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壓正》不好看

《邪不壓正》不好看

這很姜文 ?!

文:千斤公子

我愛姜文,特TM愛。

影評人也愛姜文,更TM愛。

可是,姜文的電影,我們都有點累覺不愛了。

說點俗的

“這部電影很姜文”!

《邪不壓正》不好看

當7月10日,《邪不壓正》在長城腳下的古北水鎮,舉行聲勢浩大的全球首映禮後,多家媒體和影評人卻三緘其口,像是集體被控制了發聲開關:“這很姜文”成了《邪不壓正》首映禮後,見諸報端與網絡的標準口徑。

這讓觀眾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邪不壓正》“很姜文”,是好還是不好呢?善良的人們選擇了相信,“北洋三部曲”最後一部,應該不會差到哪去。

大家紛紛等待電影點映。

7月13日上映的《邪不壓正》,首映禮之後,點映場一場沒有!

一種不好的預感,油然而生。

什麼樣的電影不敢點映?——爛片!

但是,大家不相信姜文會拍出爛片,紛紛給他尋找理由。最讓人信服的一個是:《一步之遙》給姜文的傷害太大。

在《一步之遙》電影首映禮上,姜文邀請了一眾大佬,相信自己的電影經得起考驗。然而,任志強坐在第一排,看了幾眼就不給面子的睡著了,醒來後說了句“沒看懂”,掀起不小風浪,後續王思聰在微博直言沒看《一步之遙》的觀眾躲過一劫,瞬間引領輿論風潮,使《一步之遙》的口碑一down再down。

姜文後來也曾直面過這個問題,無奈地說出:第一波觀眾對電影的反饋太重要了。

前車之鑑,《邪不壓正》首映禮後,影評、輿論都做了很好的引導:只談風月,不聊政治。

《邪不壓正》不好看

《邪不壓正》不好看

- 點擊可查看大圖 -

沒有點映的電影,靠著統一的“這很姜文”的宣傳口號,迎來了首映。但,開門不紅。

8.2分、排片佔比40%開畫,不到半天,豆瓣評分驟降到7.5。上映第二天,豆瓣評分7.2,排片竟然降到了35%左右,《我不是藥神》已然成為最大贏家。

《邪不壓正》頹勢盡現,票房涼涼成為必然。

只是,那些在電影好與不好之間掙扎的影評人,和在看與不看之間徘徊的觀眾,以及在懂與不懂間迷茫的電影信徒,《邪不壓正》再次迎來了口碑質疑!

聊點兒正事兒

《邪不壓正》在影片中諷刺影評人:穿著蘇格蘭裙的跳樑小醜,大字不識幾個,電影看都不看,就會說“電影好看”和“電影不好看”。

可謂諷刺直白且辛辣。有意思?沒意思?

反正,影評人樂在其中,還沒有人站出來承認自己是個愛穿蘇格蘭裙子的太監。

《邪不壓正》不好看

也沒有人回答觀眾真正想知道的:《邪不壓正》到底好看不好看?

看第一遍時,很多人內心的聲音告訴自己,《邪不壓正》不好看!

視聽設施排名靠前的影院,收費較貴的IMAX、杜比廳,為了文文的《邪不壓正》,很多人做了最好的安排。

“導演·編劇·主演·剪輯——姜文”幾個大字一出來,“這很姜文”感慨油然而生。

然而,影片第一幕,朱潛龍(廖凡飾)和根本一郎(澤田謙也飾)在雪地前行,去師父家拜壽,實為逼迫老人家把山莊賣給日本人種鴉片。

無論是從故事講述的角度,還是師父一家的形象特徵,都與張北海原著《俠隱》出入很大,這讓一批讀過原著的人,心有落差。

還好,影片開頭殺人方式很“姜文”。這讓觀眾對他改編後的作品,仍然心存期待。雖然,開頭講故事的方式有些平庸。

讓人第二次對影片產生質疑的是,15年後,李天然(彭于晏飾)在美國接受訓練,背靠一個組織。李天然的身份背景又和原著有很大的差別。美國教官通知李天然回國執行任務,一席分析時勢的話後,捏著鼻子問“你還在等什麼呢”,李天然右手敲敲腦門用法語回答“c'est la vie”對接暗號,整體感覺有些莫名其妙。

此時的“這很姜文”,變成了“哎,這很姜文”。

隨著,電影的繼續,觀眾頭腦中生成的問號也越來越多。

最後不禁懷疑,是電影本身有問題,還是自己沒看懂?

《邪不壓正》不好看

於是,很多人又看了第二遍。

確定,姜文的確是一個非常有點的人,他的作品魅力就在於,細節深處有文章!

