糉情端午,盤點端午節民俗——那些難忘的故鄉情懷

粽情端午,盤點端午節民俗——那些難忘的故鄉情懷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 李隆基《端午》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粽情端午,盤點端午節民俗——那些難忘的故鄉情懷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 蘇軾《浣溪沙·端午》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粽情端午,盤點端午節民俗——那些難忘的故鄉情懷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 陸游《乙卯重五詩》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粽情端午,盤點端午節民俗——那些難忘的故鄉情懷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粽情端午,盤點端午節民俗——那些難忘的故鄉情懷

細纏五色臂絲長。 —— 舒頔《小重山·端午》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粽情端午,盤點端午節民俗——那些難忘的故鄉情懷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記得當年年少時,蘭湯浴罷試新衣。三三五五垂楊底,守定龍舟看不歸。

粽情端午,盤點端午節民俗——那些難忘的故鄉情懷

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 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龍見,恩深犬馬知。

餘生倘可續,終冀答明時。

粽情端午,盤點端午節民俗——那些難忘的故鄉情懷

五色新絲纏角粽。 ——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粽情端午,盤點端午節民俗——那些難忘的故鄉情懷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 —— 范成大《鷓鴣天》

嫩綠重重看得成。曲闌幽檻小紅英。酴醿架上蜂兒鬧,楊柳行間燕子輕。

春婉娩,客飄零。殘花淺酒片時清。一杯且賈明朝事,送了斜陽月又生。

粽情端午,盤點端午節民俗——那些難忘的故鄉情懷

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 —— 儲光羲《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大道啟元命,時人居太康。

中朝發玄澤,下國被天光。

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

鼓鼙迎爽氣,羽籥映新陽。

太守即懸圃,淮夷成葆疆。

小臣慚下位,拜手頌靈長。

粽情端午,盤點端午節民俗——那些難忘的故鄉情懷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 權德輿《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

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粽情端午,盤點端午節民俗——那些難忘的故鄉情懷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 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粽情端午,盤點端午節民俗——那些難忘的故鄉情懷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 褚朝陽《五絲》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粽情端午,盤點端午節民俗——那些難忘的故鄉情懷

裁縫雲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肅宗昔在靈武城,指揮猛將收鹹京。

向公泣血灑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隨煙燼,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圖畫鴻雁行,紫極出入黃金印。

尚書勳業超千古,雄鎮荊州繼吾祖。

裁縫雲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向卿將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說老翁,漂零已是滄浪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