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星座,這是個問題

信不信星座,這是個問題

餐桌上和咖啡廳中,無論是朋友的聊天還是陌生人的寒暄,用“星座”打開話匣子,談談最新的星座運勢或者走向,都是不會出錯的選擇。

近年來,星座文化越來越受到中國年輕一代的青睞。作為“舶來品”,它已被中國年輕人廣為接受,甚至深深影響著他們的生活。相較之下,雖然流傳了上千年的生肖概念仍然活躍,但千禧一代經常將之視為“老一輩的東西”,而西方的占星術則“富於異國情調”。

“人們對熟悉的東西往往提不起興趣,年輕一代喜歡有新鮮感的東西,西方的占星術就是一個例子。”占星師Eskey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稱。在微博上,Eskey擁有900萬粉絲,粉絲通過大V瞭解每週的星座運勢,甚至以此“指引”生活。

例如,在中國一些婚戀交友網站上,用戶除了列出自己的基本信息,如年齡、薪水,是否有車有房外,還要寫明星座。

據日本一個網站報道,中國許多年輕人相信,不同星座的男女有著不同的性格和匹配度,星座是否“合適”對兩人關係的走向有著很大影響。比如“處女座”,在各種星座性格分析中,處女座都會被貼上“完美主義者”的標籤,處女座的男性被認為是吹毛求疵的。這些標籤在社會上已成為某種固有看法。一些僱主為了顯示自己求賢若渴,甚至會特意強調,“我們也歡迎處女座”。

信不信星座,這是個問題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由於相信星座性格和運勢的人越來越多,中國出現了一些以特定星座和血型為員工錄用條件的企業。某大型基金在招聘年薪百萬的基金經理時,提出了星座要求。該公司一位副總稱,市場營銷崗位,考慮三個星座的人:天蠍、雙魚、水瓶;適合從事管理崗位的星座是摩羯和天秤;最適合做基金經理的星座是雙子座。廣州汽車銷售經理闕剛同樣相信星座可以幫他挑選員工。他以雙魚座的身份“負責任地”對《紐約時報》表示,自己更善於以柔克剛。

列出一系列應聘的硬性指標比如工作勤奮、有駕照、善於交流後,闕先生在招聘中加了一條:“天蠍座、摩羯座和雙子座優先錄取”。他認為,按照自己的經驗,這三個星座的人往往更能堅持,不輕易放棄。“我列出這些要求就是為了省時省力,令招聘過程更有效率。”他說。

用人單位將星座列入錄取考量,這種現象被稱為“星座歧視”。《紐約時報》稱,最新的調查顯示,43%的中國應屆畢業大學生表示,自己在求職過程中曾遭遇星座和生肖歧視。

信不信星座,這是個問題

從事互聯網人力資源工作6年的陶小毛則認為,這是極不專業的。“星座理論對同一個出生時段群體的性格進行統計分析,而後給出結論,在一些時候確實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某些特性,但並不能以偏概全。僅靠星座決定某人是否能夠入職,這未免太幼稚了。”陶小毛說。

“其實,這個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現在的人才市場供大於求。我每天可以收到幾十份求職簡歷,招聘方有了選擇的餘地,就會通過各種方式挑人。‘星座招聘’其實是在供求關係不對等的情況下產生的畸形現象。”陶小毛說。

而占星術在中國的興起與過去10多年互聯網的發展息息相關。打開中國幾乎任意一個門戶網站,人們都可以看到“我的星座”“星座個性”等版塊。而日益龐大的星座愛好者已轉化為紅火的生意。

“星座的流行是一個令人厭煩的趨勢。”果殼網的科學編輯、堅定的星座懷疑者虞駿說,“一個人的性格和他是什麼星座沒有關係。”

但虞駿承認,他的觀點經常屈服於現實。“有時候,我也會拿星座跟朋友們開玩笑,”雙魚座的虞駿說,“我的星座是最不可能相信星座的星座。”

(鹿丹摘自《看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