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爲能源化工安上「煤化中國芯」

陝西的“高端能源化工產業群”,迎來了石油化工領域的龍頭老大——中石油的加盟。

4月26日,塞上古城榆林,第十六屆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座談會如期舉行。在由陝西省委、省政府組織召開的陝西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座談會暨國家批准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啟動20週年紀念會上,中國石油(601857,股吧)蘭州石化公司與榆林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到2020年計劃投資170億元參與陝西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

此舉意味著,中石油也將正式加入由陝西佈局並20年來持之以恆推進的“高端能源化工產業群”。

同國際上多年來能源化工領域“石油化工”一家獨大一樣,我國國內的能源化工,主要依賴的是依靠“石油原料及石化工藝”進行的精細化工。

如何突破“石油化工”依賴,尋找新的原料替代及工藝路徑,一直是近年來各地爭相探索的熱點之一,而煤炭幾乎成為了不二的選擇。

之前,國內煤炭巨頭神華集團(現重組為國家能源集團)、中煤集團、兗州礦業等紛紛“轉型”佈局煤炭化工,這讓在傳統石油化工行業經營多年的中石油、中石化何以自處?

用原神華集團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的話來說,國內煤炭巨頭用上千億巨資在陝西佈局煤炭精細化工,“多少讓中石油、中石化有點著急”。

國內能源巨頭們的“著急”,而陝西省委、省政府怎麼想?陝西省一位領導稱:“我們要創造一流的營商環境,讓國內外能源巨頭齊聚榆林,為我國的高端煤化工作出貢獻。”

20年矢志“三轉化”

2017年3月23日,國家發改委公佈了一則由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制定的《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方案規劃佈局內蒙古鄂爾多斯(600295,股吧)、陝西榆林、寧夏寧東、新疆準東4個現代煤化工產業示範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逐步形成世界一流的現代煤化工產業示範區。

就在今年國務院關於《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覆出臺不久,2月14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旋即出臺了陝政發(2018)9號文件。

在這份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榆林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構建現代化能源化工經濟體系,被納入了今後的工作規劃。此舉也意味著培育發展高端煤炭化工產業鏈,將成為未來陝西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標所在。

正如陝西省委書記胡和平在此次座談會上所指出的:“我們目前煤炭低端化工項目還不少,下一步一定要走高端化、終端化、集群化。”

羅馬城並非一日建成的。陝西的煤炭化工之所以有今天的“羽化成蝶”,也曾經歷過20多年的蟄伏期。

陝西的煤炭工業起始於渭北一帶,早期銅川礦務的煤炭開採,曾經名噪一時。上世紀80年代初,陝北神府特大煤田的發現,開啟了陝西煤炭資源大規模開發的序幕。

1989年,來自原國家計委《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規劃》的出籠,標誌著“頂層設計”開始注重資源的深轉化,也推動著陝西煤炭的大開發。

為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2002年,榆林修編《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規劃》時,首次提出“高起點,大規模,新機制,抓轉化”。

當年10月,陝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向陝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三個轉化”的理念,即煤向電力轉化、煤電向載能工業品轉化、煤氣油鹽向化工產品轉化。

2003年年初,陝西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將“三個轉化”視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發展方向正式提出。當年6月,陝西省委、省政府下發《關於加快陝西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座談的會議紀要》,指導地方能源化工建設。

2007年4月,陝西省政府第五次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座談會議紀要中,又提出產業發展的“三個延伸”,即向配套裝備製造業、能源化工下游增值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延伸。

2013年,陝西首次提出“煤炭轉型高端化”。

地方政府產業政策的積極有為,也讓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導引企業積極創新轉型。

上世紀80年代末,國內煤炭價格低迷態勢中,市場倒逼下民間資本以煤炭就地轉化的方式,解決榆林煤炭“價低、外運難”的發展瓶頸。我國一項新型煤炭提煉焦炭產業,應用而生。

“九五”以來,在陝西地方政府的大力發展推動下,中低溫煤乾餾技術不斷改進推廣,使榆林蘭炭業逐漸形成一大產業。到2006年,榆林蘭炭企業已達294家。

2007年開始,地方政府對該產業進行產業整合升級,在榆林形成17個蘭炭工業園區和5個集中生產點,從而形成蘭炭產業的清潔生產、循環利用。到2008年,國家工信部出臺蘭炭行業准入標準。蘭炭這一榆林民間草根產業,最終獲得國家產業層面的認可。

