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情結」遭遇「最難錄取季」,家長該服下「功利解藥」

近日,2018年美國本科申請錄取結果出爐,錄取情況“非常慘烈”,名校錄取率屢創新低……慘烈的其中一個具體表現,就是許多SAT1500 +的大神與排名前30的大學基本無緣,能夠錄取一個UCSD已屬不易。這樣的慘烈,史上首次,也會對明年的大學申請選項產生重大影響。

常春藤8所學校的錄取率,除了康奈爾勉強過了10%,其他均為個位數,除去耶魯大學因為新宿舍落成擴招而導致錄取率略微上升,其它藤校的錄取率繼續下降。其中,哈佛大學以4.5%的錄取率創下歷史新低。

--------------------------------------------------------------------------------------------

國際教育最前線:提供最新國際學校諮詢、入學條件、學費以及學校校園開放日的活動預約;歡迎家長訪問

--------------------------------------------------------------------------------------------

據不完全統計,哈佛大學在國內就錄取了4箇中國學生,耶魯7名、普林斯頓6名。(可參考頭條內另外一篇文章《哈佛耶魯放榜!南外依然offer收割機,這些國際學校也有好成績!》)

“名校情結”遭遇“最難錄取季”,家長該服下“功利解藥”

連中國SAT教父、留學大拿張一冰都在公眾號裡感慨:“藤校,似乎已經是南外以及京上廣深那幾所學校的專利了。”

“名校情結”遭遇“最難錄取季”,家長該服下“功利解藥”

美國本科名校ED錄取率為何這麼低

那麼,美本名校ED錄取率為什麼這麼低呢?

首先,這與名校報到率低脫不了關係,有很多優秀學生拿著多封offer,所以很多名校對特別優秀的學子“手動再見”,轉而發現那些和自己學校匹配的潛在申請者,因為“特別優秀的學生反正都會去更好的學校”…

而這些“特別優秀的學生”一旦沒有被前20學校錄取,很可能直接滑到前40左右學校。這也是今年很多1500+大神沒有被排名前30左右學校錄取的直接原因。

此外,海外留學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競爭更加激烈,也是重要原因。美國本土錄取受國內反種族歧視的要求,對於亞洲學生的錄取比例一直走低;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對於簽證制度的緊縮,錄取率低,也就不足為奇。

“名校情結”遭遇“最難錄取季”,家長該服下“功利解藥”

“名校情結”遭遇“最難錄取季”,家長該服下“功利解藥”

當“名校情結”遭遇“錄取爆冷”

美本ED發榜日是中國留學行業最歡騰的時候,名校錄取的offer在朋友圈、群裡大肆轉發,功利的表象無疑讓正在準備留學的學生家長更加“焦慮”。

但,學生家長們有想過嗎?名校越難進,我們越要把目光超越名校,把焦點放在孩子的成長之上。哪怕孩子沒有能力和運氣進名校,其實也不影響孩子的教育,我們應該讓教育為孩子將來漫長的人生做準備,而不僅僅是名校。

就像下面這幅漫畫,名校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個個小山峰,我們真正攀登的應該是“人生”這座大山啊!

“名校情結”遭遇“最難錄取季”,家長該服下“功利解藥”

Sun的創始人,頂級投資機構Khosla Ventures創始人VinodKhosla在一次演講中說:“我不急著造更好的汽車。十年後,大眾或者豐田會變成金融實體而非汽車製造公司,汽車行業最終會消失。”

“另外,如果我想15或20年以後成為一個好醫生,我不會去醫學院,而會去學數學。我們現在學習的關於醫學的東西,15年後都會被淘汰。”

不管你相不相信Khosla的預測,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未來世界的變化將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而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成功地適應未來,把他們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其重要性,一定遠遠超越“讓他們考出多麼高的分”

“名校情結”遭遇“最難錄取季”,家長該服下“功利解藥”

“名校”真的等於成功麼?

許多家長的“名校情結”其實是因為對於“精英大學”的誤解,他們認為名校對成功至關重要。

實際上,美國一項研究調查顯示,兩者的聯繫其實並沒那麼緊密。

美國的這項研究調查了4512名在世界500強企業任職的高管和CEO。結果顯示,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獲得了精英大學的本科文憑。而另外三分之二,並沒有接受過精英教育。

另外,數學家Stacy Dale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學家Alan Krueger曾經追蹤了兩組學生,一組在1970年代進入大學,而另外一組在1990年代進入大學。

他們調查的課題是:進入“精英大學”的學生,在30歲、40歲和50歲的時候,收入是不是會超過那些雖然得到了相同的SAT成績,但卻因為各種原因被精英大學拒之門外的同齡人。

研究的結果是:成績一樣但是沒進過精英大學的孩子,收入沒有一點兒區別。

這意味著,對許多學生來說,在他們18歲的時候,“你是誰”要遠遠比“你去了哪”要重要。

所以,選擇適合孩子的路,也遠比選擇“知名”的路,要重要的多。

如果你還在為孩子的擇校擔憂焦慮,

如果你還憂愁孩子沒有考上“排名xx”的公辦名校,

如果你還在糾結A校好還是B校好……

那麼,讓我們把問題的本源回到“孩子本身”上,試著跳出“名校怪圈”,讓孩子的興趣和發展成為最重要的考核標準,(嘗試採納像遠播國際教育等第三方更專業的擇校建議,也嘗試一些像國際教育一樣新的升學途徑),讓選擇更簡單。

最後,把丘吉爾的一篇演講裡的一句經典名言送給各位:沒有永久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重要的是有繼續前進的勇氣。

--------------------------------------------------------------------------------------------

國際教育最前線:提供最新國際學校諮詢、入學條件、學費以及學校校園開放日的活動預約;歡迎家長訪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