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廬山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

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佈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

介於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之間。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

長約25千米,寬約10千米,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世界地質公園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是世界文化遺產

最早關於廬山名稱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尚書·禹貢》中:“岷山之陽,至於衡山。過九江,至於敷淺原。”其中,“敷淺原”就是廬山別名;此外,廬山還有南彰山、天子彰等別名。而最早以“廬山”之名被寫進史書的則是司馬遷的《史記》:“餘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

關於“廬山”之名,後來研究者又在不少的典籍當中找到了“蛛絲馬跡”,如《詩經·小雅·信南山》有一詩句“中田有廬”,而《國語·楚語》則記載廬山所在位置在戰國時稱“廬邑”,

晉朝孫放的《廬山賦》中:“尋陽郡南有廬山,九江之鎮也,臨彭蠡之澤,持平敝之原。”也談及廬山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