組37號探員出示的聯璧“零錢計劃”的產品詳情則顯示,受託人是上海迅恆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迅恆)。也就是說,投資人的資金通過聯壁金融平臺,部分流入了佳魏和迅恆兩家公司。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海佳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成立時間2015年12月18日,住所為浦東新區萬祥鎮宏祥北路83弄1-42號20幢。

6月22日,幾名投資者曾找到佳魏公司的登記地址。“很小的一間辦公室,門關著,沒人在,門口也沒有掛佳魏公司的招牌,同一棟樓裡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個公司。”

6月28日,佳魏公司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繫”被當地市場監管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7月6日,重案組37號探員嘗試撥打佳魏公司的工商註冊電話,但無法接通。

工商登記信息顯示,上海迅恆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4月22日,註冊資本為500萬元,註冊地址為上海市松江區小崑山鎮山西路10號1號房2189室。

投資者徐峰稱,6月22日,他和另外5名投資者一起來到迅恆公司的註冊地址,辦公室的門關著,沒有人,隔壁公司的人說很少見到這家公司的人來上班,只是偶爾有一兩人過來打掃衛生。迅恆公司的工商註冊電話同樣無法接通。

據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調查,上海迅恆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的前股東徐錦賢,恰好是斐訊的前董事,且任職時間幾乎重合。徐錦賢自2014年4月22日至2017年12月29日為迅恆公司股東,自2015年1月15日至2017年11月8日,任斐訊公司董事。

投資者謝鑫告訴重案組37號探員,“在聯璧公司現場的警察親口告訴我,佳魏公司的公章,是在聯璧的辦公室內被找到。”

多名聯璧投資者向重案組37號探員展示的聊天記錄截圖顯示,此前聯璧客服答覆投資者稱,資金主要是出借給斐訊的上下游供應商和相關的高新企業作資金週轉。

何冰還曾收到聯璧金融客服的一封郵件,內容為斐訊、聯璧、迅恆三方間的擔保函,即上海迅恆獲取聯璧金融平臺實名出借人的出借資金,由上海斐訊公司提供保證責任擔保。擔保函簽發時間為2016年4月10日。

斐訊“0元購”陷阱:客戶投資被套,“買房錢”無法提現

▲6月22日,上海靜安區一處斐訊辦公地點大門緊閉。 受訪者供圖

聯璧、斐訊兩公司的關聯

6月21日至7月4日,斐訊官網發出5條公告,稱高度重視並時刻關注合作伙伴上海聯璧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事件發展,並針對未激活K碼的兌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但是,斐訊的公告中對消費者在聯璧金融的投資問題沒有表態。

7月5日、7月6日、7月9日,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多次致電斐訊公司的總機和客服電話,均無法接通。7月6日,一名斐訊在職員工告訴重案組37號探員,“聯璧和斐訊是兩家公司,只是合作關係,平時也沒什麼業務往來。”

重案組37號調查發現,斐訊和聯璧的關係不止合作伙伴那麼簡單。斐訊和聯璧之間存在諸多聯繫。

聯璧的前股東陳海東、金偉與斐訊均有關聯。

陳海東和顧國平(斐訊創始人)是小學、初中的同學,上海綠庭投資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2月2日的公告顯示,陳海東、金偉、顧國平均為上海康斐的間接持股股東,陳海東累計間接持有上海康斐57.06%的股份,金偉累計間接持有32.94%股份,餘下10%股份為顧國平持有。

此外,重案組37號探員登錄國家知識產權局查詢發現,斐迅有5項專利的發明人為陳海東,其中最早的申請時間為2013年9月22日,最近的為2017年6月30日。另據中國證券報今年2月報道,“據知情人士透露,陳海東曾是顧國平的司機,曾在斐訊通信任職。”

據天眼查,陳海東目前在6家公司擔任法人,重案組37號探員撥打這些公司所留手機號碼,要麼關機,要麼為空號。陳海東擔任法人的6家公司,電子郵箱後綴均為phicomm.com,正是斐訊的企業郵箱的後綴名。而金偉擔任法人的15家公司中,10家公司的電子郵箱後綴也為phicomm.com。

直到2017年5月24日,陳海東、金偉才轉讓其在聯璧的股份,此時,聯璧與斐訊開展“0元購”活動已經1年4個月有餘。

據天眼查,上海聯璧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目前有5位股東,其中法定代表人儂錦佔股60%,另外4個股東中的上海松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柏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彩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聯繫郵箱後綴均為phicomm.com。

斐訊“0元購”陷阱:客戶投資被套,“買房錢”無法提現

▲聯璧公司一處辦公地點搬離後,當地物業張貼了公告。 受訪者供圖

警方立案調查聯璧事件

聯璧事件後,來自全國各地的多名投資者陸續來到上海維權。

6月23日下午4點48分,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官方微博發佈通報稱,上海聯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相關人員涉嫌違法犯罪。松江警方已依法立案偵查,目前,張某等1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目前,部分投資者已回家,等待警方進一步消息。

據投資者自發建立的“聯璧金融維權網站”統計,截至6月30日24點,有效登記的投資者為3973人,資金8.44億元,人均21.25萬元。

另據福建福州的投資者統計,截至7月7日,福州的投資者78人,金額1700多萬元,人均21.79萬元。另據浙江寧波的投資者統計,截至7月10日,寧波投資者80人,金額1600萬元,人均20萬元。另據北京通州的投資者統計,截至7月10日,通州的投資者15人,金額250.5萬元,人均16.7萬元。

一位投資者告訴重案組37號,他得到警方最新的回覆為,聯璧案件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案情、資金流向等情況,可能在之後法院判決中披露,投資者能否挽回損失,也需要根據追繳的情況由法院判決。

警方一份涉聯壁公司案的通知顯示:2018年6月21日松江分局對上海聯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立案偵查,經瞭解,聯壁公司通過“0元”購買路由器等商品的方法,誘導群眾安裝公司推出的手機APP,進而通過手機APP發佈借款標,承諾10%至13%的年化收益率向不特定群眾非法吸收資金。

該通知還透露,該案案情複雜,涉及人數多,涉案金額大,涉及地域廣,涉案隱患大,要求各分局做好群眾報案登記工作。

7月15日,重案組37號探員致電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相關負責人答覆稱聯璧案件目前對外公開的信息僅有6月23日的通報。對於聯璧案件是否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該負責人表示“應該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