《邪不壓正》的藍青峰(姜文飾)一出場,就是穿著青灰色大褂,撐著車把,準備去買醋的形象。並說“我就是因為這一瓶醋,才包的餃子”,講究。

“講究”這兩個字兒就夠寫幾萬字的文章。竇文濤的《圓桌派》,圍繞著這倆字兒,聊了一期節目。

姜文不會只滿足一個點。“車不是應該讓人嗎”、“怎麼你們外國人,一到中國就變得跋扈了呢”“(城牆)這有人買,就有人賣,有人賣就有人拆唄”······對於歷史、關於現在,姜文用幾句臺詞,把事實都提溜出來,點評、諷刺了一番,讓人好不快活。

一個姜文,就夠媒體從360度找點,寫一陣子。《邪不壓正》,是姜文特意給大家露的點,影評人、媒體可以從任何一點,寫出一篇精彩絕倫的文章,就怕你無從下手。

但是,迴歸到《邪不壓正》這部影片本身,雖然細節有點,角色有點,可是,點卻沒有連成線。人物前後行為沒有邏輯;故事起伏,靠藍青峰布了20年的大局推動著,最後卻分崩離析,藍青峰陷入死局,電影也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對於有些觀眾,只有光著屁股在房簷上奔跑的彭于晏、和在床上撩騷的許晴,給了他們感官上的刺激。剩下的故事,全靠自動腦補。

《邪不壓正》不好看

如果說,《邪不壓正》又是一部有很多隱喻的作品,對於觀眾來說,電影有話好好說,故事好好講,先把表層故事裡的人物介紹清楚,比如藍青峰的保姆是啥情況?然後把內容講明白了,再想隱喻的事兒,才是電影的正解吧。

或許,講究的姜文,就是因為想要一場醒著的夢,所以才拍了這部《邪不壓正》,能說什麼?講究!

第二遍看後,確定,《邪不壓正》無論看懂還是沒看懂,它都是真不好看。

不過,我還是去看了第三遍。

WHY?

因為,它是姜文的電影,而我,賤。

補充:《邪不壓正》的點和問題

1. 李天然和美國教官對暗號時,法語“c'est la vie”是“這就是生活”的意思。這句話通常是用在較為消極的事情發生時,用於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鼓勵自己或他人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難處,也要坦然笑對生活。

2. 藍青峰和朱潛龍在屋子吃餃子時,聊到有關日記的話題,說:“寫在日記裡的能是真心話嗎”,“把真心話寫到日記的人”——“下賤”。其實這段是對蔣介石的諷刺。蔣介石堅持寫日記長達半個世紀,從1915-1972年沒間斷過。他的日記聚斂和透析出中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等眾多事件的幕後細節、真相以及重大歷史疑問。

3. 李天然以婦產科醫生的身份進入協和醫院,並和院長面對腎臟起誓。這顆由於醫生錯誤切除的健康腎臟,故事其實有歷史原型:梁啟超因病去協和醫院診治,經X光透視顯示左腎有黑斑一處,醫生診斷結果是左腎患結核,需手術切除。後來手術由院長劉瑞恆親自主刀,但劉瑞恆判斷失誤,竟將健康的腎臟切去,而留下了病腎,這是導致梁啟超壯年逝世的直接原因。對這一重大醫療事故,協和醫院醫治守口如瓶嚴格保密,後來為遮人耳目,將事故責任人劉瑞恆調離醫院,改任衛生部政務次長,直到幾十年後,醫學教學在講授如何從X光片中辨別左右腎時,才舉出了這一病例,至此梁啟超死因真相大白於天下。

4. 看電影時,有人問李天然和藍青峰轉移的張將軍是誰?按照《俠隱》中所說,張將軍就是張自忠。張自忠山東人,所以一口山東口音,當年也是化妝坐在一個意大利傳教士的小轎車,逃進租界的德國醫院後,再逃離北平參加抗日的。

5. 關巧紅這個角色的歷史原型是施劍翹。她從小深居閨閣,還纏過足。她的生父施從濱被孫傳芳梟首於蚌埠車站,暴屍示眾三日。施劍翹立志為父報仇,手刃仇人。她先是將報仇的希望寄託在堂兄施中誠身上。後施中誠卻反勸其打消復仇念頭。施劍翹因此與施中誠斷絕了兄妹關係。這與《邪不壓正》中關巧紅所說十分貼切。

6. 《邪不壓正》中廖凡飾演的朱潛龍,他身上刻著洪武皇帝頭像,喊著“反清復明”,又與日本交好。這一系列的表現,有點像提出“曲線救國”的汪精衛的形象。

7. 許晴飾演的唐鳳儀,讀過英國劍橋,受過高等教育,卻委身於朱潛龍,最終又跳下城牆,選擇自戕。這並不符合正常人的行為邏輯,所以,唐鳳儀本身代表的應該是一種隱喻的身份。被“根本之寶”蓋滿整個身體的唐鳳儀,依附於朱潛龍的唐鳳儀,應該就是代表著滿清貴族吧。

8. 李天然的藍青峰爸爸,代表的應該是國民黨。最終布的大局成了死局,牙齒還被人拔了,這也預示著這個黨派的遭遇。

9. 彭于晏這個角色,說著臺灣腔,與日本有著血海深仇,同時還認了個美國爸爸,最後還出現個國民黨的藍爸爸。這樣的一個角色,有人說,李天然代表著前期軟弱,後期準備反抗的民眾,還有人說他應該代表著臺灣。大家怎麼看?

10.看完影片,仍然心懷疑問:藍青峰保姆是一個什麼人物?死後的姿勢又有何寓意?

11.關巧紅的裁縫鋪房簷上,從天上掉錢,是什麼情況?有何寓意?

12.李天然洗完澡後,為什麼要光著跑出去,他在躲避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