到2009年,榆林以蘭炭為原料的下游產業電石、鐵合金、金屬鎂等產業鏈已形成。數據顯示,到“十一五”末,榆林蘭炭及下游產業已經實現產值119.89億元,佔當年地方財政收入的27.4%,而其金屬鎂產業在國際範圍內市場三分天下有其一。

榆林市發改委重大項目辦負責人馬富全介紹:榆林能源行業產能的相對過剩,正被升級轉型的全新產業所逐步化解。榆林的煤焦油不但被當地榆林版的煤制油全部化解,而且還吸納了遠在新疆市場的部分產能。榆林神府蘭炭全部產能目前尚不足6000萬噸。僅煤制甲醇一項,央企幾個大項目一旦開工,整個鄂爾多斯能源“金三角”地區的產能,完全可以吸收消化。

經過多年的發展,榆林已經構建了原煤—發電、原煤—蘭炭—電石或鐵合金—金屬鎂、原煤—蘭炭—煤焦油—清潔燃料油、原煤(天然氣)—甲醇—烯烴或醋酸、原鹽—燒鹼、聚氯乙烯等循環型產業鏈。

相關數據顯示:歷經“十五”時期的“大上項目”、“十一五”時期的“跨越發展”和“十二五”時期的“轉型升級”3個階段的發展,榆林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企業和重大項目的集聚地、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典型、陝西新的經濟增長極、全國重要的能源輸出地。

窪地效應助推自主創新“陝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設,要按照構建現代經濟體系的要求,高標準推進、高質量發展。”陝西省省長劉國中在此次能源化工座談會發言中稱。

“下一步我們會推出十大舉措,全力助推榆林建成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上任不久的榆林市市長李春臨介紹道。

法治週末記者從此次能源化工座談會上獲悉,陝西將以榆能集團為主體,以已經建成的兩個榆神、榆橫國家級工業開發區為載體,各規劃一個10平方公里的精細化工園區,配置專門資源,主動承擔前期技術和市場風險,一次佈局具有國際水平的煤基精細化工終端產品項目,引導企業向煤化工全產業鏈佈局,實現集群效應。

另外一項謀劃許久的“煤炭資源轉化引導基金”,也已進入實質運作階段,計劃籌措資金300億元併成立專業基金管理公司,全力助推煤炭資源的深度精細轉化。目前,啟動資金15億元已經到位。

“我們榆林還有1600多億元的民間資本閒置在區域內各大銀行,如果有產業基金來撬動並放大,引導共同參與高端能源化工,陝西的煤化產業,在不遠的將來,又將是一番奼紫嫣紅的景象。”陝西第三大省屬煤炭巨頭榆能集團的董事長宋玉琪,談及榆林未來煤化產業的高端化時,自信十足。

榆能集團是基於煤炭生產、銷售起家的地方性國有企業,近年來積極參與佈局煤炭的高端轉化,已成為陝北煤炭轉化產業群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目前擁有應運國際一流技術水平、多項管理自主知識產權創新的現代化綜合煤炭發電項目,即將實現商業化運營。

而這一項目之所以能落戶榆林市橫山區,得益於地方政府近年來精心打造成功的能源化工價值投資與地方政府經濟發展實現雙贏的“營商窪地”。

陝西為能源化工安上“煤化中國芯”

會場外,陝西幾位能源集團大咖在探討煤炭深轉化。

法治週末記者調查瞭解到,橫山區的飛躍有賴於“十年磨一劍”的三大榆林乃至陝西招商引資的點睛之筆。

一是引進地方能化巨頭榆能集團投資上百億即將建成國際一流的百萬千瓦級電廠。這個也被榆能集團視為跨越轉型的全新項目,一期項目一旦開始運行,一年400多萬噸煤炭的吞吐,一下子就消化掉橫山全區煤炭產能的一半。

二是爭取到了讓國家電網將陝北至山東濰坊1000千伏的特供高壓輸電線路的源頭樞紐,佈局在離縣城不過20公里一個名叫塔灣的地方。輸電樞紐的聚集效應,必然會讓更多的大型電廠佈局在縣域周圍。除上述榆能電廠外、由陝西第二大能源集團陝西能源集團公司投資佈局的另外一座國際一流的大型火力發電廠也已基本完成投資建廠,從而奠定了橫山成為國家“西電東送”源頭火電基地的地位。

