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成不了娛樂圈

熊市當前,行情持續著平淡與萎靡。盤面的膠著印證著廣大投資小夥伴的心情:站在山頂的哭著要上天台,輕微套牢的焦躁如熱鍋螞蟻、低位沒敢抄底的又在抱怨踏空,但此刻進場又是萬萬不敢的。

折騰會死,不折騰的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滿滿的焦慮情緒快讓整個市場患上了憂鬱症。

好在,夏天來了,滾滾熱浪帶來的不僅僅是氣溫,還有連臺的好戲爭相登場:前有徐明星“代投跑路”的撕逼大戰,後有李笑來的錄音自爆,從萊特幣到波場,從價值投資到韭菜理論,其熱度和精彩完全不亞於前段時間崔永元點爆的娛樂圈,而廣大幣友的處境則連吃瓜群眾都算不上,只能統稱為“SB”。

李笑來老師又一次站在了舞臺中央,錄音門一出,幣圈背後的黑幕與不堪昭然於天下,相比之下,娛樂圈的那些套路簡直成了小巫見大巫般的玩笑。難怪乎韭菜們集體哀嚎:區塊鏈項目就是個巨坑,我們真的都是SB啊!

幣圈成不了娛樂圈

德藝雙馨永遠屬於少數人

最近把幣圈堪比娛樂圈的梗,多數出自李笑來的網紅說,還有就是那些“大佬”們的撕逼大戰了。然而作為一個投資者,又有幾人能看透著“好戲”背後行業與市場變化的真正玄機呢?恐怕還真的不多。筆者倒是覺得,雖然李笑來老師在嬉笑怒罵中一把揭開了區塊鏈行業的遮羞布,但話糙理不糙,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套路和規則,區塊鏈行業的崛起與這場科技變革大潮中的其他行業一樣,都有自身發展中所無法剝離的原罪,這也是現實和人性所賦予的必然結果。但仔細想來,互聯網的發展不也是這樣麼,從不被認可到全民熱議,從混亂不堪到理性的迴歸,最終搭上這趟時代列車奔向成功的只能是少數人。

歷史有他的必然之處,互聯網發生過的事情,區塊鏈行業都會一一重演。曾經轟轟烈烈上演過連臺“大戲”終究還是沒有把互聯網變成娛樂圈,瘋狂過後的理性迴歸讓互聯網技術實實在在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整個世界。如今輪到了區塊鏈,幣圈也好,鏈圈也罷,看得透紛擾,沉得下心態的那些領導者和追隨者,最終將成為歷史選擇的那批少數人,並在未來主宰和引領這個行業前行。

幣圈成不了娛樂圈

當局者迷,但旁觀者可能更拎不清

《一代宗師》裡趙本山說:“一門兒裡,有人當面子,就得有人當裡子。”這句話很適合當下的區塊鏈行業:當一切都還沒有走上正軌的時候,這就是一個局,很多人甚至在還沒搞清楚面子和裡子的時候,就已經倒下了,而大多數作為旁觀者的幣友粉絲們,甚至連入局的資格都沒有,傻傻拎不清的樣子,也難怪笑來老師次一番“犀利”的言論了。

筆者認為,作為投資者,看懂局勢比是否入局更為重要。行業各有不同,但玩法就那麼幾種:躊躇滿志的窮創業;譁眾取寵的搞投機;暗渡陳倉的耍手段;順勢而為的做實事。只可惜當區塊鏈行業有史以來第一次將海量投資項目如此近距離的呈現在普通人面前時,大多數人洞察不到本質,人們只看到了華麗光彩的面兒,卻沒有準備好自己的裡子,缺乏專業知識的支撐、看不清市場的節奏、更沒有能力在不完善的市場裡去判斷同樣也不完善項目間的良莠。如此高風險的投入,卻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懷著賭徒心態來分一杯大勢所趨的紅利,這樣的旁觀者既折損了自己的利益,也帶給發展中的區塊鏈行業更大的傷害。

幣圈成不了娛樂圈

積極務實是亂市突圍的唯一捷徑

所以,筆者始終認為:笑來老師的這場行業起底娛樂大戲說不上是什麼壞事,換個個角度看,反而給了廣大投資者一次沉下心來,重新審視項目和自我的絕好機會。有套路不可怕,最怕的是明明是套路,卻盲目焦慮跟風,迎著套路前赴後繼,那才是真正的SB。

漫漫熊市,大家都在煎熬,但最難熬的一定是那些只撐面子,沒有裡子的空氣,如同互聯網近年來風風火火、高調登場,最後又迅速消失不見的APP一樣,不可否認他們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必然產物,同樣也是混淆視聽的攪局者。但默默地做著裡子,踏實做事的團隊還是有的,只不過他們並不耀眼,甚至顯得“木訥滯後”,但筆者更堅信,未來區塊鏈領域的BAT,更大的可能將從這樣的群體中走出來,但現在正是考驗你作為一個投資者的眼光和策略的時候,僅僅做一個粉絲是不夠的,因為幣圈永遠不會成為娛樂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