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陽區做實做細三農工作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今年,榆陽區將牢牢把握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機遇,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農業現代化為目標,以產業扶貧為主線,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示範引領作用,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做強優勢主導產業。按照“減玉米、擴土豆、強果菜、精雜糧”的思路,調優調順產業結構,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適度發展玉米產業,繼續調減種植面積,實施百畝核心攻關田2000畝,推廣全膜玉米3000畝和壩地玉米1.9萬畝,示範新品種6000畝。深入推進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北部草灘區重點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南部山區重點實施“一畝田”工程1.2萬畝,在貧困村試點開展種薯繁育工程,推廣夏馬鈴薯2000畝。做強果菜產業,依託魚河鎮設施果菜優勢特色產業示範園區建設,新建溫室大棚400座,輻射帶動青雲鎮、上鹽灣鎮、金雞灘、紅石橋等重點鄉鎮設施農業發展;新建露地蔬菜基地5000畝,貧困戶每畝補貼500元,非貧困戶每畝補貼200元;打造時令水果基地2000畝,貧困村每畝補貼1500元,非貧困村每畝補貼1000元。大力挖掘小雜糧產業發展潛力,實施穀子統繁統供工程4萬畝,貧困村全覆蓋,推廣綠豆8000畝和紅小豆2000畝,推廣富硒穀子4000畝和富硒水稻3000畝。

優化產業結構。抓住特色發展這個理念,試點發展特色種植業,示範推廣高粱、紅蔥、紅薯、沙蓋、扎蒙等新品種。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重點選擇黃芪、板藍根等品種,示範推廣5000畝,貧困村每畝補貼500元,非貧困村每畝補貼300元。加快發展休閒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依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新型經營主體,北部草灘區著力打造萬畝馬鈴薯花海景觀,南部山區大力開發趙家峁一線鄉村旅遊,城郊周邊重點打造酸梨海則村休閒採摘農業。

培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頭作用。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全面深化“五個十強”創建,重點培育以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主的新型經營主體,新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個、現代農業園區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家庭農場10個。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和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計劃,重點對“一戶一田”實施後產生的適度規模經營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進行培訓,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堅持綠色興農,加快實施品種改良和綠色高產創建工程,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打造旱作農業示範園1個,提升農業適用技術應用水平。做好農作物病蟲草害統防統治及植物檢疫,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確保農業生產安全。試點開展鹽鹼地治理,示範推廣“種稻洗鹽”技術。大力開展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在貧困村建設中小型沼氣池10個。深入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加快推廣測土配方精準施肥,示範推廣有機肥,加強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監管。試點開展地膜回收利用,推廣可降解地膜。示範發展循環農業有機農業,重點圍繞貧困村產業項目配套相關設施和技術,推廣太陽能滅蟲、照明、太陽能驅鳥器。試點實行輪作休耕,讓耕地休養生息,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增強產後服務能力。加快構建農產品流通體系,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訂單生產等新業態,推動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校對接,打破生產端和銷售端的壁壘,努力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真正實現農民群眾增產又增收。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重點對貯藏、烘乾、包裝等關鍵環節進行補助,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和價值鏈。堅持質量興農,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大日常抽檢監測力度,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快農產品品牌創建,以“三品一標”認證為抓手,進一步提高榆陽農產品知名度和競爭力。加大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力度,重點整治售賣假冒偽劣種子、經營高毒農藥等違法行為,不斷規範農資市場秩序,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