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雪峯:魯豫農村社會之異同

因為政策執行力度不同,造成了同屬北方小親族地區農村相當不同的社會現象。這方面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內容。

在我所劃分的南中北區域差異視野中,山東、河南都屬於我所說北方農村,其重要特點是村莊內存在多個互不統屬的小親族群體,不同小親族群體之間既競爭又合作。村莊是分裂的結構,不同於南方多聚族而居形成的團結型村莊,也不同於中部地區原子化程度很高的分散型村莊。北方分裂型村莊因為村莊內存在著多個相互競爭的小親族集團,村莊就會有較強的政治性,從個人行為特點來看,因為村莊內既有屬於本族的自己人,又有不屬於本族的外人,這種自己人與外人混居的格局導致個人言行舉止就必須有較強的策略性,說話辦事要看場合。南方宗族村莊,因為是聚族而居,村莊所有人都是自己人,村民可以相對無所顧忌地說話辦事。中部原子化程度比較高的村莊,除自家人以外都是外人,且所有外人都同樣缺乏結構性力量支撐,這樣的村莊,村民也可以比較率性地講話行事,而缺少策略性的考慮。北方小親族村莊普遍存在的政治性及策略性彌散到村莊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刻地塑造了北方農民的行為與性格特徵。

不過,北方農村也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地域範圍十分廣大,在我們的討論中,北方農村不僅包括華北農村,而且包括西北大部分農村。僅就華北來講,大的部分就有魯、豫、晉、冀、蘇北、皖北以及京、律地區。如此之廣的華北農村當然會有內部的差異。

華北農村的差異,一個顯著表現是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僅就魯豫來講,河南人口數較山東更多,但河南GDP只有山東的一半稍多,財政收入更只有山東的不足1/2。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不只是表現在農民收入差異上,而且表現在農民獲得收入的方式上面,比如河南是全國農民工外出務工的大省,山東農民則大都在省內就業,甚至大部分農民都在本縣本鄉鎮就業。較為發達的地方經濟也就意謂著更多二、三產業獲利機會,因此也就會有可以從二、三產業獲利的較大規模富人群體,村莊內因此有著更加明顯的分層。

此外,魯豫兩省在執行國家政策層面也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差異。雖然湖北省農辦主任說,每有中央農村政策,河南省農辦的主要工作是防止地方過左,即地方政府在推進中央政策時過急過快,而湖北省農辦的主要工作是防止地方過右,即地方政府推進中央政策時消極不力。但在一些關鍵農村政策的推進上,山東要遠比河南徹底。最典型的是計劃生育和火葬政策。在1980年代,山東省計劃生育工作力度極大,雖然當時農民有著很強的生兒子的願望。山東一開始即執行了較為徹底的一胎半政策,即一胎生兒子就不能再生,一胎生女兒,間隔五年可以再生一胎。嚴格執行計劃生育的結果就是,當前山東婚齡男子幾乎沒有兄弟,也就不存在兄弟分家及兄弟爭奪父母財產的情況。另外一個結果是,山東出現了普遍的純女戶家庭,按概率,相應年齡階段的純女戶達到1/4。如此規模的純女戶就改變了村莊中因為沒有生兒子而被人罵“斷子絕孫”的可能,因為罵他人斷子絕孫,就得罪太多人了。

河南省計劃生育工作顯然沒有山東徹底,因為河南農村現在仍然普遍存在著婚齡男子有兄弟的情況,且農民至今仍然有著強烈的生男孩的偏好,村莊只有很少農戶沒有生兒子,這些沒有生出兒子的農戶因為數量少,就會被選擇出來成為村莊另類,就在村莊鬥爭中處於“斷子絕孫”的不利處境,就很難站直了做得起人。我們在山東和河南農村調研可以明顯感到,山東純女戶的心態很正常,甚至因為生女兒,不用操心婚嫁,而更加沒有經濟壓力,現在男女平等,女兒也參與養老,純女戶甚至比生兒子農戶過得更好。河南農村情況就大為不同,因為純女戶比較少,沒有兒子的農戶自覺低人一等,說話辦事沒有底氣,甚至不敢與人對視。

在火葬政策上,河南與山東政策執行力度也大不相同。早在1970年代山東就堅決執行國家火葬政策,到目前,山東農村早已接受了火葬的現實。而且辦喪事也越來越簡單,喪事簡辦,易風移俗。河南在1990年代大力推進火葬政策,推進相當不順利,甚至屢屢出現了嚴重的群體性事件,結果就是到了現在,河南的火化率仍然不高,農民仍然普遍不接受火葬。

