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大信訪」巧做「減法」,化解矛盾增進和諧2018-02-06杜鵑路漫吉林信訪

泰州市信訪系統弘揚“為黨分憂、為民解難、樂於奉獻、勇於擔當”新時期泰州信訪精神,全力打造“陽光信訪、人文信訪、法治信訪、效率信訪”四大品牌,構建社會矛盾糾紛大接訪、大調解機制,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政法綜治牽頭協調,信訪司法各負其責,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社會各方整體聯動,覆蓋全市城鄉的訪調對接工作網絡,全市信訪穩定形勢持續保持平穩向好態勢。

“您反映的問題都給您記在‘權益卡’上啦,我們會盡快協調處理!”在泰州市信訪局人民來訪接待中心,從接訪人員手中接過填寫好的“權益卡”,原本滿臉愁容的徐老爹(化名)舒了口氣:“聽你們的,那我就安心回家等通知了。”

跟徐老爹一樣,在泰州,凡是初次來訪的信訪人都會收到這樣一張可以用來記錄的卡片。

這張卡,全名“江蘇省群眾依法逐級走訪權益保障卡”,是個半張A4紙大小、10頁紙的綠色封皮小冊子,上面記載著信訪事項處理過程及結果,並且寫明信訪人的權利義務、信訪事項受理範圍、逐級走訪程序、監督事項和監督電話。

“處理情況全部在卡上呈現,倒逼責任單位嚴格按政策及時妥善處理,確保大量信訪問題在基層解決。”泰州市委副秘書長、信訪局局長姜文湘表示,自2015年6月,該市試點推行“權益卡”制度後,初訪期內辦結率達到99%以上。

對泰州信訪部門而言,將信訪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初始階段,是目標任務;用矛盾的“減法”換取和諧的“乘法”,是工作關鍵;而這條信訪之路如何越走越寬,從規定動作到自選動作全面開花的“泰州模式”交出了一份答卷。

讓矛盾發現得了控制得住

這幾年,隨著大項目的先後落戶,泰州醫藥高新區所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大拆大建。由於徵地用地的矛盾突出,加之一些老百姓“信訪不信法”觀念的滋生與蔓延,許多矛盾當事人的第一念頭就是到信訪局上訪,光是反映拆遷領域的問題就曾一度佔到全區信訪量的大頭。

如何讓信訪事項得到及時就地解決?2014年,高新區信訪局和司法分局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制定《泰州高新區關於建立信訪機關與司法調解對接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積極探索“訪調對接”工作機制,實現信訪部門與調委會的工作銜接,由專職調解員對信訪案件進行“把脈、診斷”,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姜文湘坦言,“訪調對接”工作的關鍵就是“對接、導入、化解”,為了更加有效地調處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必須整合各種調解資源,建立由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綜治部門牽頭協調、司法行政為主、信訪等各部門共同參與的“大調解”工作機制。

目前,已初步形成市(區)在信訪接待中心派駐調解工作室(站)、鎮(街)依託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實行信訪接待與矛盾調處合署辦公的“訪調對接”工作格局。“目的就是要讓小事不出村組、大事不出鎮(街)、重大事項不出區。”姜文湘說。

與此同時,各鄉鎮(街道)、村(居)委會、社區和較大規模的企事業單位都配備了專(兼)職信訪信息員,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輻射全市、上下貫通的信訪預警網絡體系,實現由事後追溯向事前預測預警預防轉變,立足於早發現、早介入、早控制、早化解、早處置,力求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哪裡有人群哪裡就有人民調解組織,哪裡有矛盾糾紛哪裡就有人民調解員”,今年,泰州先後成立醫患、婚姻家庭、金融消費、銀行業消費、價格爭議等5類專業調委會,在市(區)範圍內形成以醫患、勞資、道路交通事故等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為基礎,環境汙染、物業管理、徵地拆遷、消費維權、涉校涉生、土地流轉等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為重點的“3+6+N”的專業調解組織網絡體系。

大接訪讓“老大難”不再難

一個由國家信訪局交辦的重點信訪事項:一批原是在編的教師經組織選拔調動至民辦學校後卻未能享有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福利,因而集體上訪;一個涉及多部門的會辦信訪事項:原事業單位職工錢某在單位改制時因故未能分流到位,一直在家休息,如今上訪要求恢復其工作,補發其“被休息”期間工資福利……