三是讓央企中煤、陝煤、山東兗礦將目前國內外領先的高端化工項目佈局在縣域境內,以中煤為代表的中煤陝西化工項目已經實現了3年的成功商業運行。

“橫山的發展,完全是典型的後發區域藉助現代科技、依託能源巨頭、佈局大產業、實現追趕超越的創新典型。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與能源資源優勢,真正實現了區域經濟突破性的高起點、大跨越式的發展。”橫山區委書記王效力談到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對地方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帶動作用時,如此評價。

“我們在煤化工的產業佈局思路上,也曾嘗試過國內諸如汽車產業走過的以市場換技術的探索。”在距離橫山區不過百里的神木市大保當鎮,神華陝西煤化工負責人仝瑞雪苦笑著回憶。

與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拿來主義”不同的是,原神華集團(現國家能源集團)在陝西神木佈局大型煤化工項目時也嘗試過以“資源換技術”。

“10年多的馬拉松式的談判,讓談判文書壘高等身時,身懷振興民族工業夢想實業人的憋屈與憤懣,一般人是難以理解的。其實一個後發國家,要實現民族工業追趕超越,面對的遠不只是苛刻與傲慢、憋屈與憤懣。”仝瑞雪感慨道。

不過,讓仝瑞雪欣慰的是,其所在的神華陝西位於榆神國家級開發區內的國內目前最大的煤炭精細化工項目,部分已經開始商業化運營,化工項目所涉及到的科技工藝,已經實現了百分之九十五的國產化。

同樣已經實現了商業化運營的,還有中煤陝西在國家級開發區榆橫工業園區投資千億元的煤炭化工。這個體量同樣龐大的化工項目在3年的商業運行中效益相當可觀。

而目前,由民營資本陝西精益化工計劃投資46億元的煤焦油深加工項目,其建設也如火如荼。該項目是目前國內首套大型化的煤基芳烴生產線,全面系統地實現了煤炭分質、深度利用,是一套煤炭轉化利用的新型產業化路經,在世界範圍內,也屬超越領先。

其實,依靠自主創新實現煤炭化工的升級轉型,在陝西榆林隨處可見。

“從2016年開始,發改委匯合科技局,專門給榆林境內的企業搭建了一個煤轉化科技創新平臺,並提供專項資金,鼓勵企業大膽試錯。平臺一搭建,發現原來許多企業因為商業保密都在秘密試驗。將企業叫到一塊,共同探討,有的企業發現自己的工藝技術創新原來別的企業早就試過了,感嘆在創新的路上今後一定要互通有無,避免少走彎路。”榆林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一名負責人介紹道。

法治週末記者調查瞭解到,目前榆林地區煤炭深轉化技術創新探路,在眾多企業中呈現出井噴狀態。據陝西省科技廳一名官員透露,榆林已經公開的科技創新項目中,在2017年就有6項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處於國際前沿水平。

近兩年,榆林依託科技創新,已經成功研發了低階煤中低溫乾餾、粉煤熱解、煤焦油加氫等技術,並在國內外推廣;富油煤焦油全餾分加氫、天元粉煤迴轉熱解、勝幫氣固熱載體雙循環快速熱解、中科院固體熱載體粉煤熱解等多項技術被鑑定為國際先進水平,煤炭分質利用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佔據國內領先地位;建成了國內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煤電一體化項目國華錦界電廠,擁有國內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兗礦100萬噸煤間接液化示範項目……

2016年8月,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利在榆林調研後指出,榆林在煤化工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奮,在國家能源轉型中具有戰略意義。

“20年的輝煌成就說明我們堅持走自主創新的煤炭轉化道路是正確的,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堅持。”胡和平表示。

為能源化工安上“煤化中國芯”

“單獨的工藝流程已經沒任何問題了,系統流程中粉塵卡殼關預計很快就會突破。我們仍在攻克生產過程中長時間穩定運行的問題。”國家級能源經濟技術開發區榆神工業區管委會負責人孫守陽,不無興奮地告訴法治週末記者。