總體來講,當前中國婚齡人口男多女少。從全國來看,大約有3000萬男性面臨娶不上媳婦打光棍的危險。在傳統社會,人口流動性比較差,通婚圈相對固定,每一個區域的光棍都只是本區域的現象,即只有本區域經濟條件最差、身體有殘疾的少數男性青年可能成為光棍。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中國人口流動性極大地提高,傳統通婚圈被打破,經濟條件比較差地區女性更多嫁出,而少有女性願意嫁入,導致這些地區出現了光棍的聚集,一些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好且身體也好的婚齡男青年也可能娶不上媳婦,或適齡女青年提出更高的結婚要求。

提高結婚要求一般是要更高的彩禮和要求在城市購房。從彩禮的角度來看,華北農村的彩禮一般都是女方向男方父母索要的結婚條件。如果男方沒有兄弟,女方向男方父母索要彩禮就只是將父母手中存款(以及未來剩餘勞動能力,因為父母可能要借錢並以未來勞動力去償還)轉移到新婚夫妻手中,但一般來講,因為只有一個兒子,父母所有積蓄以及未來勞動能力都是屬於新婚夫妻的。將來父母年老也得由他們贍養。

如果婚齡男孩有兄弟,女方索要彩禮的含義就大為不同了。兄弟越多,父母可以分給兒子的財產和未來勞動能力就越少。同等條件下面女孩當然願意嫁到獨子家庭。有兩個兒子的父母為了讓兒子娶到媳婦,就傾向提高彩禮。在男方有兄弟的情況下面,女方索要彩禮的性質與獨子家庭有了很大差異,即女方不只是將男方父母的積蓄提前轉移到自己手上,而且是將父母的積蓄以及剩餘勞動能力從男方兄弟那裡分割出來。多子家庭娶媳婦越難,女方就越是可能提高彩禮要價以從男方父母那裡獲得更多積蓄,多子家庭父母為兒子娶媳婦就要付出越大代價,以至於不得不到處借錢來支付彩禮,而還錢只能靠剩餘勞動能力。這樣一來,婦方索要高額彩禮就是提前分割了父母和兄弟的財產,提前分了家。也是因此彩禮很快上漲。

贺雪峰:鲁豫农村社会之异同

一旦彩禮普遍上漲,這個上漲的彩禮逐步成為新的地方彩禮標準。即使只有一個兒子的家庭也要支付這個高額的彩禮。

因為計劃生育不徹底,河南農村目前婚齡男子仍有相當部分有兩兄弟甚至多兄弟。河南農民自己的總結是“生兩個兒子哭一場”,因為生兩個兒子,不僅要為兩個兒子付彩禮辦婚禮,而且兩個兒子的媳婦會要求更高的彩禮。多子地區彩禮更高。獨子地區彩禮水平則沒有快速上漲的必要。從我們調查情況來看,山東農村普遍比河南富裕,山東農村的彩禮卻少有超過5萬元的。相對貧窮的河南農村彩禮超過10萬元的情況已經相當普遍了。其中原因是,當前山東農村婚齡男青年幾乎都是獨子,而河南農村婚齡青年中還有相當多人是有兄弟的。

在二子或多子家庭,兒子結婚,父母要支付彩禮,就必須提前積攢,生活過不好是當然的。更糟糕的是,大兒子娶媳婦,大媳婦在嫁入前傾向多向男方父母索要高額彩禮,甚至逼男方父母借債支付彩禮。父母相當艱難地幫大兒子娶到了媳婦,大兒子提前分家出去了再來幫小兒子娶媳婦。因為大兒子結婚支付彩禮太高,父母很難有能力為小兒子提供同等的支付彩禮和舉辦婚禮的條件,小兒子因此對父母不滿,即使娶回來媳婦,這個小媳婦對比大媳婦結婚所得條件,心理也就不會平衡,也就會抱怨公公婆婆。父母為了平息小兒子和小媳婦的怨氣,就傾向在各方面給小兒子小媳婦更多幫助,包括更多幫他們生產勞動。父母更多傾向小兒子媳婦又會引發大兒子媳婦的不滿,認為父母偏心。結果就是,做父母的為兩個兒子結婚操碎了心,卻仍然得不到兩個兒子媳婦中任何一方面的認可,父母就處在夾縫中沒有一天好日子過。在河南多兒子家庭調查,這種年老父母的尷尬甚至悲慘處境具有相當普遍性。在山東農村就要少得多了。

2016年5月14日下午

贺雪峰:鲁豫农村社会之异同
贺雪峰:鲁豫农村社会之异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