9月28日,泰州市委主要領導在市信訪局面對面聽取上訪代表的訴求,當場責成參與接訪的相關部門儘快研究,拿出最佳解決方案,依法妥善化解問題。“你放心,只要你反映的問題屬實,我們一定會及時給你反饋的”,參與接訪的泰州市領導給出承諾。

“群眾期盼著來,就不能讓他們失望著走”,像這樣,領導幹部“零距離”接觸,傾聽群眾呼聲,面對面化解矛盾糾紛,在泰州信訪系統成為常態。

從年初起,一場自上而下的爭創“群眾滿意接訪窗口”活動在信訪系統展開,以人民來訪接待中心為平臺,整合各方力量聯合接待。目前,市人民來訪接待中心城區兩個市(區)常駐,市直人社、住建、公安、國土、民政、環保等10個部門接訪輪值窗口,對群眾來訪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統一登記,分類接訪,分類處置,分類會辦,重點督辦”的“一站式”服務,實現上下協同、責任明晰、反映迅速的大信訪工作格局。

同時,在前期設立“雲泉窗口”的基礎上,創新實行“處室+班組”的全員半日制信訪應急運行機制,成立秩序疏導組、登記分類組、接談協調組、督查考評組四個小組,每組由一位副局長牽頭,整合全局力量、優化人員結構,工作關口全部前移,所有人員參與接訪,確保在第一時間將來訪人員接待好、將信訪訴求處置好、將群眾利益維護好。

群眾反映,處理過程和結果不僅錄入“陽光信訪”信息系統,而且寫在卡上、落在紙上、拿在手上,可監督、可評價。“按照法定途徑,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制定部門清單,引導群眾找準反映處理問題的主體,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在全省是首家。”姜文湘頗為欣慰。

據統計,自2015年6月試點推行“權益卡”制度以來,泰州全市已發放權益保障卡3500多張,按期辦結率100%,群眾滿意率達98%以上,全市信訪總量明顯下降。

主動帶案下訪解積案

年已七旬的徐金生老人,是泰興市姚王鎮毛莊村村民,經他反映,村裡有條貫穿南北的生產主幹道一直沒修,逢到下雨天就坑坑窪窪、泥濘不堪。

去年底,在一次大走訪大落實活動中,泰州市委副秘書長、市信訪局局長姜文湘從老人那兒得知了這件事,“看著他那充滿期盼的眼神,我的心情凝重。”姜文湘當即與鎮村同志商量研究建設方案,不到一個月就新建了一條主幹道。

“我們開展大走訪,不就是了解社情民意,幫助老百姓辦實事嗎?”在姜文湘的走訪筆記上,留下了這樣一句話。

“到一線解決問題,讓更多的幹部走出會議室,走出辦公室,把辦公桌搬到矛盾一線,變‘被動等待’為‘主動介入’”。一個方向確立,以泰州市委開展的“百團千村萬企大走訪大落實”活動為契機,信訪積案“雙百攻堅”活動應運而生。

通過排查梳理100個重點案件和100個重點人員,進行集中交辦、集中化解,讓信訪工作人員、工作機構“下沉”到相關企業、村鎮,強化督查督辦。

變坐等接訪為主動約訪、落實上門辦訪,“帶案走訪”“帶題走訪”後,每個信訪工作人員手中都拿到一張《信訪工作彙總表》,上面是密密麻麻的表格和數據,列有信訪問題、責任人和解決時間表等信息。姜文湘強調:“信訪工作實體化,就要變過去‘依賴’甚至‘請求’職能部門為‘整合’‘督促’職能部門,在這一過程中信訪部門的主體性進一步加強,一些信訪積案得到有效化解。”

同時,“雙百攻堅”活動中,泰州創造性地遴選100名調解專家建庫,涵蓋黨代表、人大代表群體以及政法、金融、醫學、心理等領域,積極培育信訪第三方工作平臺,建立信訪化解公開巡迴機制。京滬高速江廣段擴容中材料汙水損壞了農田,泰州市信訪局請專家進行解釋、輔導、援助,防止了一起重大集訪事件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