孫守陽所講的,是指在國家級開發區引進孵化的陝西富油能源化工企業,正在攻克著整個榆林也是我國粉煤煉焦提取煤焦油的新型煤化工藝。

原本以塊煤為原料的煉焦產業,使得塊煤市場價格高昂,而粉煤市場價格一路低迷。打通粉煤煉焦工藝,是民營企家楊佔彪等企業家們的多年夢想。

粉煤煉焦提取煤焦油項目是民間資本與大連理工大學的科研合作項目,就在有限資本即將耗盡之時,迎來我國第四大能源巨頭陝西煤業集團的鼎力支持,創新試驗得以順利進行。

“陝煤已經啟動了‘富油’的擴大升級版。一旦大規模的商業化得以推廣,榆林地方煤炭粉煤產能的相對過剩問題就會解決,而從煤到焦油、再到榆林版煤制油的全新產業鏈條,形成良性大規模轉化的商業路徑,商業價值將無法估量。”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權威專家張相平此前在接受法治週末記者採訪時如此評價。

相關資料顯示,陝西地方能源巨頭延長石油、陝煤集團與地方民營企業參股合作的煤粉煉焦項目,幾年前早已展開。近兩年的趨勢是煤焦油制汽油柴油。延長石油在陝西靖邊以煤、油、氣為原料的綜合實驗探索已經取得成功,領先國際頂尖水平並實現大規模商業運營。

法治週末記者採訪瞭解到,按照科學實驗及工業化運行,相比於央企大手筆投資的煤化工,陝西地方產業的煤炭熱解分質利用,具有投資低(噸煤投資煤轉油、轉氣高達1000元,而熱解分質利用僅為200元)、轉化高(熱解熱值轉化高達80%,而煤轉油、轉氣僅為40%至50%)、資源耗費少、環保門檻低等優點。

與國內其他地區煤炭資源相比,榆林煤富含油適合熱解,熱解產業發展規模大,生產技術相對領先,中間產品也初具規模,大規模工業化工藝路徑成型,新型商業路徑已經打通。

“榆林目前工業化噸煤出油率是8%,而理論試驗煤熱解加氫加催化劑,出油率最高可提高到20%至30%。若以工業化出油10%計算,榆林‘十二五’末5億噸煤炭產能中,50%的煤用以熱解轉化,出油即達5000萬噸,加上現有地方1000萬噸石油原油產能,榆林等於再造了個大慶油田。而榆林煤化的大面積商業化推廣,必將破解我國石油對外依賴的困局。”榆林市發改委主任郭培才如是分析。

“榆林煤化工的創新轉型,既有材料、工藝的創新,也有新產品與市場開拓的創新;既有漸進式的創新,也有顛覆式的革新,目前的趨勢是向高端化、前沿化邁進。”陝西省科技廳的一名負責人此前在接受法治週末記者採訪時分析道。

在榆橫工業園區,一個即將大型工業化運行的項目值得大書特書。它就是延長石油煤制芳烴。

這是國際範圍內,首例利用我國清華大學科研成果進行煤制芳烴工業化轉化的創舉。也是我國科技部“863”重大專項科研課題的子課題之一。是繼國內科研機構與能源企業合作完成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油等重大現代煤化工技術之後,又一重大創新。一項堪稱顛覆性創舉的國之重技。

“華電集團利用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領先的煤制芳烴技術,實現了工業化生產的成功,使我國成為國際上第一個以煤為原料生產全產業鏈代替石油化工產品的國家。”陝西省科技廳一名官員如此評價。

陝西為能源化工安上“煤化中國芯”

4月26日,第十六屆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座談會在陝西榆林召開。

“換句話說,我國利用現代科技,全部打通了以煤代油的四大類現代化工基礎原料的生產工藝。烯烴、芳烴、烷烴、炔烴,四大類基礎化工原料,已經都在榆林實現了實體產業化。中國乃至世界石油化工歷史,或許將由此改寫。”前述陝西省科技廳官員如是說。

“我們目前已經利用煤炭搞出工業化的油和汽,利用煤炭同樣已經搞出了過去只有依賴石油化工才能取得的精細化工所需的四大基礎類化工原料。我國公開數據顯示石油進口對外依存度高達64%,天然氣高達40%,但是有了煤炭化工的中國芯,我國能源領域就無需害怕國外能源巨頭‘卡脖子’。”馬富全如此認為。

“我們要將陝北建成國家重要的能源高端化工基地。既然是國家級的,我們也要承擔起歷史責任,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胡和平在此次大會上強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